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点也不同。所以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原则性的大事,大事一定要少,如果事事都要较劲,等于没有重点。
比如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妈妈休息好是大事,小宝宝的健康是大事,所以爸爸在小婴儿面前抽烟要管,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房间乱一点、老人看电视、爸爸看手机,其实都是小事。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适应幼几园、作息习惯的养成可能是大事。如果你认为每天按时上幼儿园是大事,而奶奶觉得无所谓导致孩子也三天两头
迟到,那就需要温柔地坚持一下自己的原则。但如果你本来就仰仗老人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时就有点勉为其难,就好比你让别人做饭还嫌饭不好
吃,嫌不好自己做喽。所以既然这是大事,就亲力亲为自己送,至于奶奶抱怨两句“这么小,少上半天也没什么”,这就是小事,微笑一下就得了,当孩子上了小学,学习习惯养成可能是大事。如果老人或者阿姨每天看电视影响孩子的专注,可以去温和地沟通,说出自己的担心,而不是批判对方。解决的办法可能是给老人房间单独配备电视,给阿姨配备wifi,请她在自己房间看网络电视。但至于人家爱看些什么内容,就不必干涉了
那是小事。
先改变自己,再影响别人
很多妈妈学到了新方法都会迫不及待地拿去要求家人,且慢!您先自己练练好不好?
我的很多家长学员都特别希望老公、老人也能来听听家长课,我千咛万嘱咐的就一句话:“一定要人家自愿啊!”
我也经常会遇到妈妈上完课了,过一段时间爸爸来上课,或者是姥姥来上课,为什么家人自愿来上课,不是你说得有多好,而是你做得好,很多妈妈告诉我上完家长课夫妻关系改变了,和父母关系改变了,家庭氛围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这样的改变本身当然是最有说服力的了。
所以先修好自己,亲人一定会看见的。
鼓励家人的每一点进步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大人何尝不是如此。
就像我刚才所说,说到和做到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而不是期望旧的坏习惯一天就能改,新的方法瞬间能掌,能
亲人之间最不要吝啬的就是赞美,比如老人今天没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赶紧夸啊
“妈,你今天给宝宝穿的衣服特别合适,老师说今天跑起来很利索,也怎么出汗。”
比如今天老公带孩子一天,虽然孩子的脸脏了点,爸爸估计也没少看手机,但是孩子很开心,爸爸没有打电话给你求救,赶紧夸啊
“老公,今天我不在家,儿子说和爸爸一起真好玩,爸爸又讲故事又陪他玩打仗,这真比我强多了。”
技巧
亲人之间,有事没事常夸着点,嘴上多抹蜜,基本是秒杀一切的沟通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但它也仅仅是我们经营家庭生活过程中的一件事而已,不是全部,当我们的重心在家庭而不是孩子这个个体,其实就不会为是否一致而苦恼。孩子看到的是真实的父母和家人,他也会学会(与之间如何求同存异,这样的能力,不也正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