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是什么?中国需要物业吗?这在以前并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甚至就不能算作是一个问题。
物业的职能是对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与整治的一个单位。人们相信,有了物业管理,社区格局以及社区秩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在物业管理的辉煌时期,物业兼具了本该属于政府的市政公用设施、交通、治安等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同时也给物业管理戴上了红袖箍。.物业管理就这样沿着我们大家给它设计好的方向开始走上"管理"的道路,他们为住户提供福利,保障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对业主发号施令。
物业的原罪,是身上的担子重,但又身份低微。在开发商面前,业主是弱势的,他们受够了屈辱与无奈,转过头来,他们就会把这种屈辱与无奈转嫁到物业头上。他们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他们把不交物管费当作最简单有效的维权方式。
凭良心说,物业有时也很冤柱。 他们忍受着业主的骂声,为本不应该担负的责任去担负负骂名,还要随时面对业主不信任而被抛弃的境地。
网络上最为流传着一句物业人的自嘲:前世作了孽,今生做物业。他们工资并不低,休息时间少,失业风险高,还得不到业主尊重。他们只好自嘲“自己投错了胎"。
但是有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物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真的是这样吗?
与其他行业一样,物业赢利因素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行业赢利能力高,那么它的准入门槛也会相应较高,人们对这个行业的需求程度也会较高低。所以社会对某种需求的容纳程度和价值取向,决定了行业的赢利能力。越是资源少、控制程度高、需求强烈的行业,获利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物业管理中,物业始终只是一种为他人提供服务并以此换取服务费的简单低效的赢利模式。在中国目前的人口中,也仅有三亿多城市居民可以不同程度的接受物业的服务,而据统计,全国居民的物业管理费支出也并不是很高。
物业的特点使得它们不可能有暴利。但是有人会说:如果物业无利可图,为何赖在我们小区不走呢?
其实,绝大多数的物业走不走并不是自己说了算。他们与开发商有合同,签订了售后服务承诺,承担了保护开发商建设品牌的责任。它们身上,还有着一些政府赋予的职能,比如解决就业、维持社区治安,协助政府进行各种统计。甚至在疫情期间协助政府管理小区流动人口等等。如果他们全都甩手不干,政府部门绝对会出面干预的。
其实,人们对物业的不满,无非就是他们收钱不办事,或者乱办事。物业收费到底合不合理呢?
我们打一个比方。几个人到店里喝饮料,但是只有一个容器,大家只能用吸管在吸。这个费用大家需要平摊,怎么平摊呢?一种是不管每个人喝了多少,都按平均数计算。但由于每个人的肚子不一样,有喝得多的,有喝得少的,这种平摊其实并不公平。
第二种就是按各人食量算,食量大的喝得饮料多,分摊费用也多一些。这种分摊方法更加公平合理。
目前物业管理就是这种计费方式。这个容器好比物业的管理区域,我们都是喝饮料的人,我们的食量就是我们各自的房屋建筑面积。我们把要摊的费用交一个人,集体统一买单。虽然物业无法针对我们每个人提供不同口味的菜品和饮料,但不管怎么说,大家总算是喝到了饮料。
通俗的说.这种价格制定和收取方式,叫做物业服务合同。收集大家的意见的,叫做业主大会;我们把该摊的费用交到一个人手上,由他去支付,这个人就是业委会。
所以,我认为物业公司不应该被取缔,但是物业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物业公司每年要向业主大会报告服务方面的工作,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继续聘用。
当然,对于物业公司的合法权益也要有所保障,比如业主拒不缴费的问题,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有义务予以协助,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也可以介入。
在政府监管这一块,政府也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物业管理政策,让物业的收费和支出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并定期公示。对物业公司可以实行资质年审制度,不合格的吊销管理资质,踢出物业管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