文 | 文刀
图 | 东方IC
来源 | 新10亿商业参考
(ID:xsy-shangyecankao)
李嘉诚又出手卖地了!
7月23日晚间,长实集团发公告称,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HLV及Chinex,作价78.47亿元,向禹洲集团(01628-HK)及成都瑞卓置业合资公司出售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
众所周知,李嘉诚在内地的生意经,离不开“囤地”二字,南城都汇项目也不例外。
2004年时,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进入成都,以21.35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南城都汇区域1036亩的土地,成交楼面价高达1030元/㎡,是当年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地王”。
但在拿地的16年间,南城都汇的项目却一拖再拖,屡屡被质疑存在“捂盘”行为,直到现在还剩两栋楼没有建完。
尽管如此,李嘉诚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2016年至今,成都房价起飞,南城都汇所在的高新区金融城成了如今成都房价最高的区域,地价涨幅已然超过了10倍。
公告中也提到,通过此次交易,预计将获得38.11亿港元的收益。
然而,就在南城都汇被出售的同时,和记黄埔也传出了拟定的撤离时间表,“7日之内全部撤离成都”。
南城都汇建了16年都没有彻底建完,和记黄埔“跑”出成都却只需要7天,令人啼笑皆非。
但也让人想起了这几年始终未曾平息的舆论:李嘉诚,真的要跑了?
01
频频抛售,李嘉诚“清仓”内地?
李嘉诚发迹于香港,但真正让他封神的地方,是内地。
几十年前,趁着香港回归的良机,李嘉诚闻风而动,一路北上开疆拓土,成为对内地投资力度最大的香港富商,曾被冠以“爱国商人”的美称。
当时,李嘉诚以白菜价格,在内地的诸多城市都拿下了土地,也曾在一线城市打造出长和系的地标性大盘,比如北京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物尽其用,事实上,大多数的土地都被搁置了。这些土地中,有的没开发就被转手卖给了下家,有的开发时间则超过了十年以上。
而这正是李嘉诚的一贯做法,通过囤积土地,坐等地价、房价一飞冲天,最后躺着把钱给赚了。比如这次被抛售的南城都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然,这种行为给李嘉诚引来了很多非议,也为后来的舆论讨伐埋下了祸根。
从2013年起,李嘉诚一反常态,不囤地、改卖地,开始了连续七年的“抛售”内地地产项目:
2013年,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
2014年,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并卖掉了长园集团全部股权;
2016年,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股权;
2019年,出售大连西港项目;
2020年,出售成都南城都汇项目;
……
以大连西岗项目为例。2011年时,李嘉诚买这个项目花了19亿元,到了2019年时,融创董事长孙宏斌接盘,花费了40亿元。
8年时间项目价格翻了一倍,一买一卖,20亿就进了李嘉诚的腰包。
而这种频频出售内地资产的行为,明显对李嘉诚的形象造成了损伤,以至于后来每次卖资产、都会引发关于“李嘉诚跑了”的舆论,甚至官媒也曾多次发声。
2015年时,人民日报就曾说“遇到困难不能共度难关,不必挽留”;2017年时,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文直呼,《别让李嘉诚跑了》……
那在喊了7年“李嘉诚跑了”后,他到底卖了多少土地?在内地还剩多少土地呢?
2015年时,李嘉诚第一次公开披露了长和系在内地的土地储备:1580万平方米。
据长实集团2019年报披露,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9200万平方尺,其中400万平方尺、8400万平方尺及400万平方尺分别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
8400万内地的土地储备数据,即约933.33万平方米。
通过粗略的计算可得出,四年时间里,李嘉诚已经抛售了约647万平方米的内地土储,约占2015年土储总额的41%,形容为“清仓式”抛售也不为过。
尽管如此,在经历了多次抛售后,据长实披露,李嘉诚目前在内地还拥有50多个房地产项目,分布于20多个城市。家大业大,可见一斑。
另外,李嘉诚不仅在抛售内地,还在不断抛售自己的大本营香港:
2013年,出售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
2014年,卖掉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向淡马锡出售屈臣氏25%股份,卖掉和记港陆71.36%股权;
2015年,出售香港商业地产盈晖荟;
2017年,出售和记环球电讯、香港山顶道2块豪宅地块、香港中环中心75%权益、香港商业地产项目和富荟;
……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李嘉诚家族数次出售内地及中国香港物业,套现金额逾1150亿港元。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有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在亚洲的资产占比已经下降至10%。
不仅如此,在2015年时,李嘉诚实控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了合并、业务重组,组成了新的长和公司;同时,李嘉诚将旗下的两大上市公司注册地址,由原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变更为开曼群岛。
种种举动,让“李嘉诚要跑了”的舆论甚嚣尘上。
02
“买下了半个英国”,李嘉诚赚了吗?
频繁出售内地、香港的项目进行套现,资产变成了巨额的资金,李嘉诚的下一站去哪儿了?
其实,李嘉诚正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国外,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爱尔兰、德国等诸多国家,都留下了他的投资印记。
其中,又以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最为引人注目。
在电力方面,李嘉诚先于2010年相继收购了英国布里斯托Seabank Power发电厂50%的权益和英国电网EDF Energy的100%股权,后在2019年收购英国西北电力公司Electricity North West,如今,已经控制了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
除电力外,李嘉诚还收购了英国最大水务公司之一Northumbrian,为7%的英国人口供水;收购了英国配气网络威尔士和西部公用事业公司Wales&WestUtilities(WWU),控制了英国30%的天然气市场。
2015年1月,李嘉诚以接近千亿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电信公司O2UK,这也是他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收购案。O2英国公司是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自此,李嘉诚控制了英国超过40%的电信市场。
如今,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涵盖供水、供电、天然气输送、铁路、通讯、零售等多个领域,可见他下重注投资的,大多是和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国民支柱产业。
对于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力度,坊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投入资金已达12000亿,一说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总资产已高达近4000亿港元。
也难怪有一种说法称,
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
但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反而,由于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导致局势动荡、英镑缩水,李嘉诚家族的财富总额持续缩水。
就在今年,李嘉诚的老对手、“四叔”李兆基弯道超车,拿下了李嘉诚稳坐21年的“香港首富”宝座。
尽管如此,李嘉诚对于英国的投资还在不断加码。
2019年下半年,李嘉诚斥资约393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英国最大酒吧运营商greene king(格林王),它是英国最大的酒吧零售商和酿酒商,拥有超过2700家酒吧、餐厅、酒店。
值得一提的是,15年前和记黄埔以1亿英镑的总价买下了的一块地。多年来,这块地迟迟没有动工。
最近,这块地的项目获得伦敦区政府的规划批准,李嘉诚准备再次耗资100亿,在此兴建“香港城”。
李嘉诚在特殊时期的举动,颇为耐人寻味。
03
结束语
如果单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李嘉诚在内地获得巨大的利润后,抛售内地、、香港资产,转而去欧洲下重注,无可厚非。
毕竟商人逐利,李嘉诚本人也曾说过:
“做生意有买有卖再正常不过,这些全是出于市场和经济情况而做出的决定。”
但作为最知名的传奇华人富商,这种行为,却无形中伤透了国人的心。
如今,李嘉诚的一世英名,已经随着频频抛售内地项目碎了一地,每每只要出售资产,总会被质疑“李嘉诚要跑了”。
那么问题来了,“抛售”自己祖国的人,还能继续做赢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