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路锻炼,怎么身体素质日渐衰退?也许是你走进了误区

2024-09-23     搜狐爱运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也变得更加重视,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健身房进行运动,比如使用跑步机进行运动。其实,有一种户外运动方式,不仅简便,而且不会浪费时间,还能节省开支。

走路有很多种方法,哪一种运动方法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如果没有正确的行走方法,就会走入误区,从而导致膝盖等部位的损伤。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步行。

走路走不对,锻炼不成反伤身

饭后立马走路

很多人在吃完饭之后会去散步,这样有助于消化,不过吃完饭不能马上走路。吃完饭以后,胃部就会充满,即使是很小的运动,也会使胃的负荷增大,从而影响到消化功能,而且吃完饭以后,血液会大量聚集在消化道,脑部供血比较少,吃完饭马上散步,很容易引起胃下垂,同时也会使心血管疾病更加严重,所以最好是在餐后30-40分钟以后再去散步。

盲目追求走路速度

很多人认为快走锻炼的效果最好,对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走路过快有可能会导致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腰部等部位受伤;对于三高患者,过快的走路速度也是有害而无利。所以,走路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而定,适宜的速度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早起猛走

晨跑是很多人的锻炼方式和习惯,其实这个习惯是非常好的,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和身体免疫力,但是早晨走路或者跑步在不吃早餐或者不喝水的情况下,就开始猛走或者猛跑,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出现,尤其对于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患者来说,不适合空腹进行猛走或者猛跑。

走路贪多

微信上的步数,让不少人下意识的比较了一下,想要抢在前面,就必须要走的更远一些。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多走几步,对身体不好。特别是肥胖及有慢性病的病人,不宜做太大的运动,必须适度,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步行是一种最经济、最方便、最健康的运动,如果你能避开上面提到的这些错误,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变得更好。然而,仍有许多人希望了解怎样进行步行运动。事实上,步行运动要遵守一些要点,例如强度,时间,姿势,方式,场所等,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遵循五点要求,才能走出健康

强度:每天快速走路至少40分钟

走路作为一种运动强度不大的健身方式,只有快走才对中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有比较好的锻炼效果。而且为了达到想要的锻炼效果,建议每次快走40分钟左右,也就是6000步到10000步。

但是这个强度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要达到的,而是要循序渐进,速度也是慢慢加上来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来调整的。

姿势:脚部正,曲臂摆

如果走路的姿势不对,不但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还会造成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损伤。在快步行走的过程中,要注意弯曲和摆动手臂。

方式:正走倒着走,踮脚走混着来

在公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人倒着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可以锻炼腰背肌肉,还可以改善颈椎病。而踮起脚尖,就是为了锻炼双腿的力量。总而言之,无论是向后走还是踮着走,都属于步行,但是不能过久,保持10分钟为好。

时间:傍晚四五点最好

早上散步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早上运动很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最好是晚上四五点钟,睡前两个小时停止步行运动,以免引起失眠。

地点:操场地面松软有弹性,公园空气好

其实,在高速公路上做运动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路上车辆太多,空气质量太差,很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另外,道路太硬,会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在一些比较软的地方,比如公园、学校的操场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a1b43eaac94413eb235a834771cad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