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丨阅读技巧、知识管理
字数丨2700字,阅读约5分钟
李小龙在《精武门》中有一句著名台词: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读书少的人,有的是因为没时间;然而,更多的人是不会读书、不懂读书。
从《欢乐颂》第一季开始,安迪就是知书达理、成功女性的代表。
走进她家,无论是卧室还是工作的地方,你都可以看见满满一柜子的书。反观樊胜美、邱莹莹、关雎尔,一屋子的化妆品、衣服、包包。
或许,正是因为热衷学习,安迪才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同样是遇到麻烦,樊胜美纠结、邱莹莹抱怨、关雎尔软弱,只有安迪冷静地分析和判断。
安迪是金融领域的精英,虽然长期在国外工作,但回国后很快就重新学习了国内的税务和法律。
通过对行业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让下属们对她心服口服。
被邻居骚扰时,她也能用知识把别人怼得哑口无言。
安迪说:不管多忙,她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正是在于日积月累下的那么一、两个小时。
有人说:“我读不下去那么多书,一是没兴趣,二是记不住,三是没用处。“
也有人说,“每天工作那么累,连追剧和玩王者荣耀的时间都不够呢,哪有时间看书,又有什么好思考的?”
其实,你不是不能读、不会读,只是没有掌握轻松阅读的方法。
《快速阅读术》书的作者印南敦史,是一位每月可读60本书,写近60篇书评的知名书评家。
曾经的他,也是一位慢读者,认为书籍必须要一字一句的细读慢品。但这样做,让他一年也读不完几本书,大量想读的书籍被无限拖延。
经过不断摸索,他找到了一套高效快速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成为了一年可以读700本书的书评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桌子上放着一本书,想要近期读,却始终不行动。
最后,“想读”和“读了一点”,就被拖成了“永远也不会再读”。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印南敦史的阅读方法。
不需要做眼动训练,也不用快读翻页,而是从理念出发,彻底改变阅读习惯。
世界上的书籍虽然有辣么多,但却可以根据你的需要简单的分为3种:
其实不必读的书。
什么读不下去的文学名著啦、理论性太强的专业书籍啦,虽然读过但就是看不下去的啦,通通舍弃。
把这样的书送人,或者是卖给多抓鱼。
无法快速阅读的书。
还有一种书,是你想读、愿意读,但不可能读得很快的书。
比如说,你喜欢读《盗墓笔记》,被它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着,那就放宽心慢慢读,不要在意速度和进度。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是指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的经管类书籍。
比如《意志力》《拖拉一点也无妨》这样的励志书、工具书、商务书等。
对于这种书籍,就运用作者介绍的“流水式阅读法”,狂飚突进。
如果你要列一份这个月计划阅读的书单,那么“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与“不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占比应为9:1。
也就是说,在读9本可以飚车的书同时,读1本想要细嚼慢咽的。
第二步,学习“流水式阅读”心法:
很多人对书籍的态度是“只买不读”,或者是偶尔进行一次“存储式阅读”(想把书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摘抄和记住)。
其实,只要摆脱对知识进行“存储”的执着,就能迈出快速阅读的第一步。
流水式源于英文单词Flow,意为流动。是指让书籍内容从心中快速地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新知、新书层出不穷,而人的精力和记忆力又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把书中的内容复制在大脑中。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读书不求甚解,“只为遇见那一行字”。
一边记笔记一边读,用短小精悍的语句记录下那些令你心动的句子。
不用摘抄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这样读完后,你就获得了一份个人专属“精华”,如同完成了一次寻宝游戏。
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也记不住,怎么办?”
三毛说:“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流水式阅读,就是通过提速来让自己更有自信、更有收获感。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段,早晨10分钟、中午10分钟、睡前10分钟。为自己的框定时间,这样,坚持阅读就成为了习惯、乐趣和挑战。
如同胡适博士所说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步骤1:细读序言和目录。
阅读序言,找到总结全书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这句话,明白作者可以论述的核心点是什么。
阅读目录,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的推进过程。
步骤2:确定关键词。
读完封面、序言和目录后,我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
这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想要收获什么”,然后根据自己需要的信息,在阅读中检索“关键词”。
与关键词不相关的段落,可以快速浏览,对包含关键词的段落做重点阅读。
步骤3:边读边判断,哪里可以跳读?
抓住精华,适当跳读。
“跳读”是快速阅读的核心。
与其复制100%,不如邂逅1%。阅读中,如果说精华是那1%的黄金,那么剩下的99%,就是可以跳读的河沙。
一般来说,实用类书籍论证的顺序都是:表述理论、列举事例和总结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事例、数据和个人经历,都是为了论证观点服务的,也是可以快速跳读的。这时,我们可以以“小标题”为单位。筛选需要跳读的段落。
在看了小标题后,如果觉得“秒懂”,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跳过。
对于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也可以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只要懂了就OK。
步骤4:不断“变速”。
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我们要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不仅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2倍速的高速阅读,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
读书时,随时换挡、调速,避免落入单调乏味的大坑中,甚至草草放弃。
一般成年人的阅读速度在每分钟200到300字,一些阅读快的人可能达到每分钟600到800字,而特别优秀的人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1000字。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阅读速度的差距会如此之大?
其实,阅读量大的人,都是掌握了“变速”的基本技巧,并且在不断的练习中,把它练得炉火纯青罢了。
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每本书只找到最触动的那一点,记住1%就足够。
阅读100本,每天只记住1%,加起来就有10%的知识增量了。
压力大时,与其抱怨阶级固化、慨叹命运不公,不如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职场人,头条签约作者。
我坚信“脑内千山万水,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难题,而是想象。
通过阅读、理解和尝试,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雾。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共同探讨职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