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爛王」,顧名思義,是與撿破爛有著密切關係的人,聽上去就像是一個不太友好的稱號。不過,一個人如果真的憑藉所謂的「破爛」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也不枉在稱呼裡面加一個「王」字。
一位安徽人就是這樣做到了財富自由。而最令人不可思議的一點是,他當年白手起家的時候,兜里只有5毛錢,睡過橋洞,吃過剩飯,要多慘有多慘。
然而,憑藉著驚人的毅力以及把握機會的能力,他成功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到如今,已經身家百萬多,有了自己的三套房子,讓家人過上了比較富裕的日子,得到了一個「破爛王」的稱號。
「破爛王」只是一個戲稱,形容他真正恰當的詞彙,叫做「化腐朽為神奇」。
破爛王
風餐露宿工地打工掙出「第一桶金」
他的名字叫魯紹傳,來自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新集鎮張溝村,生於1966年。被人冠以「破爛王」稱號的那一年,也就是他真正走入社會視野的那一年,他50歲。
但其實,他的傳奇早在1999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那一年的夏天,33歲的魯紹傳從安徽老家出發,告別妻兒和父母,隻身來到浙江嘉興,準備來到這裡謀一條生路。
這裡面要簡單交代一下時代背景。1999年的時候,我國還沒有加入世貿組織,貿易方面還並未引入國際標準,人力成本非常低廉。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創業的門檻也比如今要低,本錢少意味著風險小、投入產出比高。
魯紹傳
假如把魯紹傳的經歷放到現在,他未必能成為如今這個遠近聞名的「破爛王」。但是,魯紹傳能夠從一個幾乎是絕境的條件下殺出,自有其過人之處,而且,他的起點也的確是低到不能再低。
為了事業只身前往外地,魯紹傳剛上大巴,心就涼了一半——買大巴車票以及沿途的路費,花去了他102元的積蓄,以至於乘坐大巴車到達浙江嘉興的時候,魯紹傳兜里只有5毛錢,貧窮和飢餓寫在他的臉上。
此時的魯紹傳什麼都沒有,必須先滿足溫飽,再去想其他的。
魯紹傳
在那時候,他心裡只想著能找一份穩定點的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能讓遠在老家的妻兒過得更好一點。
人初到一個新地點,總要經歷一段適應過程,從而認清自己的能力,以及所處的環境。魯紹傳也不例外,他身高176,在那個年代不算矮了,身材勻稱,肌肉結實,去干一些力氣活是沒有問題的。
工地需要人手比較多,工作比較辛苦,但是收入還不錯,門檻也不高,魯紹傳決定先去一個工地試試運氣。
初期還算比較順利,魯紹傳找到了一個建築工地,白天打打零工,先攢一點最基本的生活費用,至少能夠維持溫飽。
魯紹傳
不過,由於兜里的錢實在太少,交不起住宿費的魯紹傳住不了宿舍,只能自己想辦法。晴天的晚上睡馬路邊上的長椅,如果遇到雨天或者惡劣天氣的時候,就在離工地不遠的一個橋洞下呆著休息。
雖然橋洞也不保暖,冬冷夏熱,且雨天時裡面潮濕不堪,地面泥濘,氣味難聞,但是好歹能有個落腳的地兒。住宿成本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儘可能節約這項成本以補貼家用,這對當時的他而言十分重要。
吃得就更隨意了。據他自己回憶,他在餐館門前守著等待有沒有剩飯,就連別人泡麵用的泡麵桶都被他撿起來仔細刷一刷繼續用。
要麼買袋裝大泡麵,要麼就買一些窩頭、鹹菜、饅頭等,不光是節省飯錢,更是能節省下在崗位上工作的時間,多勞多得。
魯紹傳
當然,隨著自己的收入不斷增加,魯紹傳的住宿和飲食條件也在逐步得到改善。
即便是他曾經有過這種風餐露宿的經歷,也不可能這樣一湊合就湊合好幾年。人的身體條件有限,如果太過誇張魯紹傳的發跡史,只能適得其反,讓人感覺毫無可信度。
一晃三年過去了,魯紹傳經過十分艱苦的努力,終於改善了生活條件,還寄錢回老家養活父母妻兒,自己也攢下了大約5000塊錢,這算是他來到嘉興後的「第一桶金」。
然而,老魯的目標絕不僅是滿足溫飽,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
魯紹傳
慧眼所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
跟普通的工地工人相比,老魯是個有自己想法和見解的人。
在嘉興打拚了三年後,老魯覺得自己有機會掙到更多的錢,因為他發現嘉興這個地方商機非常多,人們的思維非常活躍,且浙江的民營商業有著非常強大的群眾基礎,所以老魯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不再打工,自己創業。
但創業又是一個技術活,搞得好趕上風口雞毛都能飛上天,趕得不好容易從內到外輸個底朝天。
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決不能隨隨便便花出去,魯紹傳可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用於給目標試錯。
魯紹傳
魯紹傳文化水平不太高,讓他去整一些高大上的創業項目他未必能明白,即便是能參透這些項目,他手裡的那點錢也不夠折騰的。
而且,很多毫無技術難度的創業項目已經有很多人嘗試,這種大浪淘沙的項目偶然性比較大,並不是非常適合他這種資本並不雄厚的初創者。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更何況創業向來就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
思前想後,老魯決定從事一個別人很少願意主動去做的事情——撿垃圾收廢品。
提起這個「行業」,很多人都嗤之以鼻,這根本就算不得一個行業。以至於包括筆者在內,一提起「收廢品」,大家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一些上了歲數的大爺大媽在路邊的垃圾桶旁邊翻來翻去。
魯紹傳
但是在魯紹傳看來,收廢品行業在嘉興是一個難得的「缺口」:「收廢品雖然不太受人待見,但是成本低,回本也快,對於我這種手頭沒有什麼資金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收廢品的初始成本的確很低,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個運送廢品的工具車,還要有一塊存放廢品的「根據地」。這兩件事能夠解決,創業的進程就開始了。
說干就干,魯紹傳拿出了自己用於創業的錢,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租下兩畝地,在根據地中搭起來兩間簡易的板房用來存放廢品。
老魯是2003年開始干收廢品的,當時投資創業干這行的資金,也就是用來買車、租房和搭板房大約需要5000塊,跟從事其他行業動輒需要上萬的啟動資金相比,的確是很便宜的了。
魯紹傳
魯紹傳非常能吃苦,睡橋洞吃剩飯鍛鍊了他的品格,別人不願意乾的苦活髒活累活,他都非常願意干。
不光是一些紙盒子、紙夾子、空瓶子這些性價比非常高的,還有一些舊衣服、舊布匹、施工廢料這些不太賺錢的,當然還有舊電腦、舊洗衣機、舊電風扇這些大件家用電器。
搬東西、記數據、做總帳,從創業初期開始,魯紹傳事無巨細,把這些能幹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梳理得井井有條。
跟此前在工地做苦工相比,他如今要乾的工作更多,統籌全局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心思同樣縝密了不少。
魯紹傳
當然,收入也是水漲船高,這都是魯紹傳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掙來的,依法納稅、誠信經營,對他而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講誠信。魯紹傳不僅講誠信,還將心比心地跟人相處,得到了顧客的信賴。
比如,他會聯繫上以前在工地認識的關係還不錯的工友,從而找到施工的工地來收工業廢料。他不僅會收走自己需要的廢品,還會幫助顧客把垃圾運出去,顧客可以把東西直接送給他,他卻從不私自拿顧客的一針一線,分寸感把握得很好。
正是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讓魯紹傳積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好口碑帶來好人緣,好人緣帶來好生意。久而久之,願意把廢品賣給他的工廠越來越多,他的生意自然也是越來越好。
魯紹傳的手
當然,生意場上瞬息萬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有的時候老魯的生意也會遇到一些低谷。
此時的他展現出了難能可貴的一面:不急不躁,放平心態。他有時候去附近的河道捕魚,申請合格證後支起一個小攤子賣,用以補貼家用。
而且,釣魚也是他的愛好,有時候他經常會一邊釣魚一邊思考人生,總結經驗,大風大浪都見過,小波瀾自然不會讓他束手無策。
隨著廢品生意的開展,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身邊開始有了助手和員工。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老魯經常會跟大家說:「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魯紹傳住的地方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只是簡單地給員工們灌雞湯,而是給他們講自己的親身經歷,並告訴大家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怎樣應對的,讓大家知道他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下,想出了相應的對策,從而解決了問題。
他不鼓勵大家跟他一樣去睡橋洞吃剩飯,而是告訴他們該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這樣的人,想不掙錢都難啊。
魯紹傳
靠收廢品資產過百萬,為家人買好房子
靠著自己的廢品生意,2005年的時候,魯紹傳得以在嘉興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把妻子和孩子從老家的農村帶到了身邊。
這六年間,妻子獨自在家撫養孩子,也吃了不少苦,魯紹傳很是心疼。
帶著家人來到大城市,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十分欣慰。妻子來到嘉興後,幫助他一同經營廢品公司,開起了「夫妻店」。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的廢品生意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生意興隆的同時,他將多餘的資金用於投資其他項目,比如跟人合夥買養雞場,開拓了養雞生意;繼續投資捕魚和養魚業務,跟專業人士學習如何養殖......
魯紹傳
有了更充裕的現金流,他的廢品生意同樣也在進行「產業升級」。以前剛起步的時候,整理廢品特別是大件廢品都是要用手工和鐵錘等工具來拆卸,有的時候只能「蠻幹」。
現如今,他的廢品廠已經有了剝線機、壓塊機、軋鋼機,整理廢品的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且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廢品處理產業鏈,效益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現在的魯紹傳比之前要更忙了。
有收廢品任務的時候,就自己或者安排員工開著車去拉貨;沒有任務的時候,就在家門口附近的菜市場擺攤賣水產或者禽肉。總之,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下,魯紹傳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魯紹傳妻子
早在2010年的時候,魯紹傳的資產就已經過了百萬,到了2016年,他在嘉興又購置了兩套房產,一共有三套房子。又過了三年,他再購置兩套房產,將房子出租,不斷豐富自己的財源。
而這一切,都是他通過收廢品起的家。
魯紹傳十分顧家。他的妻子李會娥回憶說,無論在哪裡掙的錢,他都第一時間交給自己,即便是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也是家人的生活,不能讓家人吃虧。
他自己也對取得的成績十分滿意。魯紹傳回憶當年自己兜里只有5毛錢隻身來到嘉興的時候,心中感慨萬千:「現在的生活真的比從前好了。」
魯紹傳一家
他點上一根煙,操著濃重的皖北口音說,「以前剛來這裡的時候,以為嘉興會比老家繁華很多,但其實也差不了太多。我剛來到嘉興的時候,現在我們住的這裡還是農村,如今已經蓋起了居民樓,生活水平也非常好。」
如今的魯紹傳,從外表上依然跟進城務工的農民沒有太多兩樣,穿的是普通衣衫,吃的是粗茶淡飯,但眼神中所閃爍的光芒,是他與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
那光芒透露著坦誠、堅韌與自信,讓每一個接觸過他的人都覺得,這個人值得信賴。
就像他的鄰居對他的評價:「他是個『人精』,但也是個真誠的『人精』」。
魯紹傳
魯紹傳能夠從一個身無分文的農民,成為坐擁多套房產的「小富翁」,他的誠信、顧家、堅韌,都值得我們欽佩。他艱苦創業成為「破爛王」,實現了自己為家人創造更好生活的理想,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都是普通人的榜樣。
但是,在筆者看來,魯紹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兩點,一個是務實,一個是格局。
首先說務實。魯紹傳在最落魄的時候睡過橋洞、吃過剩飯,但他非常清楚自己所面臨的真正困難,那就是沒有一個能為之奮鬥的事業。
於是,在開展創業之前,他首先攢夠了本錢,讓自己有了底氣;隨後他立足於自身的條件,敏銳地發現了處理廢品這一其他人根本沒有注意到的商機,捕捉到了這個行業「缺口」,及時入場,把握了市場主動權。
魯紹傳
隨後,他又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一步步進行產業升級,從而把生意越做越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魯紹傳是個聰明人。他不僅知道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更知道自己現在有什麼,每一步走的都很踏實,很有力。這種務實的態度是他能成事的關鍵。
再來說格局。文中提到,創業有高峰也有低谷,廢品生意時好時壞很正常。但是魯紹傳沒有把所有賭注都壓在廢品上面。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開始拓展新的項目,捕魚賣水產、養雞做禽肉生意,打開自己的商業格局,對資產進行合理分配和規劃,從而能及時規避風險。
既是「多條腿走路」,也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魯紹傳一家
想想看,假如魯紹傳只滿足於做廢品生意,一旦行業踏入深冬,那他的生意該怎麼辦,他的家庭又該怎麼辦?
有很多人同樣不缺乏魯紹傳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但缺乏魯紹傳的務實精神與更宏觀的事業,導致自己缺乏其他方面的能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打開格局,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源,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思路。
從背井離鄉兜里只有5塊錢,到成為遠近聞名資產百萬近千萬的「破爛王」,魯紹傳能夠取得成就,最重要的兩點就是實事求是與拓寬格局。
參考資料
[1]照真達俗.「破爛王」奮鬥17年 從睡橋洞到擁三套房[N].騰訊新聞,2016-12-28.
[2]陳祖灝.從「破爛王」奮鬥17年勞動致富談起[N].中國經濟網/東方網,2016-12-29.
[3]金蕾欣,張磊.蚌埠「破爛王」奮鬥17年:從睡橋洞到擁三套房 資產數百萬[N].人民網,2016-12-29.
[4]曹雨.「破爛王」的意義在於示範與激勵[N].合肥文明網,2016-12-3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1921415_12040933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