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多少風流名士平日裡與友人飲酒作樂,興致正酣之時,揮筆寫就千古傳誦的名句,戎馬沙場的將軍們打勝仗後會都會豪情萬丈的與戰士們舉杯同慶,可見酒在某些人的眼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對於這些人來說,酒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如同人每天要吃飯喝水一樣不可分割,我國科學院院士,地理界的傳奇人物李小文從不在乎衣著華貴,每天一襲布衣,一雙布鞋就能給學生們傳授知識,但是卻不能沒有酒。
熟悉李小文院士等人都知道,此人每天必定要飲上一斤二鍋頭才行,就連上課酒壺都是從不離手。
李小文
李小文從小行為做事放蕩不羈
1947年出生在四川省自貢市的一個文化家庭中的李小文院士可是地理界的傳說一般存在,每一名地理專業的學生都對他都不陌生,這位院士平日裡衣著從不修邊幅,穿著一襲布衣,一雙布鞋,身材瘦瘦小小,但是精神矍鑠。
李小文院士身上除去學術上的光輝和性格隨和以外,最具備特徵的就是從不離開身邊的酒壺和一天要喝上一斤二鍋頭。
在李小文院士年幼的時候就已經體現出了他的天賦不同於常人,在小學大家都希望能夠打100分來贏得老師的誇獎和家長關注的時候,李小文院士就已經覺得60分足夠,甚至每次考試都仔細算好每道題的分值,讓自己的分數穩穩的卡在60。
當老師和父母發現李小文的行為後十分無奈,無數次的證明和試探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李小文真的有控分的這個能力。
多次阻止也不見成效,之後老師和父母只能選擇暫時不對李小文進行管教,上初中之後的李小文依舊沒有改掉自己的習慣,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讓他對知識的渴望愈發的充沛。
在保證學校教的知識已經滾瓜爛熟的前提下,李小文對課外知識非常的渴求,只要有興趣便無條件地去探索,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學習方式,並沒有因為外界眼光,便選擇從重,而是真的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從小到大李小文的行事方式和金庸先生筆下的令狐沖沒有差別,更多的時候講究的是隨心肆意,後來還以黃老邪為筆名創建了一個叫做桃花島的論壇。
他在這個論壇中盡情地和學生交流學術知識,從來不分師傅和學生的關係,更沒有輩分和尊稱,大家就像朋友一樣相處,自由自在的交流想法解答疑惑。
李小文院士每天要喝一斤二鍋頭
李小文將自己一直以來的性格貫徹到底,從不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更不會因為他人的眼光而改變自身的習慣,若是說除了知識以外,李小文還對什麼感興趣,那當屬——二鍋頭。
李小文鍾愛二鍋頭,到達了每天要喝一斤的地步,從來都不會因為有什麼事情而推遲,哪怕當時李小文正給學生上課,也會一邊講課,一邊抽出間隙喝上幾口,聽過李小文院士的課的學生一般都習慣了他的舉動。
但就是這樣輕鬆的課堂氛圍和不拘小節的老師帶出來的博士和碩士將近160人,非常完美地向所有對李小文抱有懷疑和不贊同的人解釋了什麼才叫真的優秀。
李小文不僅自己做人沒有任何架子,在教書育人上更是從沒有任何挑剔,只要對學習有興趣的孩子願意跟著他學習,他都會選擇毫不猶豫的收下,無論是什麼專業,無論是否聰慧,有天賦,只要學生有興趣學習,他都會一視同仁的教授。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李小文院士得到了所有同學的認可,而且李小文院士也從來不進行填鴨式教育,他擅長發現每一名學生的天賦和能力,並且將他們的特長發掘出來,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到達舉一反三的地步,所以從他手下出來的好苗子數不勝數。
李小文院士從不吝嗇傳授自己的知識,更不吝惜在孩子身上花費時間和精力,他真的做到了隨性肆意,更是對每一名學生都視如己出,這樣的風範讓大家都將他視為最親近,最值得尊敬的老師。
在他每天都要喝一斤二鍋頭的這件事情,被媒體大肆報道,並且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討論後,李小文院士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或者是做出回應,他依舊是我行我素,從不在乎外界的風言風語,真正做到了洒脫二字。
李小文院士風骨與豪情兼備
學術上的極高造詣和平日裡行止由心讓李小文院士一度處在大家討論的風口浪尖,但是這些崇拜或者詆毀的話語,從來都沒有動搖過他。
李小文院士在學術上所創造出來的奇蹟,足以讓大家為之嘆服,光是地物光學遙感和熱紅外遙感兩項研究足以讓李小文院士被大家稱為遙感科學泰斗,相比於這樣輝煌的成就,他每天喝一斤二鍋頭的事情看著就不是那樣值得驚訝了。
李小文院士從業以來,所創造出的學術論文高達一百六十多篇,其中光SCI收錄的就有28篇,這就已經是很多人一生都難以攀登的高度了,後來更是有44篇文章收錄於EI,19篇文章收錄到CSCD中,李小文院士在遙感地理中成為了很多學子敬仰的里程碑式人物。
直到2005年1月10日,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無數學子為之哀悼,大家都是發自內心思念這名平日裡看著慈祥隨和,像朋友一樣值得大家由衷尊敬的老師。
李小文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向大家證明了如果有熱愛的方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並且為之鑽研,發自內心的熱愛比機械式的完成任務要更容易取得成果。
他更是親身告訴了大家,人的一生很短暫,不必為了外界所定下來的規矩和條框所束縛,哪怕身穿一席布衣,一雙布鞋任教,每天喝一斤二鍋頭也能夠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人生就應該肆意洒脫,不畏他人的目光和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