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還處在一種百廢待興的局面,以農村為主的大多數地方還沒有現在的診所,甚至連看病都是一個問題。為了解決大多數農村看病難的問題,政府開始號召下鄉為村民看病,於是在中國鄉間出現了「赤腳醫生」這一職業。
一些影視劇中曾有關於赤腳醫生的描述,大多是半路出家,知道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但是沒有過專業的學習深造。
不要小看這群人,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這群「赤腳醫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那個農村還很貧困的時代,人們吃飯都很艱難,更沒有錢去看病。
為此,國家倡導支援鄉村的醫療建設,鼓勵鄉村有知識的青年自學醫學常識,於是便有了「赤腳醫生」這個職業。
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一個半醫半農的特殊職業
當時大多數醫療設施都設立在城鎮,鄉村和城鎮的醫療診所差距很大,在當時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較好的醫療條件被少數人占有。
為此國家領導人號召有醫學知識的專業人才去培養一批青年醫生,去走街串巷為村民治病。在國家領導人的號召下,一大批年輕人開始去自學醫學知識,為下鄉做準備。
與此同時,鄉村也開始建立相應的村衛生室。為了擴大醫療隊伍,國家大力提倡鄉村本地青年積極投入到醫學常識學習中,為本村的衛生所充實人才。除此之外,國家還出版了一批醫學常識手冊,供這些赤腳醫生們當作教科書參考,在全國各地的家庭中也開始流行起來。
赤腳醫生
當時,大家都對醫學一無所知,只能從最基本的穴位開始學起。由於沒有實踐經驗,那些年輕的赤腳醫生就在自己身上試針,培訓幾個月,就開始進入衛生所正式工作。
「赤腳醫生」這個稱呼最早來自南方一些地區。赤腳醫生不像一般的醫生,以看病為生,他們還要兼顧自己家裡的農活,所以經常是一人兼兩職。
南方人大多種植水稻,經常需要赤腳勞作,所以就有了「赤腳醫生」這個稱呼。他們大多頭戴斗笠,身背藥箱,挽著褲腿,這是他們最典型的代表形象。
赤腳醫生
土藥配土方——赤腳醫生的醫療設備
在當時的那種艱難環境下,醫生都是現學現賣,更別說有什麼醫療設備了。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最流行的就是針灸和草藥,針灸在中國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一度被認為是中醫治療的必備技術之一。而草藥更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特產。
像這些中醫類的還好說,關鍵是涉及一些傷口處理,就比較麻煩。在當時,衛生條件不好,一旦傷口處理不好就容易感染,這對那些赤腳醫生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不僅是考驗膽量,還要細緻。
據說當時最年輕的一位赤腳醫生才16歲,還是一個孩子,別說看病了,可能大家從心理上就不能接受。然而就是如此年輕的一個醫生,親自給一個病人縫合了傷口,血當時就止住了。從此以後,當地的人都對這位年輕醫生信賴有加,也樹立了威信。
赤腳醫生
從這種年齡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大多數赤腳醫生都是趕鴨子上架,因為全國大多數醫療條件的缺乏而不得不為之。這種赤腳醫生的存在,既為村民看了病,又解決了藥材等問題。當時的人看病幾乎不花錢,赤腳醫生開的藥多為中藥,自己去山上采一些回來,幾乎沒有太大的成本。
於是,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看病外,外出採藥也成為赤腳醫生的一項日常工作。採藥看似簡單,但是對那些新上任不久的醫生來說,也蠻困難的,首先你要認識你要找的草藥,其次就是要找對地方,因為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生長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採集起來也比較麻煩。
整體來說,赤腳醫生的工作也不輕鬆,所有的醫療條件都需要自己去創造。但是這些年輕的醫生並沒有被嚇到,而是勇往直前,在當時可以說風靡一時。
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而且在國外也廣為流傳
中國的赤腳醫生威名遠播,甚至傳到了國外。當時新中國成立時間不長,國際上對中國的現狀一直關注。後來聽說中國流行一種「赤腳醫生」,大家都感到很好奇,有的國家甚至為此專門來中國採訪。
現在還存有當時的紀錄片,記錄了當時的現狀。中國人為了展示自己的醫療水平,主要是中國傳統的醫療技術,針灸,甚至專門組織關於針灸的手術,供外國人參觀。
那個關於赤腳醫生的紀錄片,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躺在手術台上,肚子上插滿了銀針,而孕婦正滿面笑容地和周圍的醫生聊天,絲毫看不出生孩子的痛苦。
通過那部紀錄片,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人們對針灸的追捧,起碼在國內很受歡迎。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赤腳醫生格外關注,甚至還派赤腳醫生代表去參加世界衛生會議,並在會上發言。中國的赤腳醫生很快在世界流傳開來,在全球掀起了 一股中國傳統醫學熱潮。
赤腳醫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赤腳醫生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隨著中國各項改革措施的發展,中國的經濟迅速崛起,開始了新的發展面貌。為了適應農村人口眾多,但是農作物收入低的問題,中國開始土地改革,分產到戶,每家按照人口多少劃分一定的土地。土地改革政策實施以後,人民的積極性普遍提高,大家開始去田裡勞動,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農村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
隨著這項改革的落實,赤腳醫生也放棄了醫生的職業,開始加入農業勞動中。分產到戶的措施使得醫生的家裡勞動需求提高,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所以很多人為了田裡的收入大都開始離開衛生所。
此時,國家設立的醫院也開始在各個鄉鎮建立起來。一批專業的醫護人員和專業的醫療設備開始在各地的鄉鎮紮根,醫院開始成為大家看病的些人主要場所。
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消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政府對醫生的任職要求有了提高,要達到一定的合格水平才可以開辦衛生診所,由於大部分人缺乏專業知識,所以最終都未能達到合格要求。
再一個原因就是,大批下鄉人員返鄉,導致留守在農村的知識分子開始返城,那些赤腳醫生大多也回到了城裡。由於赤腳醫生的擔任者都是識字的青年人,高考又開始舉辦,於是城裡的所有識字的都開始往城市裡跑,鄉村裡留下的都是些農民,這也加速了赤腳醫生的減少。
從客觀角度來說,赤腳醫生的存在,對當時的情況來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緩和作用,但是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醫生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責任重大,稍有差池就會誤人性命,當時提倡赤腳醫生也是無奈之舉,特殊情況只能特殊對待,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如此大的醫療衛生問題。
赤腳醫生
無論是以前的赤腳醫生,還是現在的專業醫生,他們都為中國的醫療建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前有赤腳醫生充滿愛心、救死扶傷的英勇事跡,後有現代醫生在疫情當前,勇往直前的大無畏勇氣,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展現了同樣的職業精神。
他們雖然時代不同,但是承擔的責任都同樣重大,面臨著艱巨的困難,他們依然勇往直前。
赤腳醫生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醫生們,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當時的赤腳醫生,他們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但是面對那些流行性疾病,他們沒有退縮,而是竭盡所能去解決問題。
面對出現在面前的種種困境,他們想方設法地去應對。如果沒有這群赤腳醫生的大膽嘗試,當時的人們會承受更多的痛苦。
赤腳醫生或許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但是他們有著一顆敬業的心,即使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是為了緩解病人的痛苦,他們依然勇往直前,這種勇氣不是任何人都具有的。當他們面對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時,身上擔負的責任可想而知,他們自身也要承受一定的壓力,這種處境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到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業醫生走向了城鎮,走向農村。
一批又一批的醫學生從大學畢業。在曾經赤腳醫生待過的農村,他們深刻體會到了那種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只有拉近這種差距,村民才能更加信任那些醫生,醫生也才能更好的為村民服務。
無論是以前的赤腳醫生,還是現在的專業醫生,他們都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在他們的身上,到處都體現著身為一名醫護人員的責任與擔當。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時代變遷,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醫療條件的提高。但是即使外部環境再變,他們那顆無私奉獻的心一直始終如一,在中國歷史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