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欧元建电池基地,中企缓德国汽车燃眉之急,德方却出台新规定

2022-03-07     汉光观察

原标题:24亿欧元建电池基地,中企缓德国汽车燃眉之急,德方却出台新规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建厂,引起当地媒体的普遍关注。其中免不了会有一些企业是冲着德国的技术去的,不过更多的企业是出于市场需要而做出的决定,有些企业甚至给德国带去了当地不具备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就像锂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对德国的投资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孚能科技决定投资6亿欧元,在德国东部建厂,主要是向奔驰汽车供货,预计未来产能将达10Gwh。而宁德时代预计在德国图林根投资18亿欧元,建立锂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预计产能达14Gwh,主要供货给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

两家中国电池企业总共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对于欧洲汽车制造商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此前欧洲不具备动力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而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的产能被中国,日本,韩国企业所垄断,其中中国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世界10大电池生产企业,来自中国的就有7家。

对于欧洲汽车生产商来说。高端动力电池产能不足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奔驰的首款电动SUV,奥迪e-tron都因为电池短缺推迟了产品的交付时间。欧洲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地区之一,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都是汽车生产大国,而这些国家的车企都严重依赖韩国LG化学,三星SDI的电池供应,由于电池产能严重不足,欧洲车企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严重落后,美国有特斯拉,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就更多,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01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为49%,美国为16%,德国仅为7%。而电池就是欧洲车企追赶中美两国的最大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欧洲企业开始考虑自建电池工厂,不过由于投资巨大,面对亚洲企业的竞争,未来的生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今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宁德时代,排名第八的孚能科技决定在德国投资,刚好缓解了德国车企的燃眉之急,避免了欧洲制造商电池短缺的被动局面。不过德国最近却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德国工业战略2030》最终版,明确对外国投资加以限制,尤其是对收购德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要重点防范。

三年前德国库卡机器人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或许是德国出台新规的主要起因。不过只看到自家企业被收购,却看不到中国投资的积极一面。正如中国电池企业投资德国,解决了动力电池的供应问题,对于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忽视中企投资的正面价值或将得不偿失,随着中国企业技术的提升,相信未来这样的投资会越来越多,如果措施得当,中企投资是德国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d9121dd35d4b8173b9a92ffe65d490e.html








日本三菱财团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