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人来说,出汗让皮肤变好的两点主要原因:
- 毛孔打开,皮肤毛孔的污垢及多余油脂随着汗液排出;
- 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厚度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皮肤也更为健康。
出汗现象,会出现在很多地方。高温环境会出汗,运动多会出汗,情绪紧张冷汗直冒,吃辣椒会冒汗,或者生病也有可能出汗……根据命题,我们只讨论高温出汗(热出汗)和运动出汗,这两种出汗的共同点就是,身体感到热了,需要降温。
出汗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适当出汗也能通经活络、活动全身器官,改善微循环系统等。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余成分主要是氯化钠和钾、镁、钙、乳酸、尿素氮等。汗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其重要价值在于加速新陈代谢,而不是减肥。
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出汗,不管是运动出汗还是热出汗,本质上都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而它们的区别在于,热出汗是被动出汗,运动出汗是主动出汗。
从提高新陈代谢和排汗量的角度来讲,运动出汗的效果更好。需要辟谣的是,很多裹着保鲜膜、刻意焐热增加出汗等方式,非但没有其宣传的效果,还容易增加虚脱、皮肤炎症等的附带问题。
也有一些皮肤相对比较敏感的朋友,运动出汗后则会出现,例如:出汗导致的过敏、红肿;室内的空调房过于干燥,皮肤干疼、发痒;或者是冬季室外运动时,风吹的脸生疼,甚至皮肤冻伤的问题。如果有这些皮肤问题,则是需要有针对性护理的。
热出汗(被动出汗)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绝大多数热量都通过皮肤这个最大的免疫体系散热散掉,当外界温度偏高,原本体表的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发挥效率低下,调节出汗的中枢便要求更高效的汗液蒸发承担散热的主要职责。这就是热出汗;
和运动出汗的时候肌肉做功,消耗了脂肪/糖等物质相比,热出汗只是为了调节体温而进行的捎带手的工作。顺其自然的出汗,失去的水分我们把它及时补回来,就好。
运动出汗(主动出汗)
运动过程中肌肉做功,机体代谢速率加快,身体会消耗更多糖/脂肪等物质,并且更大量的产生热量,出汗可以让身体维持在一个适合的体温中,继续运动下去。主动出汗的排汗量远高于被动出汗。
运动出汗,更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的环境是否适合运动、运动强度是否过高、如何及时喝水弥补身体流失的体液、以及运动后应该怎样补水。
运动时毛孔张开,很多汗液最终以气体形式从角质层蒸发。区别低温状态人体的不感蒸发,运动时的流汗是可感蒸发。所以汗液中的成分——主要是大量的水分,少量的微量无机盐、乳酸和尿素——也会更大量的带离身体,并聚积在皮肤表面。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强度的运动出汗后身体体表会有白色的物质稀释出,而热出汗就要少一些。
通过运动出汗,皮肤表面的pH值更趋向于偏碱性,而我们本身的皮肤状态是偏弱酸性的。所以,运动出汗后,为了皮肤状态更好,是需要一些及时性的护理的。
出汗后的皮肤护理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在大量出汗的同时,皮肤表面的pH值趋向于偏碱性,汗液排出后在皮肤表面的污垢和盐分如不能及时清理,反而容易覆盖毛孔,导致皮肤问题。
如果跑步后不及时清理,对皮肤的影响是比较负面的。想象一下高强度的运动后,一脸汗水蒸发后皮肤表面留下盐分和油脂,如果不洗个澡直接休息/睡觉,几小时后皮肤就会非常难受,敏感点的皮肤可能就会过敏爆痘了。
特别户外运动时,比如跑步、马拉松、球类运动时,肌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运动时产生的汗水、空气中附着的泥垢以及飘散在空中的颗粒、以及运动后我们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皮脂腺分泌也特别旺盛,如果不注意清洁,容易阻碍皮肤与外界进行交换,造成毛孔堵塞、滋生细菌和腐蚀肌肤。
我们邀请了来自日本资生堂的化妆师石田美树(Miki Ishida)讲一讲“有关运动后可以立即进行的护理” 。
如果不能及时回家进行深度清洁的话,在运动后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皮肤护理。
第一步是除去污垢!
在运动结束后,除去脸上的汗水以及污垢是首要任务。
建议使用便携式的小瓶卸妆水,卸妆水能够很好地清洁污垢以及汗水。如果没有卸妆水,用常温水打湿毛巾(冬季可以用温水)轻柔擦拭,注意不能用力按压,不然容易导致毛孔堵塞,令皮肤无法呼吸。
特别夏季的时候需要注意,要给出汗这个过程一个缓冲和结束的时间,加上往往出汗最多的时候是运动停止的时候,所以在你擦拭了一遍之后,可能还会继续出汗,这时候就需要花点时间等一等,可以摸一摸皮肤,不再出汗了,然后在擦拭一下,等排汗停止了再开始下面的步骤。
接下来要做的是保湿
运动时的出汗,能感受到自己的汗水在快速地流失,因此在除去污垢和汗水后,就要注意保持肌肤的湿润了,
推荐保湿喷雾,保湿喷雾方便快捷,在运动中就能够使用,使用时要注意喷完后用干净的手掌或者纸巾拍干、压干,不然水分蒸发更容易带走脸上的水分而变得更干。
在给身体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记得要给皮肤补充水分。
如果条件允许,别忘了锁水
特别是运动后又长期待在空调房的朋友们,当皮肤长时间地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就特别需要注意一些小地方,譬如嘴唇、鼻子、脸颊周围。干燥会让这些部位变得粗糙。
可以携带了一个迷你瓶装的乳液/面霜,冬季的话可以用护理油,轻薄的涂抹在整个面部,然后特别关照一下自己偏干燥的部位。如果是冬季,用护理油来包裹肌肤和锁水,不让其轻易流失。也能起到一定防止皮肤冻伤的作用。
在准备出发前将便携式的护肤品装入背包
人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底层会形成更多的黑色素来抵抗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是皮肤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在加速皮肤的衰老。
光照充足的夏季,除了在运动前做好基本的防晒工作后,回到家中可以使用价格适中、具有舒缓、镇静、保湿效果的面膜来拯救照射过紫外线的皮肤。
关于出汗的10个小知识
- 人平均有200-400万个汗腺,每个腺体释放多少汗水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遗传、年龄、健康水平等。体重增加,出汗率也会明显提升。通常情况下,男性的出汗量往往比女性更大;
-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9L左右。成年人的最大出汗量,每小时有人是2升,有人能达到4升,个体差异极大;
- 需要辟谣的是,很多裹着保鲜膜、刻意焐热增加出汗等方式,非但没有宣传效果,还容易增加虚脱、皮肤炎症等的附带问题;迄今没有任何医学研究表明,出汗有所谓的“排毒”效果;
- 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如今的运动能力,尤其是有氧运动(耐力)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拜强大的出汗能力所赐
- 2014年的一个实验数据,对照16名长跑选手和20名办公室久坐选手,即便是日常情况下,长跑选手的出汗量、活跃汗腺数量、单位汗腺汗液输出量等都远高于久坐的人,他们的身体也会更加主动的去调节皮肤温度(数据来源于JBL TWK实验室);
- 对运动爱好者而言,需要谨记一个原则,你补充的水分应该是身体流失水分的1.5倍。比如称量运动前后体重,发现体重减轻了1公斤,则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喝1.5公斤的水分,来充分补充;
- 固定场地的运动(如篮球场羽毛球场),场边可放置水壶,每个运动间隙喝几口。跑步可选择循环线路,在某个点放瓶水(但要注意不会被其他人动用);
- 最适合“运动喝的,是含量4%~8%的碳水化合物饮料。补水可选择富含电解质的功能性/等渗/运动饮料,但要注意此类饮料也可能含有大量糖分,容易摄入过量同时,高糖分反而会加速口渴感的出现。
- 出汗和减肥不是因果关系,出汗与调节体温直接相关,和减肥不是直接关系。环境温度高了,体表散热需要流汗,运动后,人体内部核心温度高了,为了散热也要流汗。
- 对更关注皮肤的女性而言,运动结束后,除去脸上的汗水以及污垢是首要任务,而后才是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