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崖山海战元朝彻底消灭南宋之后,中原大地第一次全面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统治。在元末乱世之中,朱元璋和他的部下们笑到了最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大明。在许多历史爱好者看来,朱元璋是通过驱逐元室得来的天下,相比于历代篡位或兵变完成的朝代更迭,是得国最正的一个。正因如此,身为大明太祖高皇帝的朱元璋,功劳和历史影响力不输唐宗宋祖,甚至秦皇汉武。但朱元璋称帝后大肆诛杀功臣的行为,也让后人诟病不已。
朱元璋一生只用了“洪武”一个年号,但说起这个年号,总让人不由得想起“洪武四大案”。所谓“洪武四大案”,是指“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以及“蓝玉案”。其中“空印案”是偏向于整顿吏治的, “郭桓案”则偏向于经济案件。而“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因为是大肆诛杀功臣的政治案件,所以也被合称为“胡蓝之狱”。其中“胡惟庸案”杀1公、21侯, “蓝玉案”则在此基础之上再杀1公、13侯、2伯,大明开国的6公、28侯自此凋零殆尽,但有一人却近乎离奇的幸存了下来。
朱元璋占领滁州之后,麾下人才济济,但水军却成了燃眉之急,因为要想向南扩充地盘,就必须渡过长江天堑,而朱元璋又恰好没有水军。就在此时,在巢湖水面称雄已久的俞廷玉,带着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等3个儿子和自家的数千水军前来投靠朱元璋。锦上添花的事情谁都能做,但这种雪中送炭的事,并非谁都愿意做的。更何况当时刚刚起步不久的朱元璋实力并不大,俞家父子此时来投,也是赌上了全家的性命和未来。所以大明开国之后,俞氏一族“一将二相三侯”。
在朱元璋军中,蓝玉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俞家人也在长年累月的东征西讨中和蓝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最终形成了小利益集团。在“蓝玉案”中,但凡是和蓝玉有关系的功臣,统统都被朱元璋株连,但他为何偏偏要放过俞家人呢?一贯斩草除根的朱元璋,难道是心软了?其实并不是,要知道俞家人不仅对朱元璋雪中送炭,还救过他的性命。鄱阳湖大战决定着朱元璋及其政治军事集团命运的,朱元璋以寡敌众,占据优势的陈友谅便“直捣黄龙”直扑朱元璋的旗舰。
因为朱元璋的船小、陈友谅的船大,为了给朱元璋争取逃命的时间,俞通海便命令“所统军士皆奋勇力,以首抵舰,铁帽尽坏,而后得脱”。如果不是俞家人以命相博救下朱元璋,哪来他后来当皇帝的命?俞家人对大明朝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俞家父子4人投奔朱元璋,3人皆战死沙场, “蓝玉案”爆发后仅剩一个老幺俞通渊。或许已经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余通渊也曾有过自尽的打算。但“太祖念俞氏一族东挡西杀、十劳九勋,谕通渊曰: ‘汝家所置宅已成,赐汝与家人还乡终老去吧。’”
朱元璋注重家族血脉,他不忍心让俞家仅剩的俞通渊也被杀,否则自己一定会自责。朱元璋对俞家的雪中送炭和救命之恩还是非常感激的,否则终洪武一朝31年,他也不会对俞氏一族加封54次之多!历史证明朱元璋不杀俞通渊是对的,燕王朱棣起兵后,余通渊拼死扶保建文帝,最后战死于白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