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二十年多后,卢旺达如何从最穷国家,成为非洲经济领头羊?

2021-03-07   笑语千年

原标题:大屠杀二十年多后,卢旺达如何从最穷国家,成为非洲经济领头羊?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是一个以丘陵地形为主的内陆国,有"千丘之国"之称。这个面积2600 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如今却成为非洲人口密度第二大、人口超过1000 万的国家。

卢旺达是怎样一个国家?

卢旺达是一个农业国,农业是卢旺达的根基,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 以上,绝大多数国民依赖农业生存。

卢旺达原是比利时的殖民地,国民以胡图族和图西族两大民族为主。胡图和图西两族分别占卢旺达全国人口的85%和14%,前者讲法语,以农耕为生;后者操英语和斯瓦希利语,从事游牧业。虽然胡图族人口远超图西族,但在卢旺达长期以来掌握国家权力和财富的都是图西族人。

但是1962 年独立时,比利时将政治权力交给了原本属于从属地位的胡图族人,而当时的卢旺达总统卡伊班达等执政的却是胡图族人。由于胡图族人掌握了国家权力,所以政府开始逐步压缩图西族人拥有的土地,支持胡图族人抢占图西族人的土地。两个民族间的仇恨日益增长。

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

1994年4月,胡图族的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飞机在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总统不幸罹难。胡图族人认为这是图西族人的阴谋,随即展开了对图西族人的疯狂报复。胡图族士兵首先杀害了图西族总理和几名图西族的部长,随后全国爆发了一场针对图西族人的清洗,约有100万图西族人惨死在胡图族之手。

三个月后,图西族人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在乌干达的支持下,击败了胡图族政府。大批胡图族人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纷纷逃到邻国。这场种族大屠杀,使卢旺达原本贫困的经济雪上加霜,处于崩溃边缘。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过去不到三十年,这个非洲国家在今天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五年来,卢旺达是全球各国中GDP实际增速最高的国家之一,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速达到了9.4%。其中,建筑业增长33%,制造业增长11%,服务业增长8%,农业增长5%。

今天的卢旺达,早已从惨痛的大屠杀中重生。它政治稳定、治安良好、政府廉洁、市容美观,被外界称为非洲经济发展的“典范”。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以保罗·卡加梅为总统的爱国阵线。

卢旺达的重生

保罗·卡加梅原本是卢旺达爱国阵线军事领导人。1994年7月爱国阵线执政后,出任卢副总统兼国防部长,1998年2月当选爱阵主席。2000年4月,卡加梅当选为总统,并一直连任至今。

保罗·卡加梅登台以后,在国家治理、施政措施上完全参考中国模式,制定了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改变了过去的种族政策,进行了土地改革,创造了非洲“经济奇迹”。

以土地改革为例:卡加梅之前的哈比亚利马纳政府也进行过类似的土地改革,希望通过农业拓殖和农业集约化来解决问题。农业拓殖虽然从获取了一定数量的耕地,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业集约化强调了单产数量增加,但由于资金及传统观念等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人口的不断增长很大程度上冲抵了农业拓殖和农业集约化的积极作用,土地遭到了过度开垦,这些改革措施都没能解决人地矛盾,卢旺达的粮食安全形势反而逐年加重。

卡加梅政府上台后,通过法律明确了土地属于全体卢旺达人民,政府拥有对全国土地的管理权,并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清册计划",政府对全国土地情况获得全方位的了解的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引入地籍制度,并在政府内部成立了负责各项土地事务的部门,使卢旺达的土地制度初步走向正轨。

在此基础上,卢旺达政府提出了"将土地重新整合并集中起来,创造出充足的空间以适应现代且高效的农业"的口号。为了使土地能够被充分利用,政府采取了集中定居的方式,将原本分散的村庄重新组合成紧凑的村落,并在此基础上对耕作土地进行整合和划界。这有利于土地恢复地力,让人们更好地去从事农业生产。

除对土地结构进行调整之外,卢旺达政府还向弱势群体分配了农业用地。大屠杀导致卢旺达丧失了大量劳动人口,卢旺达需要那些流落在国外的难民回国耕作土地,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经济恢复。另外,卢旺达还赋予女性同男性相同的获得土地的权利,规定寡妇、失去孩子的妇女同样拥有土地权,充分解放妇女生产力。为了防止农村地区劳动力抛弃土地流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政府严格制定了人口流动政策,除非在城市拥有工作或者拥有正式住房,否则不允许农民进入城市。

学习中国经验

卢旺达政府也像中国学习,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卢旺达从世界银行得到的涉及农业建设方面的项目援助高达 13 项,涉及水利灌溉、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农产品商品化等多项内容。经过努力,卢旺达可耕作土地已从44.31%提升到63.54%,远远解决了吃饭问题。

许多非洲国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腐败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反腐上,卢旺达也走在非洲国家前列。卡加梅自2000年4月上任以来,就实行对腐败的零容忍政策,规定公务员或任何其他人如不能证明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将被判非法致富罪,财产将被没收充公,在处以非法财产2至10倍的罚款的同时,还有可能面临二至五年的牢狱之灾。为了保证反腐工作的持续,卢旺达一直不断完善问责机制,成立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审计长办公室等部门。

卢旺达的发展模式再一次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集中权利,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办成大事。如果以“民主”、“人权”为幌子,瞻前顾后,计划朝令夕改,绝对办不成大事。这是卢旺达也在经历了阵痛之后的领悟。他们找到了适合卢旺达的卡加梅总统,国家在一个政策指引下,始终坚持发展经济,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今天,当你驾车行驶在连接基加利国际机场和市中心的双向四车道公路上,你能感受到这个“千丘之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基加利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2008年联合国人居奖,它也是获此荣誉的首个非洲城市。

在发展的道路上,卢旺达一直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师父”。在2018年9月4日访问中国时,卡加梅总统感谢中国对卢旺达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他说,卢旺达同中国关系基础深厚,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给予的宝贵帮助,并将致力于继续推进卢中合作和非中合作。相信有了中国的支持,卢旺达和非洲将实现加快发展。

卡加梅总统说得一点也没错,卢旺达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中方的帮助。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的路桥企业在卢旺达就承建或者援建了40个以上的项目,累计修路1200多公里,占卢旺达公路的70%。正是加强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学习中方的发展模式,跟着中方的发展脚步,卢旺达才取得了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