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怎么回事,为何这么危险?

2022-08-05     ASICS亚瑟士

原标题:热射病是怎么回事,为何这么危险?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重症中暑),并不是普通中暑!它是可致命性的急症,发生后死亡率极高(70~80%)。

热射病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非劳力型)热射病。高温天运动出现的热射病就属于“劳力型热射病”。

主要说说高温天运动的中暑防护,如何避免热射病/主动提升身体的热适应,运动前后应该怎样注意——

为什么会出现劳力型热射病?

简单来说,每个人的身体运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身体的散热组织会把这些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但高温天气下,当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时,中暑甚至热射病就随之出现了。 劳力型热射病的常见症状为:

  • 体温升高,核心体温达到40℃以上;
  • 出汗情况改变。剧烈运动导致热射病时,皮肤可能感到干燥或微湿,而不是大量出汗的情况;
  • 心率和呼吸加快。因为热应力造成的心脏负担,心率明显加快来帮助身体加温,有些还会出现呼吸加快/不畅;
  • 皮肤发红;
  • 精神状态或行为改变。意识模糊、激动、言语不清乃至昏迷都可能因热射病引起。

劳力型热射病可能会让心脏、肺、肾脏、肝脏和脑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害,体温越高越危险。因而也需要第一时间救治。

——但很多出现热射病前兆的人,反而可能会有否认自己中暑的情况。这时候已经比较危急,属于患者错误意识给出的错误指令,观察他/她的皮肤状况及感触体温,有必要应该强行让对方停止运动并转移到阴凉处。

热射病第一时间治疗的步骤

尽快停止运动后,四步走:

有些治疗会建议第一时间进行淋浴甚至冰浴,但这些应在体温降低、身体状态恢复后进行。最好还是用淋浴头/橡胶软管进行身体小部分的喷淋,如有冰袋也可在身体部位来回擦拭——而不是直接要求对方去泡冰水,这样反而容易刺激心脏。

提高身体的热适应能力

一昧要求所有人在夏季停止运动显然不现实,作为恒温+有远超几乎所有动物的散热能力,其实人类对于热环境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在有充足的饮水及避免阳光直射的前提下。

想在夏季也维持运动,便是提升自己的热习服。即,人体在热适应后,在较热环境下进行运动,身体也能承受,运动后不但疲惫感会比热适应前下降,运动表现也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准。 当然也能避免热射病之类的发生。

那想达到热适应的效果,多数人会需要7-14天的时间——在夏季训练正式开始前,最好先安排1-2周的时间,用来让自己身体去适应较高的温度(如体感温度35+时的室外气候)。

对比较严肃训练的运动爱好者来说,热适应可以分为三步:

三个阶段后,你的身体就比较适应高温天气,高温环境下身体机能的运转就不太会出现问题。

不光运动,这种热适应同样可用在其它领域——

如果未来会去炎热地带开始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比如军训、室外作业),那在出发前的1-2周,便可每日安排20-30分钟的室外轻量运动。

相比一直呆在空调房,你的身体会对外界温度感知更为明晰,也不会在强度忽然增加、或气温突然升高后失去行动能力,乃至发生中暑。

高温天运动谨记这些

夏季最高温通常发生在下午2-4点间,此时热量和湿度都达到最高水准,也是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尽量避免这个时段的户外运动;

曾经有跑者质疑过,诸如防晒霜之类的涂抹产品,是否会影响运动表现,比如皮肤的排汗散热性?结论是使用防晒霜的运动员皮肤温度、散热并没有什么差异。然后在阴天/多云天也要保持涂抹防晒的习惯;

轻装上阵不意味着少穿即可。“物理防晒”永远是值得考虑的——通过帽子等拒绝阳光直接照射皮肤很有必要。所以跑步帽、袖套都是值得考虑的运动装备;

想只靠高温天气运动大量出汗来减脂,不太靠谱。减脂主要是增加运动消耗,以及适当降低摄入,而不是出汗量。高温出汗属于被动的受到环境刺激、进行体温调节。运动出汗是主动的、散去产生的热量。运动出的汗(水分),最终都应该补回去

夏季运动对补水的要求更高。需要谨记一个原则,你补充的水分应该是身体流失水分的1.5倍。比如称量运动前后体重,发现体重减轻了1公斤,则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喝1.5公斤的水分,来充分补充;

功能性饮料不一定是必需品。最关键还是运动前后的饮食+补水。通过吃水果、喝咖啡/牛奶、流质食品等也可以补充水分。运动后来根香蕉来个橙子,都是不错的选择,也能补充一定的水分。然而西瓜等含水量极高的水果显然对补充水分的效果最大,但要注意它们同样含有大量的糖分,如果流汗的目的是为了减重减脂,就需要注意摄入量了。

夏季运动遵循少量多次补水原则。运动前60分钟左右可饮用300-400毫升的水,以跑步为例,每五公里可补充200-250毫升的水,让身体始终保持水分充盈,身体散热机能才会正常运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7aeb9a4d52933f934d351d9b59e5e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