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危害深远,但怎么让年轻人多生孩子?

2021-06-08     新10亿商业参考

原标题:低生育率危害深远,但怎么让年轻人多生孩子?

文 | 张奡

来源 | 新10亿商业参考

(ID:xsy-shangyecankao)

如果年轻人继续不要孩子,到了我们的晚年,外卖和快递将变得昂贵,拼多多上的几元包邮将会成为历史,多数互联网产品将不再免费,甚至延迟退休也有低生育率的锅,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就是不生!

01

低生育率对相关行业的经济影响

就在三胎政策亮相后的不久,被誉为盲盒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泡泡玛特被爆出招聘中涉嫌歧视女性。

泡泡玛特女性用户居多,所以出售盲盒前要不要也问问女性消费者有没有生育计划?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国家削尖脑袋想让年轻人多生点,但是可以看出来,目前某些企业对育龄女性就是不友好。其实这些企业完全是反应过度,202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3,也就是说我国一个女性平均只生1.3个孩子,二胎标准都远没完成。

现在年轻人不爱生孩子,国家都着急,你求着她生,她都不一定生,某些企业格局低了,女性都不生孩子,20年后他们也没有年轻人可以招聘了。

世界是复杂和矛盾的,中国市场有着大量劳动力和物美价廉的工程师,随便拎出一个细分行业就是动辄千亿万亿的消费市场,这都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人们吃着便宜的外卖,骑着共享单车,享受着便利的社区团购,在拼多多下单几元包邮,晚上玩着免费的王者荣耀,另一方面,升学、996、内卷,遥不可及的房价,躺平文化和三和大神。

因为人口红利,互相矛盾的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在当下社会。

社会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人却卷不动了,有点赛博朋克内味了。

实际上,对低生育率放任不管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带来的危害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低生育率下,最先受到的影响的首当其冲是母婴相关行业。

五年前月子机构每个月还能接待500-600个孕产妇的话,疫情前就只能接待200多个了,一方面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主要原因还是出生率的降低。

笔者认识的一位商人在二胎政策刚放开时,还转去做孕婴生意,但是最终放弃,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二胎况且如此,何况三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表示,一级市场对待母婴项目的普遍观点是已经是红海市场,用户生命周期不长,流量成本非常高,大部分母婴项目融资近两年都特别差。

他认为仅仅是三胎政策对生育拉升的效果有限,还是要看有什么好的配套政策,例如三孩买房利率打五折。

02

美国、日本、韩国的现状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低生育率不仅仅对相关行业有较大影响,长期来看,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更大。

以史为鉴,我们看看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低生育率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美国最大的一次婴儿潮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这期间美国共出生了7590多万婴儿,对日后拉动美国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这代人的成长,先后带动了美国玩具、卡通、房地产、汽车业、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等一系列行业的消费增长,造就了迪士尼、反斗玩具城、福特汽车、可口可乐、微软、苹果、亚马逊这批伟大的公司,顺带一提婴儿潮的贡献里也包括特朗普大厦,魔幻现实。

除了消费,他们的钱大量进入了股市,也推动了美股一次次新高。

然而伴随着这一批人的逐渐老去,他们的收入降低,退休后消费欲望也随之降低,投资偏好从股市转向债市……这些都会影响美国整个经济的增长放缓。

二战后美国经济一直以年均3%的速度复合增长。随着婴儿潮的那批人逐渐退休,美国经济增长也逐渐疲软,2019年为经济增长仅为 2.4%, 美联储对较长期的经济年度增长预测为 1.8%。

经济增长直接体现在股市中,现在美股公募基金的平均增幅每年就在5%左右,而中国的股市即使牛短熊长,长期来看,公募基金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也在15%左右,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可见,人口红利对经济确实有影响。要注意美国还是移民大国,非移民国家的不良后果就更大了,来,我们直接看邻国。

日本的经济增长低迷,出生率降低,多数人会把原因归咎于广场协议和那逝去的三十年,但其实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崩盘只是原因之一,为什么美国在次贷危机后就恢复过来,日本却没有呢?原因就出在人口上。

美国出生率虽然也在降低,但还在合理范围内,好在美国可以通过移民来优化人口结构。

日本从1994年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日本是个非移民国家。

90年代,东南亚经济危机后,此时日本人口已经没有优势,因此不能通过刺激消费快速步入正循环,反而进入恶性循环。

随着经济长期萎靡,年轻人转向低消费欲望,极简生活,结婚率生育率进一步降低。

新生人口补充不上,劳动力就会匮乏,导致成本增高,东西就会越来越贵,日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企业利润越来越少,打工人的收入无法提高,消费上不去,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放缓,进入恶性循环。

日本人口体量少,无法用消费刺激经济,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等市场相继萎缩,股市起不来,就连互联网也发展不起来。如今我们每天用的二维码其实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是日本的人口根本形不成互联网规模效应,最后反而由中国将二维码发扬光大。

韩国形势更加严峻,韩国已经不是经济受影响的问题了,5200万人口的韩国,2020年仅出生了27.58万人,如果不尽快干预,英国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大卫·科尔曼就曾预警,称韩国或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消失的国家”。

03

年轻人不爱生孩子了,怎么办?

中国能放开三胎,确实是客观需要,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女性平均生2个孩子,国家的人口结构就是健康增长的,反映的数据叫做总和生育率,如果这个总和生育率低于1.5即不健康,意思是平均一个女性至少生1.5个孩子。

尽管放开二胎多年,202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依然低至1.3,美国1.63,日本1.34,韩国0.92,如果不想成为下一个韩国和日本,就需要做一些措施调控。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三胎"政策,就是为了能尽量多优化人口结构。

其实国人过去的观念是多子多福,即使条件艰苦,家家还是一生好几个,建国后就曾出现过三次婴儿潮,直到人口太多,计划生育写进宪法。

电视剧《家有九凤》中李明启老师扮演的母亲凭借一己之力生了九个闺女,虽然是个例,但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图片:电视剧《家有九凤》

可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愿意生孩子,美国这样,日本这样,韩国也这样,怎么让年轻人愿意生才是关键大事!

要让猪多生,还要改善猪圈环境,何况是人,话糙理不糙。

为什么过去经济条件不如现在好,敢生好几个?过去在教育上,孩子放到幼儿园和学校散养就行。老师也尽心负责,没听说哪个老师让家长批作业的。

工作是分配制,最起码不用操心哪一天丢了饭碗,更没有哪个单位会想不招聘女员工。

房子虽然不多,但是采用排队分配,优先给结婚生子的老工龄分。

日子虽然苦点,但是大家都差不多。

今天的情况完全今非昔比了,房价和学区房就不说了,就连某些企业也出来不当人,年轻人被996都熬干了,本来就是家里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工作过度透支下不愿意再受带娃的苦。

再说说女性,现在的女性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最起码多数也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读了书,出去职场创一创,能自食其力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用看谁的脸色。而怀孕确实会影响到职场女性。

就算企业不歧视职场女性,怀个孕,在家总要带孩子半年到一年,如果没有核心资源,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岗位不可能给她留着,势必会影响事业发展。如果生二胎三胎,家里老人再帮不了忙,只有两种解决方法,要么赚钱多,花大钱请保姆带,要么就是回家亲自奶。

等孩子能进幼儿园,出来也奔30了,完全和社会脱轨,工作不好找了,失去了经济来源和财务自由,想让曾经飞翔在天空的雄鹰回笼子里做被喂食的家雀,这是非常难受的事。

何况万一婚后男方不当人,不尽责任,就成了女方一个人的丧偶式婚姻。前不久,有个全职太太一个人出钱出力操持家务五年,在离婚时要求家务劳动补偿,法院判决男方给付5万元,五年时间,女方仅获赔五万。

就算当保姆也不止这点,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女性一算账真不愿意。谁愿意冒风险当工具人呢?

所以你看,想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从社会配套到两性博弈,真是一个需要系统完善的过程。

安倍晋三为了解决日本年轻人不生孩子的问题,采用征收高消费税的措施,用高消费税来解决养老金问题,为年轻人创作更好的生育条件,为了鼓励生育,不仅儿童教育和儿童医疗免费,每个月每个儿童还能获得一定的奶粉补助。即使这样,高消费税一样刺激不起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年轻人依然提不起兴致结婚。

目前来看,在国内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尽快把三胎的配套措施提上来,尤其是社会福利方面。

从职场方面,加强个别企业的思想教育,严格贯彻劳动法,保障妇女的职场合法权利。坚决取缔996现象,给年轻人回家造人的时间和精力。

从家庭责任方面,对女性的付出给予更高的价值认可,落实到经济层面的保障。

从经济方面,加强儿童免费医疗和教育,多发社会福利,生育补贴,奶粉补贴,让女性一个人情况下也敢生,养得起。

从配套措施,完善公立幼儿园,学校,加强配套的师资力量,及时发现和清理害群之马,保障儿童成长的身心健康。

多生孩子,可以优化人口结构,可以让我国拥有保持充足的劳动力和大量的人才储备,继续保持住广袤的消费市场,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礼运大同篇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果想让年轻人多生孩子,敢生孩子,需要找到问题的矛盾关键点,加以解决,绝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71081522_100195797-sh.html




双汇发展迷局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