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和沒車,差距究竟有多大?看完之後,太扎心了

2019-12-12     備胎說車



如果沒車的生活是帕薩特,那有車的生活就是法拉利488了。

有車帶來的生活體驗碾壓沒車的時候

  • 生活半徑擴大了很多,不受距離約束

買過車了之後,最大的差距就是活動範圍大了很多,想去哪裡再也不用受距離的約束。

5公里的市區路程來算,高德地圖預計的時間:走路1個小時20分鐘、騎車40分鐘、開車15分鐘。

換句話說,在市區里有車子的話,可以擴大6倍的生活半徑。

而跨城,甚至更遠一點的地方,也不用額外的考慮車票有沒有,什麼時候出門,我半夜想見見你,之類的這麼麻煩的問題。

自己車鑰匙一擰,就出去了。

就像口渴了倒杯水喝一樣,這麼輕而易舉。

  • 公共運輸做不到隨叫隨到

同樣的路,也可以選擇公共運輸的,對不對?

我自己買來的車子的機動性,是沒有車永遠做不到的。

說人話就是,公共運輸是沒有隨叫隨到服務的。

樓頂又沒有機場,地鐵也不是蓋在家裡的,也不可能天天停在家門口,計程車在那邊等你,下雨天打車,你也只能老老實實排隊的,對吧?

而且無論是公交、地鐵,這個路線和自己的行程契合度都不是100%的。站點與目的地最後的那1公里,其實還是非常讓人頭疼的。

高德地圖2017年《主要城市公共運輸大數據分析》報告有講:大、中型城市換乘次數普遍較高,小城市步行距離比較長。

上海單程出行平均的步行距離大概是1.3公里,走1300m。

  • 提供私人空間,能夠獲得幸福感

另外,車子其實就有點像家一樣的,是我們自己的一個私人空間,這個也是公共運輸給予不了的。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期刊有論文《幸福感的三維思考》上面講。

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是能讓人感到幸福的。車子能夠滿足人的出行需求,能夠提供私人空間,從而獲得幸福感。

舉個例子,不管是地鐵也好,公交也好,還是打車也好,女朋友給你打電話,甜言蜜語,怎麼看這個氛圍都是沒有車子裡面大的。

「「哎呀」你今天,我真的好想見你啊。」「「唉」讓一下,讓一下。」「「唉」別吵!我和女朋友打電話呢。」

當然部分人會覺得挺有意思,或者說這也是生活的浪漫。

但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的話,還是屬於一種被打擾的狀態。

你一個人在車子裡面,相當於是擁有一個絕對安靜的私人空間,談情說愛更放得開,陪男女朋友的時間也更多。

或者在路上就談下來1個億的單子,做做生意什麼的,家庭事業雙豐收,幸福感就蹭蹭漲了,對不對?

說到做生意,你的所謂的商業機密,總不能在公交車上說,被人家聽了去,對不對?

  • 搞定丈母娘的敲門磚

那好,我們女朋友搞定了,或者男朋友搞定了,丈母娘那邊也是更好擺平的。

這個還竟然有依據,被我們翻出來了。

《中外女性健康》期刊有論文《中國式病態婚姻》上面講。

有個調查,89%的女性把有車有房、有穩定收入,這2項條件排在婚戀擇偶條件的最前面。

除了顯示經濟的作用,有一台車子還能讓男同學見丈母娘更加地自然。

這話怎麼講,你後備箱裡帶了一大堆禮品,你開車到人家樓下了。

丈母娘一般都是直接到車庫裡面,跑下來給他笑臉相迎,幫著你一起把東西拿上去的,對不對?

沒有車子,就有點像是上門面試一樣了。

你是提著東西到人家門口,敲個門進去接受審判了。

說起來稍微是極端一點,你當玩笑話聽就可以了,但中間是什麼意思,大家體會一下。

  • 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有多重要

最後,有自己的一台車子,還能增強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識。

不開車的朋友,走路騎電動的時候,「嗯嗯」沒人,就過去了,什麼紅燈、綠燈?對不對?

自己也不覺得什麼危險,等到撞到了,也沒有必要覺得危險了,因為沒有以後了嘛,對不對?

2016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成因和特點分析》報告上面講。

步行者、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出行方式,占比接近60%。

而且大多數是闖紅燈、超速、逆向行駛這種嚴重違法行為造成的。

但是如果開過車之後,哪怕綠燈直行,都得小心翼翼地看好,生怕撞到電動車、行人,對不對?

同時這種擔心剛好能增加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識,走路的時候、騎車的時候也會規矩很多,小心一點。

這個就好比沒做過菜的人覺得炒菜就是菜和調料,放在鍋裡面「嗚嗚嗚」轉一下,簡單得很。

真的炒過一次,炒出來的真的嘴巴里放進去的,才說:「哦」原來燒飯是一個門道。炒菜有多少多少難,是不是?招待不周。

​獲得好的生活體驗的同時,也會有煩惱

  • 堵車問題

剛才說的都是有了自己的車之後,帶來的好的體驗。

但是萬物都有兩面性,有了自己的車子也是會增加煩惱的,首當其衝就是:堵車。

高德地圖2017年《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全國高峰期超過26%的城市處於擁堵狀態,55%的城市處於緩行狀態。

而且堵車時速基本只有20多公里每小時。

有些城市還由於堵車太嚴重,出現了限行、限號政策。比如說我現在住的杭州。

  • 車位少,停車難

另外,停車難也是開車出門很討厭的事情。

拿我住的杭州來說好了,錢江衛視《今日最頭條》有個新聞講:杭州1輛車平均只有0.5個車位。

只有半個車位,算下來。

除此之外,每年多支出的用車成本、車子颳了、違章、被借車這種情況,也都是買了車之後才有的額外的負擔和煩惱。

  • 享受好處的同時,也要接受額外的煩惱

總而言之,有一台自己的車子和沒車的差距,就好比電動牙刷和普通牙刷一樣。

都能刷牙,都能刷乾淨,但是電動的清潔能力相對更強一些,對牙齒損傷更少,最主要是省力又省心。

在享受好處的同時,你這把牙刷也比人家貴很多,而且還要充電,對不對?

還要經常換刷頭,都是麻煩的事情。

30歲前買到寶馬的人多嗎

買車、有車,固然是好,開的是豪車那就更好。

都說三十而立,那麼30歲前的你開上豪車,到底有多大的幾率?

怎麼樣的人才能在北、上、廣、深30歲就開上豪車?我找到了一些案例。

然後30歲開上什麼車才算是豪車?居然有論文。

  • 關鍵詞:買車

有興趣想知道的話,關注「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買車」就可以了。

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1CJbm8BMH2_cNUg-Z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