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长期血压高,会造成心脑肾等身体器官的损害,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而降压治疗最主要的方式是服用降压药物。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压药的种类很多,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不过,长期服用降压药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四肢乏力、心慌、胸闷、干咳、下肢水肿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因此,患者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服用高血压药,如果出现以下3个变化,要及早注意:
1、四肢乏力、心慌、胸闷
四肢乏力、心慌、胸闷是降压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药物导致的低血压所致,也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比如心衰,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明确是高血压的并发症,还是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积极针对病因治疗或者调整药物剂量及更换药物。
2、干咳
干咳是ACEI类(普利类)降压药的常见不良反应。这种药物会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降低血压。但是,它也会影响肺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导致干咳。如果出现干咳,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这种情况把药物更换为ARB(沙坦类)药物,情况就会改善。
3、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是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地平类)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这种药物会影响钙离子的通道,从而降低血压。但是,它也会影响关节的钙离子通道,导致下肢水肿,特别两侧踝部水肿。
如果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首先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其次也要考虑是不是心衰导致的或者营养不良。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完成相关检查评估。如果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药物
如何合理的服用降压药?合理的服用降压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
2.定时服药,不要漏服或忘记服药。
3.不要同时服用同一类型多种药物,以免不良反应作用增加。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5.不要突然停止服用药物,以免引起反跳性高血压。
除了服用降压药之外,改善生活方式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1.控制饮食,减少盐的摄入。
2.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4.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压力。
5.定期检查血压,及时发现问题。
总之,长期服用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患者需要注意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合理地服用药物,改善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健康。#高血压#
关注心脏,关注健康,享受健康生活!敬请关注本栏目,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