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有42公里,跑者常见的不良习惯也总结出42条。
欢迎先马(mark)后看,和这些常见错误说拜拜——
- 跑前不热身。热身不光为了进入运动状态,也提高心率、增加血液流速、让肌肉升温,同时唤醒惰性器官,这些都能避免岔气和开跑后撞墙的出现;
- 跑后不冷身。直接停下跑步,肌肉、心脏和关节犹如紧急刹车,跑完后可以进行3-5分钟快走,或短暂休息后开始5-15分钟拉伸放松;
- 带护膝等护具。严重关节伤病请停下脚步,护膝反而影响膝关节及周围肌群从跑步中受益;
- 抗拒拉伸。拉伸对提高跑步能力的效果未必有用,但对放松舒缓肌肉,缓解重复规律运动后的紧张感很有帮助,它也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 只关注某一跑步数据。心率、配速、距离、时长、功率、乳酸堆积等都是衡量运动强度的标准,气温、湿度、坡度、海拔等都是明显影响跑步效率的外界因素,考量数据越丰富,对跑步效果的判断越准确;
- 完全以嘴巴呼吸。提高口鼻配合呼吸的效率,尤其是以鼻子进行较深的吸气换气,打开整个腹腔;
- 边跑边聊。有氧慢跑是“在跑步同时能保持简单的对话”,但不建议高频与同伴聊天。容易分神也更容易岔气;
- 过分在意脚掌落地部位、部分关节的打开角度,跑步是全身运动,最适合你的跑姿一定是放松且自然的;
- 含胸驼背低头。体力下降时尤为明显。整个跑步过程保持胸部打开,目视前方,身体上半身挺直且微收小腹,稍微前倾;
- 刻意迈步/抬膝/扒地/蹬腿。哪个肌肉或关节感觉“过度努力”,除了它有明显薄弱的问题外,更可能是刻意发力造成的扭曲动作;
- 不会摆臂/只甩小臂。跑动中以肩为轴带动大小臂摆动,摆臂幅度与跑步速度成正比。摆臂也能保持跑步姿态、维持平衡;
- 左右晃动/上下起伏。跑步是向前的运动,任何无法帮助你向前的动作,都是徒增能量消耗,也意味着不正确的发力;
- 压不住配速。跑得快或许会更爽,可训练效果却不见得更好;
- 带伤跑。跑步是规律运动的无数次重复,任何身体不适都会被放大导致更严重的伤病;
- 不专注。倾听跑步的声音,包括有意识感知心跳、呼吸及肌肉的运动,专注度越高,训练效果越好;
- 完全空腹跑步。空腹运动过度刺激内脏,也容易低血糖。可以吃片面包、香蕉或其它小食,再出门跑步;
- 吃完饭就跑。请给肠胃足够消化吸收时间,正餐后至少60分钟再去跑步;
- 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出现时身体已经处于明显缺水/缺水警报状态;
- 过量饮水/大口喝水。跑前前40分钟200ml、出门前50ml饮水,运动中单次50-150ml饮水即可,大口过量摄入会增加肠胃负担,对减缓口渴感觉也没有帮助;
- 绝大多数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富含糖分,不是高强度(如30分钟以上)训练未必是必需品,也对控糖减脂没帮助;
- 跑后喝冷饮/冰镇食物。强烈刺激内脏,也对跑后降温无益。正确的选择请喝常温饮料;
- 跑后猛吃。很多跑者都有减脂的需求,跑步后心理放松胃口也更好,不自觉过量摄入,且运动过后身体对高糖高油高盐实物更为向往。辛苦燃脂500卡,轻松摄入600卡的情况特别常见;
- 过晚跑步。跑完步很多人精神亢奋,身体释放的皮质醇等激素抑制帮助放松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出现入睡障碍。请在入睡时间前120分钟结束跑步;
- 不做防晒。除了尘埃颗粒,长期日晒增加皮肤疾病的发生概率;
- 感冒尚未完全痊愈就跑步。给心肺造成压力,身体处于免疫力低谷期,也有心肌炎风险;
- 跑步可以听歌,不过尽量不要被音乐节奏带偏,快歌愈快慢歌愈慢,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 随着性子跑。跑步是自由且松弛的,但每次出门前依然需要自我确认,今天出去跑步希望收获哪些。避免把慢跑变成快跑、徒增训练负荷(尤其是有训练计划的严肃跑者);
- 强行执行跑步。当日生活工作压力很大、睡眠质量较低、体感疲惫时,与其强行完成当天跑步计划,不如调整延后;
- 急于提升跑量。周期性提升跑量的幅度少于10%,身体需要的适应时间远比你想象的长;
- 跑到力竭。即便是职业精英选手,超过75%的训练也都是以七成力的轻松状态完成,跑到力竭的强度训练不会超过10%。所以,请跑得更轻松些;
- 只穿一双跑鞋。每次跑步后,跑鞋也需要休息恢复,性能才会更在线。准备2-3双跑鞋交替着穿吧;
- 严重磨损仍不换鞋。中底出现明显坍塌形变、大底橡胶严重磨损,再穿下去下肢肌肉和关节就要抗议了;
- 只买好鞋子,不买好袜子。包裹、吸汗且透气的运动袜对足部提供了第一道支撑(感受一下光脚和穿袜走路的区别),防止水泡等出现之外,也和跑鞋配合出更舒适的脚感;
- 穿棉质运动服装。尝试以速干透气面料的运动服装取代传统棉质,后者吸汗量大但排汗效率低,容易导致闷热,且在秋冬季汗液蒸汽凝结冷却后失温;
- 过大体重长时间跑步。减脂心切的大体重跑者不惜长时间有氧慢跑,寄望快速减重。然而过高体重会让跑步时肌肉与关节承受的负荷成倍增加。先减少摄入降低体重,再逐步提高跑步的距离与时长;
- 不了解自己。各种跑步强度对应的心率区间是多少、属于什么足型、脚长/脚围/腿长、步频步幅等运动数值……了解自己越多,跑步踩坑越少;
- 光跑步不做力量/核心训练。只通过跑步很难充分刺激到肌肉,肌肉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越好,跑姿与跑动效率也会越出色;
- 过量跑步。即便最低强度的放松慢跑,身体也需要近24小时的恢复,强度训练则要求至少间隔72小时。恢复同样是变强的一部分,过量尤不及;
- 执迷以完成距离为目标。衡量训练负荷的更好单位为时长,执行足够的运动时长,好过追求跑完某个里程数字;
- 只看跑量。跑量仅是某一项运动强度的指标,并无法完全反映出跑步的强度符合。尝试区分自己的不同跑步类型并标注时长,养成记录训练日记的习惯,要比用周/月跑量评估自己的跑步更为严谨;
- 在砖石/水泥路面长期跑步。硬度过高的路面,缓震更少,肌肉和关节承担的冲击负荷也更明显。最适合慢跑的场地除了塑胶跑道外,还有木栈道、煤渣/木渣/松土路、草地等,人工铺设公路里,柏油路比水泥路往往有更舒适的脚感;
- 机动车道上跑步。远离潜在安全隐患,选择跑道or步行道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