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丨心理复原力、焦虑、自我管理
字数丨2600字,阅读约5分钟
成年人的不安,都不会太少。
深夜失眠看着手机,差一刻就到5点了。
每当这时,就会渴望给自己找个温暧的树洞,修复情绪上的不安。
但是,这样的树洞去哪里找呢?
久世浩司是宝洁公司日本地区的化妆品销售主管,他也是一个曾经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人。
第一次被派驻到国外工作时,因为不习惯生活与气候,以及被工作中各种麻烦折磨,他陷入了深深的悲观和消极中。
但是,作为领导,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软弱,于是总是伪装……久而久之,出现了各种身体问题。
有一天,妻子问他“有没有发现,儿子最近有点儿奇怪?”,他摇头,表示没发觉。
妻子告诉他,儿子对她说“爸爸的眼睛,像幽灵一样可怕”,根本不敢看他。
他这才顿悟,原来自己因为压力大,连表情都消失了,变成了令自己的孩子害怕的人。
这件事让他痛下决心,决定学习和改变自己。
在《复原力》中,他总结了一套普通人应对焦虑和不安的方法,其核心就是提升自己的“复原力”,让自己在面对逆境、困难或沉重压力时,拥有自我调适的能力。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感到不安?
通常是勤奋、认真的人,因为他们喜欢思考未来,并且害怕失败。
但是,长期陷入焦虑和不安中,会引发各种问题。
它会局限我们的视野,打击我们的自信心,降低工作效率,导致头痛、神经紧张、睡眠不好。
肌肤缺乏光泽的显老之人,很可能就是受到了不安的影响。
训复自己从不安中恢复如常的技巧,就是复原力。
英国积极心理学家博尼韦尔博士认为,复原力可以通过学习掌握。
方法就是,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通过适当的练习增强自己的心理肌肉。
拥有较复原力的人,即使感到不安、精神消沉,也不会一直沉沦,而是能很快触底反弹、重新振作起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3种提升心理复原力的有效方法:
不安是喜欢乱吠的狗,你要学会训练它。
作者把最常见的不安感,总结成了两个狗:“担心狗”和“死心狗”。
“担心狗”总在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坏事,“死心狗”则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会顺利。
每当“狗”来时,就是我们练习这套功法的最佳时刻:
首先, 对不安等消极情绪,察觉、直面、接纳。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笔写下来,“我感到不安,喉咙很痛,因为要做的PPT现在还没开工,截止日期马上就要到了.......”
第二步,看见情绪的产生契机 :“臆断”。
臆断,就是用曾经的负面经历,来解读当下发生的事件。焦虑不安时,就是担心狗和死心狗冒出来咬你了。
这时,你需要自问三个问题:“狗”说的是真的吗?“狗”理解事物的方式正确吗?有不同于那条“狗”所说的,其他看法吗?
对此,我也比较有心得。每当要打“狗”时,就给它10连击,这10个问题分别是:
1、我没有没把问题灾难化?
2、我是不是在用“应该怎样”来要求自己?
3、有什么证据证明事情要完蛋了?
4、我是不是又跳到未来去了?
5、最坏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6、最糟的结果是啥?
7、我现在的想法对我有用吗?
8、我的想法允许自己做一个普通人了吗?
9、消极的事情,有没有积极的影响?
10、外星人会怎么看待此刻的我?
问完这10个问题,情绪通常能消解一半。
第三步,排遣情绪。
情绪好转后,给自己安排一些转移注意力、排遣心情的事做。
比如听音乐、散步、沐浴、逛街、看综艺等待。
对于不安,一个有效的控制手段是:积累小成功。
像“婴儿学步”一样,通过积累小成功,不断掌握新阶段、新工作的技能。
一次次小小的成功,能够帮助我们产生“自我效能”的满意感和安全感,让自己对新工作不那么的畏惧和不安。
今年8月,中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增的一批院士候选人名单,其中有来自浙江大学,年仅45岁的教授胡海岚。
胡教授此前荣获了IBRO-Kemali国际脑研究大奖,为亚洲第一人。
她的团队所发现的“胜利者效应”,正是“累积小成功”这一方法是最强佐证。
“胜利者效应”是指:“如果能够先战胜一个较弱的对手,那么之后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胜算,会比最初就直面强敌大很多。”
此前,这一现象在动物动物实验中多次得到了验证。
深入研究后,胡海岚博士发现了这一现象的生物机制:生物大脑皮层中的某一神经环路,在“胜利者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获得胜利之后,此神经环路的突触连接程度会显著加强,进而影响后续表现。
当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人为加强小白鼠相关组织的连接程度时,它们会更加积极地进入战斗。
最神奇的是:在“逆袭”六次之后,即使没有人为外部的激活,本身较弱的小白鼠也可以战胜强大的对手,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只要学会累积小成功,就能迎来更大的成功。
拳击手Mike Tyson在其结束三年牢狱生活后,被经纪人安排先与几位实力平平的无名小卒进行比拼,获得了胜利。
这便是在利用了“胜利者原理”,为重登拳王宝座做铺垫。
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难度低、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慢慢提升难度,帮助自己形成累积成功的“神经环路”。
这样,不安就会慢慢减少。
不安时,用这个方法可以快速平静下来:
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身体每个部位的变化,体察身体的舒适度,明白不安使自己的身体哪一块最不舒适,这样呼吸练习结束后,就能够对症下药,对各种不适一一击破。
比如,觉察到呼吸急促、喉咙很干,那接下来就有意识地放慢呼吸去做事,并且多喝水。
你承受的痛苦其实并不比他人多,之所以会感到难以忍受,是因为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通过练习,我们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复原力”。
即使面对逆境、困难或沉重压力,也能快速反弹和恢复。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职场人,头条签约作者。
我坚信“脑内千山万水,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难题,而是想象。
通过阅读、理解和尝试,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雾。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共同探讨职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