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岁才第一次接触网球,到成为首位从资格赛开始参加大满贯、并拿到迄今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朱珍珍走出条未有多少前人经验可借鉴的路,一条只属于她自己的光荣的荆棘路。
希望这些关于朱珍珍的故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中国轮椅网球一姐”——
一.球场上的后来者,16岁才第一次接触网球
第一次拿起网球拍,朱珍珍已经16岁了。要知道很多欧洲轮椅网球运动员17岁就开始征战大满贯,所以她的起步无疑晚了很多。
朱珍珍是山东聊城人,两岁时感染骨髓炎,失去行走能力。中学毕业后,朱珍珍在一所中专学服装设计,碰到省队来学校选拔运动员,她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发现对网球很有兴趣。这才开始自己的网球生涯。
起步晚要付出的努力就得更多。朱珍珍从小没有上过体育课,面对省队机会,她请教残疾人运动员前辈,怎样才能成为运动员,对方告诉她,一定要重视力量训练。所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简单又有效的训练就成为朱珍珍的每日必修课。
迄今朱珍珍仍在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6月法网打入最终决赛,就是她加强了进攻后得到的成绩回报。拿起球拍近20年,35岁的朱珍珍依然还在进步。
相比普通人,轮椅网球训练更枯燥,也更辛苦,“把轮椅操控得像自己的腿一样灵活”背后,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身体有些部位高频动作,有些部位则鲜有移动,所以长时间室外训练,皮肤被晒伤或冻伤都出现过。
二.成为职业球员,一个人推着轮椅闯世界
为了能更多地参加比赛,2018年朱珍珍考虑成为职业轮椅网球运动员,第二年迈出了参加世界职业巡回赛的勇敢一步。
职业球员绝大多数比赛都是以个人名义参加,需要自行安排,以赛代练也是维持状态的最佳方式。绝大多数时候朱珍珍都是独自一人上路,除了比赛,办理出境、交通差旅、训练、食宿、装备、报名注册等等全自己一人搞定。
每次出去比赛,她都需要两把轮椅,一把日常生活使用,一把比赛和训练使用,再加上出国物品大箱小箱,堆起来行李车高度会没过头顶。近几年朱珍珍都维持了全年20+站的参赛频率,一手推着生活轮椅,一手推着行李车,也成为她每次出去的比赛日常。
相比比赛的疲惫,朱珍珍说自己有时感到更多的是孤单,很多欧美选手往往几人结伴,而她则几乎都是独行。一个人推着轮椅闯世界,一个人像一支队伍那样去战斗。
三.用着借来的三台轮椅,打进决赛
在异国他乡,朱珍珍要应对很多,没少为突发事件操心。2022年7月,朱珍珍去西班牙参赛,就遇到轮椅装备被航空公司弄丢、直到比完赛后8天才给找回来的情况。
绝不能白来一趟。朱珍珍就现买球拍,然后开始到处找其它运动员,看看能否借轮椅比赛——因为其他人也都有比赛任务,整站比赛,朱珍珍愣是前前后后借了三个轮椅(两个其他选手的,一个现场展示用的轮椅)才把比赛凑齐打完。其中有场比赛,她更是赛中更换了两次轮椅。
可是用着不是量身定做的轮椅,每次比赛朱珍珍腿都被磨的红一块青一块,手指也会被轮椅蹭破,全场比赛都忍着痛。对手知道她借用轮椅,便会有更多信心去持续调动她的移动,来增加获胜可能,每场比赛都打得尤为辛苦。
即便如此,比利时站朱珍珍还是闯入了决赛,收获一个亚军。这让对手教练和组委会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类似这样,需要在球场内外都保持专注、处理好很多事项的突发,朱珍珍遭遇并不少。
面对出国参赛遇到的很多困难,朱珍珍认为每一次磨砺,都让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不少。所有的状况,也会成为后来人可借鉴的经验。
四.闯进决赛的“幸福烦恼”
朱珍珍几乎参加过所有欧洲的轮椅网球赛事,单枪匹马前往不同国家,语言沟通是其中很大的困难。每到一个比赛地,朱珍珍都得花很多精力提前沟通,安排好训练和赛前热身。
有时一路打到最后决赛,就会面对很多幸福的烦恼,因为其它已完赛选手早就离开比赛地,热身选手都找不到。朱珍珍就只能再去找当地运动员,看看能不能一起训练。
“成功路上是孤单的”,对此朱珍珍非常认同。有时候她也会考虑早点退役回归家庭,但想到每次出国比赛都能多学很多东西,就依然选择了坚持。
也许朱珍珍一个人战斗的经历,都会成为后新人们的宝贵经验,参与的运动员越多,他们也会有更多携手同行出战的机会。
谈及自己网球生涯,朱珍珍认为还会打上很久,没想过退役。“我应该还可以打好几年,男选手中有打到40多岁、甚至50岁的。我希望可以继续享受比赛的快乐。”
五.首位通过资格赛进入大满贯的中国轮椅运动员,也是迄今的最好名次
朱珍珍之前参加过残亚会、残奥会,但第一次参加四大满贯赛事时,已经31岁。为了争取到大满贯参赛资格,2019年朱珍珍满世界比赛,辗转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5场比赛打下来,年终世界排名来到第6,也终于进入次年澳网女单签表。
2020年1月29日,朱珍珍推着轮椅走进墨尔本网球中心7号球场,大满贯赛场终于出现第一位以资格赛入围的中国轮椅网球运动员。首轮比赛面对头号种子、德国人德格鲁特。在6比7先丢掉一盘的情况下,朱珍珍6比3、7比5艰难完成逆转,生涯首次大满贯就闯入了半决赛。
接下来朱珍珍成为了大满贯的“常客”,2023年成功打卡四大满贯,大满贯女单和女双都拿到过亚军,单打世界排名最高达到过第四——这些迄今都是中国轮椅网球拿到过的最高成就。
参加世界职业巡回赛前一年的雅加达残亚会,朱珍珍搭档黄惠敏拿到女双金牌,这也是中国轮椅网球的首枚残亚会金牌。
六.输球不可怕,吸取了经验就能赢更多球
朱珍珍有个12岁的儿子。在外面打比赛,她和儿子只能抽时间打视频电话。国内训练时,她偶尔也会陪儿子打打球。
儿子眼里,朱珍珍是个特别酷的妈妈,和其它小朋友聊起,他总是很骄傲说我妈妈特别地厉害!朱珍珍则跟儿子说,妈妈也并不是一直赢球,也有很多输的时候。其实输球不可怕,吸取经验,就能够赢得更多的球。
因为起步较晚,朱珍珍认为自己在技术层面有很多值得打磨的地方。今年法网前她在进攻上投入了很多训练,因为以往自己打球比较求稳,缺少对对手的压制,面对强敌就会很被动。最终尽管决赛1比2输给赛会头号种子、东京残奥会冠军德赫罗特,朱珍珍赛后复盘还是很满意自己的技术提升,笑称“换以前可能早就输掉了,如今拼到了决胜盘”。
对朱珍珍来说,输球从来不是多令人懊恼的事,每次征战大满贯她都很享受比赛,“我喜欢向别人学习,我觉得人人身上都有优点,然后我会拿来对照自身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赛场上更是这样,我努力前行的力量来自身边的每个人。”
七.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残疾人运动员
四大满贯网球赛都设有轮椅网球项目,在朱珍珍之前只出现过一位中国人的身影,就是曾以外卡身份参赛的董福利,如今也是朱珍珍的教练——所以对绝大多数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轮椅网球运动曾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项目。急需有榜样出现。
首次参加澳网后,朱珍珍希望和她一样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能从我身上有一些新的想法,更积极地生活”,并且期待自己职业运动员的选择“应该会对他们有一些触动。”
2023年开始,有更多中国轮椅网球选手开启了巡回赛之旅,国际轮椅网球联合会也在中国设立两站巡回赛。可以参加大满贯的选手,如今也达到了3人,这些都让朱珍珍很开心。
另一个愿景则更加的宏大。
中国残联的数据,中国各类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人。身为残疾人运动员,朱珍珍在出国比赛后发现,很多外国轮椅运动员都更享受生活,视运动为他们的天然权利,而在国内,依然有太多人不清楚怎么去跟残疾人相处,即便很善良,但还是抱着太多小心翼翼,担心会伤害到对方。
朱珍珍很希望自己的故事,不光为年轻球员做出榜样,也能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用运动感受快乐,且在社会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很好方式。
从刚开始的唯一一人,到如今有3名运动员可以参加大满贯。朱珍珍希望中国未来会有更多轮椅运动员涌现,可以与荷兰、日本选手竞争,成为真正的强队。
八.与中国轮椅网球一同前行
朱珍珍第一次参加残奥会,是2016年的里约,收获第五名,追平了教练董福利创下的残奥女单最好成绩;三年前东京残奥会的女双第四,又是中国轮椅网球在残奥会取得的最好成绩。
上个月的残奥会,对巴黎和红土球场,朱珍珍并不陌生。罗兰·加洛斯球场成就的传奇,无一例外都有个标签,她/他们都是最坚毅也最坚持的网球手,才能在红土场反复拉锯鏖战中依靠超强的体力笑到最后。
作为三次出战残奥会的大姐大,朱珍珍也会传递给队友们更多自己的比赛经验。最终在巴黎残奥会,郭珞瑶/王紫莹组合和李晓辉/朱珍珍组合分别拿到铜牌和第四名的成绩,这是中国轮椅网球的首枚奖牌,实现了我国轮椅网球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而女单赛场,中国队四位女将均闯入八强,最终王紫莹收获第四名。
在ITF世界排名上,每个运动员名字后面都有一面国旗。“看着我的名字从下面开始往上升,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可以跟着国旗一起,往上走。 让世界能够看到我们中国国旗在上面,所以这是我的志愿。”
也许身体残缺,梦想依然可以完整。近年亚瑟士成为朱珍珍的运动装备赞助,也同时在为中国轮椅网球队提供产品装备方面的支持。无论普通运动员还是残奥选手,每个人都是身体力行的体育精神实践者,并没有任何区别,艰苦训练和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她们也应当得到最好的帮助。
这种支持同样不仅局限大赛,还会出现在生活的每条赛道里。继续加油,朱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