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被冤杀后,抄家的锦衣卫为他落泪,行刑的侩子手自杀陪他

2023-03-21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忠臣被冤杀后,抄家的锦衣卫为他落泪,行刑的侩子手自杀陪他

都说历代王朝唯有大明得国最正,朱元璋以毫末出身成长为开国皇帝,还完成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壮举的确堪称传奇。但他社会底层的出身也造成了他的自卑感,为了监控大臣、防止他们造反作乱,朱元璋建立了特务统治机构——锦衣卫。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锦衣卫被塑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形象,但本质上都是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承担着许多抓人抄家之类的工作。

锦衣卫的名号的确很好听,但大多数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但在抄此人的家时却留下了“鳄鱼的眼泪”。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攻陷首都南京,将大明帝国的皇位从先太子朱标一脉抢到了自己手中。朱棣虽以藩王之身行篡逆之事,但好在也是个如唐太宗一般的明君,开创了“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也创造了“仁宣之治”。

此时的大明帝国国力已经达到了第一个巅峰,天下承平日久,百姓也安居乐业,历史地位不亚于唐朝的开元盛世。但世事无常,一代明君宣宗皇帝朱瞻基38岁便英年早逝了,继任者是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天子年幼,国家大事也就落到了皇太后的手里,再加上有著名的“三杨”内阁主政,所以帝国一直在持续平稳的运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相继去世,小的渐渐长大。

因为是由太监王振陪着长大的,所以年轻的皇帝也对他格外的信任,甚至听从他的建议率大军亲征瓦剌。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连同一群大臣在土木堡兵败被俘,沦为了阶下囚。瓦剌太师以朱祁镇的性命要挟,一路上畅通无阻地通过了大明的边关重镇,很快就到了北京城下。正当城中大臣们为了南迁与否而争论不休时,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站了出来。

因为瓦剌手里有皇帝,所以大明要解决燃眉之急就必须让这个俘虏皇帝无法再发挥作用。在于谦的主导下,宣宗皇帝的另一个儿子、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在于谦的指挥下,各地的明军纷纷涌入北京,一起来保卫国家。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明朝胜利了,于谦避免了让“土木堡之变”成为第二个“靖康之变”。所以他的功劳和意义,几乎是大明帝国的再生父母。

瓦剌见自己手中的太上皇朱祁镇已经勒索不到好处了,便决定将他放回去,两个皇帝相斗必然会消耗大明朝的国力。朱祁钰原本是不愿意当皇帝的,但是被强行推上去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也没能逃过“真香定律”。所以太上皇朱祁镇一回来就被他软禁在了南宫,后来见皇太子、自己的侄子朱见深也被他废掉,换上了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历史总爱开玩笑。

自己的儿子夭折了不说,朱祁钰本人还在30岁这一年病入了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又没有接班人的情况下,一些大臣为了立功将朱祁镇从南宫中放了出来并拥护他复辟,这便是“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后,曾经扶持朱祁钰的大功臣于谦,就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朱祁镇深知“谦实有功”,但因为政治需要而不得不讲他处死,死后还派锦衣卫去他家中抄家。

按说于谦位极人臣,家中应当有不少财务,但前去抄家的锦衣卫却傻眼了。因为他这样的大官居然住得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如果没人指认,谁都想不到这会是于谦的家。除了被他封存的、代宗所赏赐的东西,他家了除了几件衣服就只有几两银子。为官清廉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世所罕见。所以目睹情况的锦衣卫纷纷落泪,他们知道皇帝冤杀了好官,却不得不执行任务。

除了锦衣卫,行刑的侩子手在事后居然自杀在了刑场之上。杀于谦是他的职责和任务,自尽陪他一起死是自己的良心!事实上于谦位高权重,“夺门之变”发生时他完全有机会阻止,但他却并没有。因为当时的大明朝皇帝命在旦夕,也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如果不让太上皇复辟,天下又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正因为他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任由朱祁镇复辟,而自己的下场也在预料之中。

朱祁镇驾崩后,儿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曾宪宗这样评价于谦:“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为群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虽然朱祁镇自己也清楚于谦的功劳,但在皇权制度和天子威仪面前,他必须冤杀于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464b90067a5835fc11fbf28add8d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