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迷局

2021-08-19     新10亿商业参考

原标题:双汇发展迷局

文 | 云兮

来源 | 新10亿商业参考

(ID:xsy-shangyecankao)

双汇发展(000859.SZ),多事之秋。最近,因为“罢免太子事件”和半年报业绩不佳,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8月17日深夜,一篇题为《万洪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文章再次将双汇发展推向公众视野。该文的署名作者正是不久前被免去万洲国际执行董事等所有职位的万隆长子万洪建。

万洪建在文中称,今年2月26日,万隆携万洲国际CFO郭丽军一起签发“关于调整美国六分体价格建议”,不理会国内双汇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六分体,2月底进口六分体的市场平均价格只有21500元,他们却强行将美国产品进口结算价格从21000元/吨大幅提高到25800元/吨,进口量接近10万吨。这批从美国史密斯出口到中国的(猪肉)六分体,给中国双汇造成的损失多达8亿人民币以上。

他认为,这样的关联交易明显违规,且事涉大股东利益输送,“如今,这些昂贵的冻肉正躺在双汇的仓库里,成为双汇的巨大潜亏,大把钞票,又从太平洋上空飘到了美利坚合众国”。

双汇发展股价图

受此事件影响,今天早盘,双汇发展早盘暴跌超6%,截止收盘,股价报收26.29元/股,下跌5.53%,最新市值910.9亿元。

“原来今天双汇发展,因为这个原因大跌!”、“从此不买双汇任何产品”东方财富股吧里,网友纷纷留言:“越狗急跳墙,越说明当初被废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

01

父子反目

万洪建曾被认为是万隆的接班人,在公司内部已经工作了三十年,在核心管理层已经作为“接班人”被培养了三年。

81岁的万隆,是双汇发展的缔造者。目前他执掌的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双汇发展,另一家是万洲国际(0288.HK)。万洲国际是双汇发展的母公司,由原来的“双汇国际”更名而来。万隆自2013年末起担任万洲国际行政总裁,迄今已有将近8年的时间。

两个月前,万隆与其长子万洪建因“交班”之事发生重大冲突,万洪建挥拳砸门、以头撞柜泄愤,直至满头血迹被保安按倒在地,血染当场。

6月17日,万洲国际发布公告,罢免万洪建在万洲国际的所有职务。被罢免之前,他在万洲国际担任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及公司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集团副总裁等职。

让外界没有想到的是,被培养了三年的接班人万洪建会被废掉。而在这个2个月期间间,万隆父子之间的矛盾不断被外界曝出。

事件进展表

8月12日,万洲国际发布公告称,万隆辞任行政总裁,留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席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万隆次子,万洲国际董事长助理、双汇发展副董事长万宏伟任万洲国际董事会副主席。

万隆转身宣布卸任CEO,并有意将来让次子万宏伟“上位”。外界一致以为,“罢免太子事件已经告一段落。没想到平地一声惊雷,万洪建深夜刊发长文,控诉父亲万隆。

在《万洪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一文中,万洪建诉万隆的四宗罪:

1、以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成功为借口,万隆联同自己秘书自我奖励50多亿港币,再把原来承诺授予管理团队的3.5亿股万洲奖励股票,在2017年,也全部抓入他一个人的口袋。

2、今年2月26日,万隆携万洲国际CFO郭丽军一起签发“关于调整美国六分体价格建议”,不理会国内双汇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六分体,2月底进口六分体的市场平均价格只有21500元,他们却强行将美国产品进口结算价格从21000元/吨大幅提高到25800元/吨,进口量接近10万吨。这批从美国史密斯出口到中国的(猪肉)六分体,给中国双汇造成的损失多达8亿人民币以上。

3、2007年,双汇的国企改制进入尾声,参与国企改制的鼎晖公司不知何故,私下无偿授予万隆5%的双汇股份,由于双方无法或不愿公开此项交易,于是这5%的股份就直接转卖给了香港一家公司,而万隆先生私下获得了2亿美元的对价款项存放在香港DBS银行。2007年已经过了15年,这笔巨额收入至今没有申报,至今没有纳税。

4、万洪建还指出父亲万隆和沈瑞芳姘居时间近20年,却无情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抛弃在漯河,也不允许别人把她接到香港。

同时,他认为万洲国际,是万隆在香港与杨挚君精心设计,大律师李署峰出谋划策所造出来的套钱工具而已。

万洲没有实际的生产运营,它实际上就是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拼盘。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财务手段,复杂的架构,将国内双汇的钱不露痕迹转出境外,从来没有逆向回流过。

02

父子战略分歧

“罢免太子事件”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是万隆父子俩在双汇发展的发展战略上的存在重大分歧。

2016年,万洪建任职万洲国际副主席,接手国际贸易业务。但是,他在还没有‘继位’之时就乱发表意见,否定了万隆的发展战略方向,这是一件让万隆不能容忍的事情。

万隆在他30多年创建双汇帝国的过程中,奠定了他在双汇内部的强势作风和对公司的绝对话语权。父亲强势,儿子逆鳞,就犹如火星撞地球。而且,事关企业发展方向,彼此都有坚持。

万洪建曾明确表示,自2013年万隆主导万洲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时,父子两人的矛盾便埋下了。

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是美国第一大猪肉生产商。万洲国际联合多家银行总计贷款40亿美元,以71亿美元的代价,完成了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成为当时“中美史上最大并购案”。

万隆的想法是,美国猪肉价格低,供应量充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万洲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之后,可以吃到“中美猪肉差价的福利。”万隆还认为西方国家流行的培根、热狗等产品,在中国也有着巨大消费前景,所以斥资8亿元在郑州投建美式工厂,主要生产此类产品。

万洪建对此却不认同。他表示,郑州建美式工厂,“工厂生产成本太高,而且这类产品在中国市场未被广泛接受,每年都有1-2亿元的亏损。”

2020年11月,万洪建更是在“万洲-双汇”视频会议中,公开提出“美式产品已被市场证实不是正确的方向,可以抛开不理;应该将中式产品当作新生婴儿培养(前期不求赚钱,要有战略眼光)”。

万隆在战略部署上倾向于西式猪肉制品,万洪建却一心扑向中式猪肉制品。万洪建还认为,由于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双汇发展的主营业务中的生鲜冻品受损严重。这彻底点燃了其与父亲之间的矛盾。

03

业绩下滑 股价腰斩

8月12日,双汇发展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其上半年总营收为349亿元,净利润25.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和16.6%。扣非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18.4%。相比于2020年同期43%和26.7%的增幅,下降幅度过大。

对于利润的下滑,双汇发展解释称,主要因为2020年同期冻品盈利基数较高、本期由于中外价差收窄进口肉盈利下降、员工及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等。

2021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6月份,猪肉价格更是一度跌到20元/公斤之下,跌破养猪企业的成本线。

从3月1日起,将双汇所使用进口六分体的接收价格调整至超过2.5万元/吨,较1月份的采购价提升了超过千元/吨。也就是说,双汇的进口猪肉的成本价是25元/公斤。双汇使用的进口猪肉就成了“高成本”原料。

要知道,猪肉价格便宜,本来应该对肉制品企业是利好的事情,因为成本降低了,利润就会增加,但是,双汇买了更贵的美国猪肉,增加了成本,造成了高额的存货计提。

数据来源:双汇发展半年报

财报显示,上半年,双汇发展存货为77.6亿元,同比增长了21.6%,所占资产比例提升了6个百分点。双汇的资产减值达到6.54亿元,主要是报告期对冻品库存计提减值准备。其中鲜冻猪肉约为50亿元,比期初增长81.4%,存货跌价准备为3.8亿元,增长了122%。

双汇发展的生鲜产品是低毛利率产品,成本增加,更会造成毛利率的下降。数据显示,其毛利率为6.75%,而且同比减少了0.2%。反观同类企业:得利斯(002330.SZ)上半年净利润预计2000万到2500万元,同比增长106.9%到158.63%;龙大肉食(300139.SZ)的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净利润增长0到5%,约为3亿元到3.2亿元。

原本,双汇发展拥有美国的猪肉源头,可以借助价格差调整“猪周期”的影响,被称为“中美协同模式”。在下行周期里,双汇发展大量采购美国的“高价肉”被外界质疑是“双汇发展用自身的利润来调节集团公司上游产业的亏损”。而双汇的“中美协同模式”弊端也开始显现。

另外,万洪建提到,近几年,由于双汇大量从国外进口冻肉,国内冷鲜肉销售受到大幅影响,双汇在国内的生猪屠宰量已由2015年的1230万头跌至2020年的710万头。这个数据是双汇发展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足2018年的一半。

外界对于万洪建举报的4宗罪,暂时无法查证。但是,双汇发展业绩下滑严重、中美协同模式弊端显现、“罢免太子”之后,公司缺少具备接班能力的继承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昔日的白马股双汇发展,如今在一片喧闹和质疑声中,股价已经腰斩。截至8月18日,双汇发展收于26.29元/股,较今年1月6日54.98元/股的价格,跌去5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84332925_100195797-sh.html





双汇发展迷局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