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稍纵即逝小长假的同时,可能我们更加憎恨这短短一周贴的秋膘。但实际上结果可能出乎预料,胡吃海喝几日,并不会让我们胖多少。
我们都知道,短期内快速减肥的操作难度及不稳定性,那么同理,想几日就快速增肥?很遗憾,身体并没有那么善变。
不做焦虑贩卖机,也不刻意当解忧杂货店。我们来认认真真算一笔账。假设在一周7天无限自我放飞,胡吃海喝每天比平日多摄入3000大卡能量(通常情况并不会有这么高),那么这3000千卡的热量盈余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都转化为纯脂肪(1公斤纯脂肪相当于9000千卡热量),理论上7天只能增重2公斤多一些,更何况这些热量盈余根本不会都转化为脂肪。
短期暴食,增重并非增脂
所谓的每逢佳节胖五斤并非夸大其词,几日暴饮暴食加上运动节律被打破,体重暴增10斤也是有的(极少数情况)。但假设真的不幸增重10斤,这10斤体重实际上转化为脂肪的比例很少。大部分只是水分、糖原,以及肠道内没有及时排出的食物残渣。
已有多项人体实验研究表明,即使短期几日的热量摄入严重超标,平均每餐摄入2000大卡以上,几日后检测到的体内新增脂肪平均每日只有2g-5g而已,而大部分的体重增加,则是来源于糖原储备以及水分滞留。
人体的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占少部分,1g肝糖原需要结合2.4g水,肌糖原占总量大部分,1g肌糖原可以结合的水分更多,通常在3-17g之间。而肌糖原是体力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运动时绝佳的燃料来源。
另外,由于节日期间的饮食中充满大量高盐的调味食物,会导致人体摄入过量的钠,同样会引起水分滞留。
最后就是肠道内的食物残余物了,暴饮暴食期间,通常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便秘,而这些残留物也会导致1斤左右的体重波动。
偶尔增重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首先回到假期那几日大吃大喝的场景。一桌盛宴亲朋围坐,或是饭后茶话甜品辅佐,热量超标真是很容易,但超标的的热量来源却不尽相同。比如,每餐多摄入的1000大卡是来源于蛋糕甜点,还是大鱼大肉,最终会引起脂肪的存贮也不尽相同。
这里要先提到食物的热效应,是指人体进食时,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引起一定的能量消耗现象。消化吸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最不费力,大约占基础代谢5%左右,而进食蛋白质则最高,可达到基础代谢的30%,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可达10-12小时。所以,如果假期时,更多的是蛋白质类食物摄入量超标,那么食物热效应所带来的能耗量也非常可观,大可不必忧心。
不过,如果真的节后增重了不少,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短期内增加的体重,通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易得也易失。
上文提到,短期的增重主要来源于糖原水分储存,脂肪的保留量微乎其微,所以只要接下来回到健康的饮食结构,配合调整运动模式,帮助身体代谢顺畅,这些短期的体重增幅很快(大概1-2周)就可以恢复。
关于恢复体重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