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御賜大寺,大同天鎮慈雲寺

2019-10-22     龍山大先生

山西省大同市下轄六縣,其位於最北部的天鎮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戰國時期為趙延陵邑,秦漢置延陵縣,唐為天成軍,遼金為天成縣,元改天城縣,明為天城、鎮虜衛,至清初二者合二為一,始稱天鎮縣,一直沿用至今。天鎮縣地處,晉、蒙、冀三省交界處,有「雞鳴三省聞」之譽。

天鎮縣城清泉環繞,寺廟林立,為四方遊客彙集之地,縣城之東有盤山古寺,大石峭立,參差有致,岩畔有古松、石洞、洞內有佛造像數十尊,山半有剎,廟宇數十間,峰迴林簇,水聲潺潺,為邊外絕勝之地。可惜,眾多的寺廟大多數毀於文革期間,現存下來唯城內西街的慈雲寺。

慈雲寺始建於唐代,原名法華寺。遼開泰八年(公元1019年)進行過一次大修,後兵禍頻繁,寺院屢遭毀壞。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天城衛右所千戶熊諒奏請重修法華寺,據寺內所存《法華寺牌記》曰:「天城衛,舊有法華寺,頹廢已久,衛之右所千戶熊諒奏,欲捐資聚財,募工重加修建,請石州金容寺得如主持……朝庭從其請,諒乃興工始於宣德三年春,宣德五年五月九日辛卯成」,御賜其額,更名為慈雲寺。

此次修建,「佛宇、法堂、門廡、僧舍莫不具備……乃塑繪佛像於殿,金碧輝煌,丹青燦爛,巍然一郡之巨剎也!到嘉靖十八年(公元139年)又進行過一次維修,現在我們見到的慈雲寺全貌,乃是明嘉靖年間再修後保存下來的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寺內存有遼僧和照的《舍利塔記》,宣德五年侍講王英的《法華寺碑記》,明嘉靖十八年邑人張珣的《慈雲寺碑記》。

寺座北向由,由北長一百四十多米,東西寬四十個米,全部面積五千六百平方米,全寺三進三出,以金剛殿、大雄寶殿、釋迦殿、毗盧殿為主體呈三重院落,東西配殿有觀音殿、地藏殿,齋堂、禪堂,方丈寮、法師寮,整個建築規模宏敞,布局嚴謹,由低到高,由簡而繁,主次分明。

山門金剛殿臨街而座,檐下有「敕賜慈雲寺」匾額一塊,殿內原塑有金剛、密跡坐像,高約四米余,形態畢真。與金剛殿隔街相對,有一五龍戲珠大照壁,高約六米,長達十米,而由青磚雕成,工藝精巧,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可借已拆毀。進入第一座院落,正面為大雄寶殿,內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塑像,大殿四周的拱眼壁上有五繽彩紛的各種花卉和五色龍。殿前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造型奇特的草帽狀園形樓閣,即稱鐘鼓樓,為元代所建。各高十餘米,圓形重檐尖頂,八根木柱環繞支撐上下兩層,從上到下,通體圓形,其形制在我國北方現存的古建築群中是極為罕見的。它巧妙地吸收了遼、金、元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和漢文化和諧地揉合在一起,既有游牧民族的圓頂帳篷,又有漢族的飛檐突脊,形成了慈雲寺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鐘樓上還珍藏著鑄於明宣德七年的大鐵鐘,距今五百餘載,重約八百餘斤,鐘聲可達數十里之外。穿過大雄寶殿,進入第二座院落,正殿釋迦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歐山頂建築,殿內原塑有釋迦牟尼,樂師、阿彌陀佛、迦葉、阿難、釋迦佛、觀音菩薩塑像。遺憾的是,這些塑像今已蕩然無存,只空空殿堂聳立。唯一倖存下來的是牆上的壁畫,整個畫面有一百多平方米,畫的是二四諸天佛、天龍八部的形象,其線條自然流暢,著色絢麗,筆法細膩入微,造塗栩栩如生,為明代繪畫。

過釋迦殿兩側的月亮門,便是全寺的高峰,主殿毗廬殿傲然挺立在四尺多高的平台上,面闊五間,二十三點五米寬,進深十一米,高十五米,挑檐為五跳斗拱(八鋪作)四周飛檐起翹,直插天際,正中葫蘆寶瓶上大鵬展翅,給人以雄偉壯觀之感。這座大殿經歷了清代六次地震的考驗,至今安然無恙,甚至沒有出現傾斜,這充分顯示出我國古代工匠的神功偉力。毗廬殿內有五尊金身大佛,兩側建有木雕藏經閣,雕作精巧。藏有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全書。乾隆十九年,和碩莊親王奏請頒發經書給僧成寬。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獲准,從京請到一套完整的三藏經書,是乾隆刻本的經藏、律藏、論藏,計八千八百餘冊(現移存於大同下華嚴寺)。

明清時期,慈雲寺香火旺盛,香客如織,晨鐘暮鼓,學佛者雲集而來。據載,寺院擁有廟地四十多頃,長住寺院的大僧四十餘人,主持和尚來自全國各地。寺內設有大的成壇道光二十二年,僧靜山,成豐十年聚皆傳戒於此。最後一次傳戒是民國三十一年僧悉知主持,受戒者452人,可見慈雲寺當年的盛況。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慈禧太后偕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路經天鎮時,駐慈雲寺,返京後,這一塞外古剎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太后和帝分別書「英靈千古」、「山河閒氣」匾額賜慈雲寺。據傳慈禧太后駐天鎮時,知縣鄂騰鄂因苦於應付,又怕西太后淫威,自殺而死。後有民諺云:「來了活佛爺,嚇死鄂知縣」。

慈雲寺整個建築規模宏偉,結構精巧,四座大殿屋脊全部是精緻的磚雕或琉璃浮雕,寺內共有大型雕塑佛像六十餘尊,各種銅鑄佛像四百八十餘尊,加上壁畫,彩繪薈萃在一起,是一座富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典藝術寶庫,是塞外古城文明歷史的見證。

張夢章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t0I920BMH2_cNUg-r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