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楼评 | 业内视角
326篇/文2427字/阅读10分
2022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2.5%,其中山西省GDP增速5.2%位居全国第二。太原市增速3.5%,成绩不算太好,但依旧以GDP总量2524亿位居全省第一。
上半年太原楼市逐步开始企稳回升。土拍恢复,项目交付,越来越多项目如中海、龙湖实现“房证同交”,以招商、保利为代表的央企在积极“兜底“稳定楼市……
当然,阳光下也会有阴影,有些房企在“逃离”,有些索性“摆烂”,亦如百态人生。
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无论是“白银”还是“黑铁”,对于买房人来说,房子终究是要住的,如期交付就成了“生命线”。
央企和国企本身肩负城市发展的引导,保障交付也是其社会责任,故而当下太原的购房者十之八九都会首选央企。
太原楼市“央企时代”开启
目光所及,皆是现象;
所想所思,皆系地产。
一:太原楼市发展序言
太原从百花齐放到优选央企?
从砖木到砖混,从框架结构到装配式,从单位房、福利房到商品房,太原楼市经历三十余年的变迁。房企的竞争博弈,也都是一直存在的,伴随时代的变迁,太原楼市发展差不多经历了较为清晰的三个阶段。
本土时代
改革开放后房地产行业逐步萌芽,在98年房改推动下,太原孕育了一大批本土房企。2015年之前虽有恒大,万科,富力等先行者进驻,但本土房企势头更强。
品牌时代
改变格局的契机是2014年太原启动城改,品牌房企明显占据了“上风”,全国头部房企恒碧万融等三十多家,均在太原落地生花。
央企时代
2021年之后,太原楼市逐步形成以招商、保利、华润、中海等央企为支撑的第三个阶段,也可称为“央企时代”,未来仍会持续很长。
时代变迁|深圳
二:太原本土房企时代
老太原风貌
八十年代太原首轮房改开启,在住房货币化的同时“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典型代表如1982年老军营,陆续建设了可容纳近三万人的157栋商品房,成为大型社区建设先河。
太原老军营
国企单位建房,如省化工厅、省机械厅、晋安、太化等单位也建设大量的住宅楼。从首个经适房“兴华苑”到2008年,太原的经适房累计竣工面积达500万㎡,也逐步开启太原人从房屋分配过渡到“购房”模式。
太原大唐四季花园
太原首批商品房,起源于九十年代港商投资小马的韶曦别墅,当时引入了物业服务概念,项目虽未成功,但开启了太原商品房发展的序幕。
随后太原商品房开发从大唐四季到凯旋大地,从华宇绿洲到阳光地带...本土房企项目如雨后春笋,迎来黄金时代。到2005年太原房企已经近四百家,2008年预售批复面积近250万㎡…
三:太原品牌房企时代
2005年香港绿地进入太原,2006年万达也来了,2007年恒大富力合生等布局太原。
2010年太原星河湾——“开盘49.6亿”!
这是太原楼市成名之战,自此打开了品牌房企的道路,也逐步深化物业管理服务的差别。
随后太原在”铁腕“市长的重拳出击下,对小产权整治并出台了“并九条”等措施,让一度高达四成比例的小产权逐步“下线”消失。
2015年太原城改元年,涉及174个城中村拆迁,二十多个百强房企进入太原大兴土木,城市骨架开始进入到“五年一街”的发展速度。
2016年更多的高端品牌房企开始进入太原,其中”恒富万“成为领先的三巨头,这一阶段“南移西进”城区扩张,年度土地成交超过百宗,预售证超过二百个。其中仅小店区就占据近四成,太原楼市南城开发量远远超过北城。
2017年太原房地进入到了“千亿时代”…
伴随城区扩张城市扩大,城市交通也开启了更迭。同年太原地铁2号线开始盾构施工,2020年太原也是山西正式步入“地铁”时代。
四:太原央企引领时代
相对而言,太原的央企普遍进入时间较晚,但发展增速却都很迅速,各有千秋。
2019年第一央企的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蛇口与太原有了初次接触,次年入晋。
至此招商、保利、华润、中海四大央企均有布局。太原楼市逐步达成了央企领队,国企支撑,民企跟随的发展格局!
2022年上半年,太原TOP10项目中八个央企,招商蛇口,保利、华润、中海、中铁等成为楼市绝对主力,恒碧万的时代成为过去。
可承接 开发/定位/市场/策略等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决策参考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良心写作记录认知
“知识逐渐成为社交货币,点赞,收藏,转发都是鼓励创作的最佳手段”
-- END --
Copyright
作者:太原楼评参考 编辑:张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土地咨询/开发顾问/市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