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小金出去玩了两天,路途中买了些吃的,小金很喜欢。
一个是方便面味儿的薯片,买的是大包装,我怕他吃不完,想要跟他一起吃,他说很好吃,吃的完,结果最后我帮他吃还是没吃完。不是吃不上,是吃够了。
还有个是面包店的早餐包,他一口气全部吃完说太好吃了,第二天去买的时候要了两包。回来路上吃完一包,第二包就没再打开。第三天再问他的时候,他说不想吃了。
再好吃的东西,也有吃够的时候,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人。
今天中午有点热,吃的拌饭有点干有点辣,我点了一罐冰的雪碧,喝下去,解除了当时的所有不适,很舒服。很快一罐喝完了,饭还没吃完,意犹未尽又点了一罐。然而这罐没喝完,浑身就开始变冷,我坦然接受了自己贪心带来的后果,也果断放弃继续喝完。
这一连串的事让我突然想到,小时候我曾经有一个幼稚的愿望,就是一次把吃麦当劳甜筒吃个够。现在的我想到这个愿望就觉得冷,搞笑的是,躲在被窝里的我,反而很想喝杯热巧克力走个极端温暖一下自己,而且我会很明智选择只喝一杯。
我想说的其实不仅仅是吃喝的问题,我在想人生经历当中所面临的一切,对我们来讲是不是一直幸福美好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所有的困难纠结困惑是我们永远着急要摆脱的?
其实,祈求永远平安快乐,永远不遇挫折,就像爱喝热巧克力的人,叫她一天喝十杯,恐怕连喝三天就吃不消了,何况要她连喝一辈子?
在我看来,所有的幸福与不幸都是比较级,都是相对的,未曾经历,怎知意义。
只有当你遇上了不公不义,才会懂公理正义的价值;只有当你遭到背叛,才会了解忠诚有多重要
只有感到孤单,才不会把朋友当成现成的;只有遭到不幸,才会意识到我们有多依赖机会与运气。
所以,负面的东西也有它的意义所在。
比方细菌被大部分人当成负面的东西。商品只要标榜“杀菌”不管是棉被还是内裤,总会吸引不少害怕细菌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能把细菌杀光,我们人类也就活不成了。细菌是我们的一部分,每个细胞里提供能量的线粒体,当初就是细菌变成的。
母亲生产婴儿时,婴儿必须经过通道,母亲的身体在这通道准备好了大量的各种细菌,这样婴儿挤过通道,降临世界时,婴儿的身体才备妥了足够的细菌,让免疫系统能有足够的演习对手,来面对外界的挑战。
去问细菌方面的专家,他们会用数据告诉你:“通过产道出生的婴儿,抵抗力较强,普遍比较不会生病,而没有通过产道、借由剖腹生产的婴儿,少了这一道‘把细菌装备到身上’的环节,防护就相对
脆弱。
摘句生物学家桑普森( Scott Sampson)的说法:“这个身体住有大约十兆的人体细胞,有大约百兆的细菌细胞住在这个身体…比整个地球上的人口还多,甚至超过银河系中恒星的数量…我们完全依赖这个细菌大队提供各种服务,从防范入侵者,到把食物转为营养。”
这样的我们,却以讹传讹地热情欢迎所有标榜能够杀菌的日常用品。大部分人也是这般以讹传讹地看待所谓的负面情绪,就跟对付细菌一样,越少越好,最好没有。
所以许愿的人,动不动就祈求:再也不会寂寞,再也没有痛苦,永远不要后悔,永远不要悲伤。
英文有句话说:“许愿时要小心,因为可能会成真。”
祈求再也不要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人,如同祈求从此口中只能尝到甜味,不管吃辣锅水饺,还是牛排炸鸡,永远只能尝到甜味。
这是为自已祈福,还是对自己讯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