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重庆这样城在山中、山在城里的城市很少见了,因为山城奇特地貌,才让重庆有了很多有意思的老街区。而走进这些老街区,才是打开这座城市的正确方法。
在重庆,有一个地方叫做“黄桷坪”,有一条老街叫做“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它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情怀。它以一种静默的姿势,保留青春熟悉的味道。
黄桷坪老街位于重庆主城西南端,沿着江岸顺着山势,高低错落逐层铺展,形成了约五平方公里、错落有致的街区格局。
元代以前,黄桷坪都是一些无名江滩,因为地处回水坨,水面平静,渔产丰富。也有居民在此生活。但这里全都是岩石,普通树木难以生长。一到夏季,阳光照射地面,酷暑难耐。
明永乐年间,一位名叫黄阁的官员卸任回乡,为了子孙后代的福荫,黄阁拿出积蓄作为盘缠往返福州,把大叶榕树的树苗带回家乡。半年之后,黄阁风尘仆仆返回老街,和家人一起把树苗摘种在房前屋后。
为了纪念黄阁,所以把大叶榕树取名黄桷树。等到后来政府给街道种上密密麻麻的黄桷树时,这里也就变成了如今的黄桷坪。
老街暗藏着无数蜿蜒曲折的巷道,低矮的房檐,狭窄的步道,错乱的电线,被人踩得凹凸有致的石阶,这些都成了人们记忆中黄桷坪的历史符号。
这里曾有毛泽东赴渝谈判着陆的九龙坡机场、九龙坡港埠公司、重庆发电厂,这里还诞生过《收租院》、《父亲》等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重庆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渐渐淡忘了黄桷坪名字的来历,淡忘了黄桷树这种植物,淡忘了黄桷坪烟囱上的飞鸟,但这里多了一份时光的味道,也有老重庆的影子,逐渐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地。
提到黄桷坪,首先想到的便是川美老校区。
作为最文艺的院校,四川美术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之美。长满爬山虎的楼、操场边的林荫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优雅宁静,老建筑、雕塑鳞次栉比,艺术气息十足。 即使学院气息并不浓烈,也无处不弥漫着青春的味道。
是川美让艺术的基因在黄桷坪深深扎下了根,而坦克仓库艺术中心、501军备艺术库、涂鸦街更是让艺术家们络绎不绝地慕名而来,最终让黄桷坪老街成为了一个超现实的艺术空间,鲜活的涂鸦和破落的街景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当你置身于这片老街区,一排排民居看似并不起眼,但只要爬上梯坎儿走进街巷,浓厚的艺术气息便会扑面而来。
这就是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全长1.25公里 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800余名工人、学生和艺术家参与制作,它打破了空间的规则,将艺术融合到一个开放的原生态生活空间,让人一不小心就会跌进独特的艺术氛围中。
铁路四村,是与火车铁轨为伴的一条老街。“网红铁轨”是时下游客打卡的热门拍照地。
这里的房子有些已经人去楼空,但身处其中,依旧会感受到是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在这里,生活慢了下来。暖暖的阳光洒下,照出这个老街区本来的模样,老年人端坐在藤椅上摆龙门阵,慵懒的猫和顽皮的狗狗,徜徉其间。
在这里,时间慢了下来,只有老旧的绿皮火车在这里停靠。
重庆的茶馆书都数不清,但是这家位于黄桷坪的交通茶馆,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茶馆之一了!
交通茶馆在重庆黄角平的四川美院老校区的旁边,大门出来往左手边走上300米左右,来到标注有交通茶馆的门匾处,径直走进去,就到了交通茶馆。
这个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茶馆,原本属于黄桷坪运输有限公司的员工食堂,在1987年,改成茶馆,对外经营,取名“交通茶馆”。
后来经营不善,为留住茶馆,一位川美教授默默支付了10年的租金。这里坐着老茶客,也坐着年轻人,是一个文创基地。木头架起的房梁挂了几个大风扇,三五成群的老友下象棋、纸条牌。
一代代老街人浸润在艺术当中,生活得自在、悠然。他们在岁月的浸润当中打磨自己,也在时代的潮流下潜心向前。
老街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历史不断向前的车轮中,越来越多的历史痕迹被抹去,直到我们自己都忘记那是怎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