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与我军经过几次战役的较量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我军作战的规律,由于没有制空权,后勤保障能力极其有限,每次战役进攻依靠随身携带的粮食与弹药,只能维持1个星期左右,故美军称之为“礼拜攻势”。因此美军在我军五次战役的攻势高潮时,故意示弱以诱使我军追击,同时在西线和中线做反攻准备。5月22日,我军的进攻刚停止,敌军就趁势发动了反攻。
五次战役中我军突击敌军防线,由于敌军已经掌握我军作战作战规律,因此战役中未能大量歼敌
面对敌军预有准备的大规模反攻,正在北撤的我军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质上都准备不足措。导致敌军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的“特遣队”前进速度极快,美第10军先头部队3个小时就穿插20公里,抢占昭阳江北岸渡口,企图将我9兵团主力拦腰切断,并包围尚滞留在三七线附近的27军和12军,造成中线的15军、60军右翼暴露。接着,60军的防线被敌军突破,中线3兵团和东线9兵团的联系被切断。这时在北移途中的15军军长秦基伟突然接到彭德怀司令员的紧急命令,要求15军迅速在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占领要点,组织防御,坚决阻敌以迟滞敌人行动,掩护我东线主力兵团撤退。正式命令下达后,彭德怀还不放心,亲自跟秦基伟通话,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坚持7到10天。
为了掩护掩护主力北撤,我军后卫部队与敌军追击部队展开激战
秦基伟立即表示15军将采取一切手段,至少守住10天。但15军在五次战役中,减员达三分之一,武器弹药损耗很大,没有粮食,部队极度疲劳,再加上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确是困难重重。但为了完成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15军准备打光最后的一兵一卒。
我军后勤运输线遭到敌机的严密封锁,前线部队缺粮少弹,情况对我军极其不利
一场恶战在芝浦里展开了。美军对仓促转入防御的15军展开了猛攻,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飞机猛烈轰炸,炮火地毯式炮击,坦克轮番冲击,阵地数度易手,又数度失而复得。其中45师134团与美军的战斗尤其激烈。在几乎没有重炮的支援下,靠着轻步兵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疯狂进攻,几乎所有阵地打到了白刃战的程度,涌现出大批战斗英雄。
美军以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为攻击矛头,对我军穷追不舍
1951年6月4日清晨,美25师以1个团,在强大空炮火力支援下,向朴达峰阵地发起猛攻。下午14时,9连和7连的阵地先后被敌人占领。45师一线防御阵地岌岌可危。此时由师警卫连补充到第8连的7班长柴云振带领全班13个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作3个战斗小组,乘敌人立足未稳,以1个小组正面反冲击,其余2个小组从侧翼攻击的打法,仅7分钟就把1个营的敌人赶下了山,夺回了9连的主阵地。紧接着他们又连续夺下了3个山头,全部恢复失去的阵地。
美军步兵在坦克火力支援下对我军占据的村镇发起攻击
此时柴云振发现刚刚被击退的敌人并没有逃远,有数十个人正聚集在一个山头上构筑工事,而这个山头位置很高,便于其发扬火力,对刚占领的主峰阵地威胁很大。“打掉他!”柴云振毫不犹豫地下了决心,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了3个人,就4个人,向美军冲去。打得对方猝不及防,一下被打乱了。柴云振使用一支苏制转盘冲锋枪冲在最前面,第一排子弹就将美军少校营长击毙,其余3个战士的手榴弹也投向美军,美军跳起来叫喊着四处乱跑。激战中3个战士陆续负了伤。最后只剩下柴云振一人,这时有4个美国兵围了上来。
美军的摩托化步兵在机动性方面远超过我军
柴云振毫无惧色,他眼明手快用冲锋枪扫倒了3个,剩下一个大个子黑人士兵,冲上来拦腰将他抱住,柴云振个头和力量都远不及对方,处于下风。急了眼的他就拼命地腾出手指去抠那个美军的眼睛,把对方的眼球给抠了出来,但他的手指也被美军士兵咬掉。柴云振身负重伤,但仍然奋力死战,他用石头把瞎了眼的敌人砸死,又捡起敌人留下的一支卡宾枪、4箱子弹和20多枚手榴弹打退了敌人数次反扑。当冲上来增援的8连占领这个山头时,看见的是漫山遍野的敌人尸体。一位战士发现了负伤24处,已经奄奄一息的柴云振。就这样从5月29日至6月7日,15军在芝浦里地区阻击作战10昼夜,共毙伤敌人57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4架,胜利完成了彭总赋予的任务。彭德怀在战后给秦基伟发了一份充满感情色彩的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彭德怀。”这在彭总的戎马生涯中,是从未有过的。1952年5月1日,柴云振也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