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作到凌晨2点,才觉得心里更踏实,谈谈“报复性解压”

2020-03-29     职场大侠知阳

失业后,我也失眠。所以我用写作来“报复性解压”。

关于压力和解压的关系

一个人一辈子要面临非常多的压力,可能是来自家庭,可能是来自工作,可能是来自情感,也有可能是来自“莫名其妙”的焦虑。

无论是恐慌、焦虑还是抑郁,压力都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不断发生。

没钱的时候,以为自己有钱了压力就小了。

可真正等我们有钱了,却可能因为想要更多的钱从而变得压力更大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像是玩游戏的通关、升级一样。

每个阶段都会对应着相应的压力和状态。

比如没钱的时候,我们的心态、眼界、思维都停留在那个阶段,所以我们会误以为只要自己有钱了就可以减缓压力。

而当我们真的有钱——在没钱那会儿认为的经济阶梯——的时候,自己已经“升级”到了另外一个级别上。不管是交际圈子还是眼界思维都不在局限于当下的满足,从而想要更有钱,压力又更大了。

就好比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游戏时,新手村的野怪我们需要用三刀才能打掉。随着等级的升高,装备的升级,技能的丰富,我们就会去挑战更高等级的副本。

而绝对不会再回到新手村去刷曾经需要三刀才能干掉的野怪。

关于报复性解压

有人把压力和动力做了一个“弹簧”理论的比喻,说是有了压力之后,才会像弹簧一样拥有更强的动力。

而这个理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并以此作为自己“抗压”的动力——触底反弹。

心理上接受这种理论,可是实际在真正实践时,依然无法真正在行动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减压”行为。

比如通过大吵一架来发泄愤怒的情绪,或者通过狂吃、狂买,甚至喝酒大醉等等方式来企图缓解压力。

可现实是,这么做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压力缓解,反而还有可能因此给自己带来经济或者身体的损害,由此带来更多新的压力。

而其实这些我们常见的所有看似不够理智的减压行为,我都将其总结为“报复性解压”。

这就好比“报复性消费”一样,把压抑已久的情绪通过非正常人的行为释放出来,就是典型的报复性行为。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只能宅在家里不敢出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限制”之后,有个小伙跑到烧烤摊上点了200串烤串,就站在摊前全部吃光了。

这种行为就是具有强烈“报复性”的。

关于报复性解压所带来的非理性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感愈发强烈。

因此如何缓解压力?就成了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甚至很多人将此作为了一个“商机”。

你会发现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关于“缓解焦虑”的文章,然而等你真正读完这些文章之后,你惊讶的发现这些打着“缓解焦虑”幌子的内容,居然让你更加焦虑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贩卖焦虑”。

你以为他是要让你减缓焦虑,可实质上他的本意是要放大你的焦虑。

因为一旦你的焦虑达到某个峰值的时候,你就会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从而开启“报复性解压”的模式。

在这种“报复性解压”模式的驱使下,你接下来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理解为“感性行为”。

世界营销大师、《哈佛商业评论》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塞思·戈丁,曾经提出过一个论述:

“人们出于非理性欲望而不是客观实在的需求来作出抉择。”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为了获得某种满足,常常会非理性决策。

对于生产“贩卖焦虑”内容的作者而言,他们可谓是深谙此道。通过提高你的焦虑值,让你失去理性后购买他让你想要获得满足的产品或者服务。

这就是“感性消费”。

关于非消费性的报复性解压

有一类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会采取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开启疯狂工作模式。

自从因为疫情关系而失业之后,我常常会因为收入的问题而失眠。

失眠的根本原因,还是压力太大。

虽然自己通过自主创业能够赚到一些收入,但内心那种对于未来的迷茫、对于风险的不可控等问题依然感到巨大压力。

到现在我终于体会到那些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上班的人感受了。

他们虽然看起来工资不算很高,但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安全感,足以让他们过得心情愉悦。

像我们这种自由职业者,基本上就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换取收入。

所以每每感到这种压力无处释放时,就会开启非消费性的报复性解压方式,那就是拼命工作。

我每天只有坐在电脑旁写文章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比较踏实。

按照我跟家人说的那句话来理解就是:“一会儿不写文章,就感觉心里特别慌。”

这本身也是一种“报复性”的行为之一,因为自己如果停止写作,那么就会有一种明天就断粮的感觉。疯狂工作,就是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报复。

这种解压方式,可以让心里感到实在。

而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就是,每晚写作到凌晨2点左右,我才会睡得踏实。

关于报复性解压和报复性熬夜

当我们工作很累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刷刷视频、看看小说、打打游戏来缓解疲劳。

可当我们压力很大的时候,这些带有消遣性质的行为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效果了。

所以我们会选择报复性的解压方式,来强行缓解自身的压力。

而有一种报复性的解压行为,是我们最常见、也是最容易不由自主发生的,那就是“报复性熬夜”。

因为我们在白天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工作、处理人际关系等等,真正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于是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总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后,为了补偿这种“自我时间”的缺失,选择报复性的熬夜行为。

实际上这种“报复性”的解压行为,都是来自一种“心理补偿”的促动而产生的。

每个人心理都有控制自己情绪、想法和行为的自控力,这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控制”。当我们抵御诱惑,或者克制某种冲动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在起作用。

当“自我控制力”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某种情绪时,就会产生“报复性”非理智行为。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贩卖焦虑”一样,原本你的“自我控制力”是可以控制你消费产品或者服务的冲动的,可因为内容通过产生共鸣或者其他情绪牵引之后,让你的“焦虑”超出了你的“自我控制力”,从而产生了感性的“报复性”行为。

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每个人对于“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极限都是不一样的,这跟他们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和眼界思维等都有密切关系。

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空间有多大的问题。

在《天道》中,丁元英说过这么一段话:

“生存法则很简单,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们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

“忍”就是你的“自我控制”能力,你能够有更强的抑制住自己冲动情绪的能力,那么你就可以承受得住更大的压力。

“能”就是你的本事或者能力,当你的本事足够强大时,那些常人眼里的“压力”在你眼里就根本不算一回事。

因此人之所以会有压力或者容易焦虑,就是因为“忍”度不够,“能”力不行。

按照丁元英的说法就是:忍这条线,和能的这条线之间的距离太窄。

当一个人的能力大于他的欲望时,他就会感到轻松、愉悦,甚至幸福;

而当一个人的欲望大于他的能力时,他才会感到焦虑、恐慌,产生压力。

你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加重你的压力

我看过很多关于“缓解压力”的文章,也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方法。

似乎这些理论里面都会提到关于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

而事实上,你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加大你的压力值。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基于以下3个方面的考虑。

1.兴趣爱好,往往更有动力来做。

我们之所以会有压力,是因为我们在某个问题的处理方面缺少能力而受到阻碍,于是就失去了继续处理这个问题的动力。

而兴趣爱好,因为自己的热情度或者全情投入度的问题,可能会让自己更加有动力来做这些事情。

一方面是没有动力,另一方面是非常有动力。

两者之间产生了强烈对比感之后,可能自己会更有“落差”,这种落差感的增强,反而可能会让自己压力更大。

2.兴趣爱好,往往更有成就感。

当我们在处理某个棘手的问题而得不到解决时,这会让我们无法得到成就感。

可兴趣爱好因为自己擅长,所以成就感十足。

这种成就感的差异,依然会让自己的“落差感”加大,同样会增加内心的压力。

3.兴趣爱好,往往只能获得一时的满足感。

如果是为了缓解压力而去培养兴趣爱好,那么这种兴趣爱好只能够给自己带来一时的满足感。

当你得到一时的满足之后,又不得不再次面对无法解决——或者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来。

刚刚才获得的满足感,瞬间就荡然无存。此时此刻,反而会比之前的压力更加严重。

就好比当我们无聊的时候去打游戏,游戏体验时还不觉得怎样,但当你停止游戏时,那种内心的空虚感会更加强烈。

所以,为了缓解压力而培养的兴趣爱好,可能反而会让你压力更大。

自由职业,并不会真正的自由

当我失业后,我决定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可真正体验了这种生活之后才发现,自由职业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自由。

以为自己可以早上睡到自然醒,但实际上反而每天比上班的时候还起得更早。

本以为自己可以随时出门游玩不受限制,但真正体验了自由职业之后你才会发现,每一次出门你都感觉实在浪费时间。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1.帮老板干vs给自己挣

上班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在“帮老板”。

我们常常把“打工”通俗的说成“帮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是“帮人”的心态,自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太可能会真正的尽心尽力。

而做了自由职业者后,你每一分钱都是靠你用时间和精力交换而来的。

你会感觉自己多偷懒一分钟,自己就会少赚一点钱,这种“给自己挣钱”的动力,会促使你自动自发地工作。

2.被动束缚vs主动自律

都知道,做自由职业者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律”。

上班的时候,公司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我们,所以我们是被动束缚的人,我们不用考虑“自律”的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要是违反了制度就会被罚款,即便是内心一万个不乐意,但还是会遵守规则。

而自由职业者没有了任何管制,所以更需要主动自律起来。

没有“自律”的自由职业者,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自由职业从业者。

所以自由职业,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才是缓解压力的“良方”

在面对无数的压力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够找到非常有效的方法,核心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心态”上。

自由职业者最不自由的地方,是“时间”的自由;

但是自由职业者真正自由的,其实是“心灵”的自由。

在职场上的时候,我们因为“帮老板”心态,和被动约束的心态,都是一种心灵被束缚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无法真正获得心灵自由的。那么自然无法找到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报复性解压”本就是心理想要获得某个方面的补偿而出现的。

出现这种“报复性解压”的现象,根本问题就是心灵没有得到自由和释放。

由此可见,真正缓解压力的方式,其实是让你的心灵自由。

让心灵获得自由,并非是要“放空”自己,而是“宽容”自己。

就好比我们新媒体人最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不可能讨好所有人,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讨好所有人。

“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侧重点在于我们的“能力”这条线;

而“没必要讨好所有人”则是在强调我们的“自我控制”,也就是“忍”的这条线。

“不可能”加上“没必要”,就是我们心态上的平衡和宽容,也就是心灵的自由。

我是知阳,每天要写作到凌晨2点,才觉得心里更踏实的人。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k4rI3EBnkjnB-0zuU7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