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留下安全感?

2021-03-10   喵姐早教说

原标题:如何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留下安全感?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个阶段,莫名的对一些东西感觉到恐惧,比如害怕大的声响,害怕陌生人,害怕雷电,有时还会害怕鬼,怪兽这类莫须有的东西。

一位妈妈说,他家男宝4岁半了,最近总是说害怕怪物,白天家人都在客厅,他自己去卧室都害怕,问孩子怕什么呀,他就说家里有怪物。妈妈告诉他没事,家里根本没有怪物,但是孩子依然很害怕。

如何能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对怪物的恐惧呢?

01

正确认识孩子的恐惧

恐惧和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并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每一个年龄层孩子恐惧的对象会有所不同,这与孩子智力和身心的发育有关。

从出生至6个月孩子对噪音或大的声响容易产生恐惧,6个月~1岁的孩子会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同时也会产生恐高的情绪,1~2岁的孩子对分离、独自睡眠、排便等有着特殊的恐惧;2~4岁孩子的想象力和推理思维的迅速发展,开始对黑暗、动物和想象中的东西产生恐惧,4岁以后,孩子的想象力已经非常丰富,他们会把故事里、动画片中看到的图片、影视形象无限放大,孩子会感觉故事中吃人的“妖怪”和“大灰狼”随时会出现在他的周围,然后吃掉他,因此感到紧张、恐惧。

像前面说的孩子说家里有怪物,就是想象力作用的后果。所以爸妈们不要太紧张,随着孩子独立能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育,这种恐惧不会持续时间太长,也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但是父母要注意一点,平时给孩子看动画片或者读故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到这些容易害怕的东西。

02

不批评不指责,保持平静的心态

当孩子对什么感到恐惧害怕时,父母不要觉得孩子是胆小,甚至去指责孩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特别怕黑,还是一位男生,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要留一盏台灯亮着,就是因为他小时候特别怕黑。

父母为了锻炼他的胆量,一到晚上就把他房间的灯关上,并且留他一个人在屋子里,这个同学的胆子没有练出来,却因为父母的无知落下心理疾病,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就会恐惧到身体发抖,直到后来看了心理医生才有所缓解。

有些孩子总说害怕鬼,其实是缺乏父母陪伴的一种表现。当孩子说害怕鬼的时候,我们没必要针对这个“鬼”做太多思想工作,而是耐心陪伴孩子。

在父母温情陪伴下,孩子内心的孤独感逐渐消失,“鬼”也就不见了。

03

接纳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说害怕的时候,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告诉孩子不用害怕,实际上这否定了孩子的感受,会造成孩子内心更大的冲突。

因为他真实的感受就是害怕,而父母说不用怕,孩子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感受错了,进而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好。

当孩子否定自己的感受时,内心会陷入十分冲突的状态,这种冲突会演化成一些偏差行为,比如五六岁了还尿床,吃手指等。

当孩子跟父母说出害怕的时候,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有怪物这件事情,拥抱孩子,告诉他:“是的,宝贝现在有些害怕。妈妈知道”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时,这种理解就是给他最好的支持,也能增强孩子内心战胜恐惧的力量。

孩子知道,有父母在,会保护他,怪物不会伤害到他,这就是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就知道世界上不会有怪物,恐惧就彻底消失了,但是父母给他的安全感和温暖会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04

用游戏来化解恐惧感

父母可以跟孩子讲一讲自己小时候害怕怪物的故事,让孩子知道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害怕,也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他认为的怪物是什么样子,让孩子畅想一下什么可以打败怪兽,比如特殊的声音或者光线,让孩子找出一个能发出声音或者光线的玩具,代表能打败怪物的秘密武器,然后一起玩打怪物的游戏。

爸爸打扮成孩子认为的怪物模样,突然间从卧室跳出来,都要袭击孩子,妈妈先站出来挡住怪兽,递给孩子一个秘密武器,孩子一打开玩具,怪物就死掉了,假装怪物的爸爸就倒下了。

通过这种游戏,可以给孩子的内心灌输一种力量,让他相信怪物是可以打败的,慢慢的就不会那么害怕,或者当孩子感觉到害怕时,让他拿着那个秘密武器来保护自己,都有助于缓解他内心的恐惧感。

总之,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爱和陪伴就是最好的良方。

END

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推送,

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者点击“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