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口南五里處,有一座頗有名氣的石橋,叫寡婦橋。據《朔平府志》記載:「寡婦橋……在殺虎堡南五里……康熙二十一年寡婦田氏所建。」田氏何許人?為何建這座橋呢?
原來清朝康熙年間,殺虎口有一姓田的夫婦,一向節衣縮食,慷慨濟貧,但是年過半百,膝下無子,胯彎無孫,心裡很是著急,鬱悶。一日清晨,夫婦外出打柴,忽聽嬰兒哭聲,夫婦循聲走去,但見一小兒渾身裸露,四肢發僵,夫婦善心大發,商量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如若無人認領,則以親兒相待。商定後,將這孩子抱回家中。
這一消息很快傳遍方八近鄰,眾人紛紛前來恭喜,讚嘆夫婦陰德早積。有一儒生良久沉思說:「此乳子荒野經夜仍存,真乃虎口餘生,況又在殺虎關下,不妨喚作『虎生』何如?」眾人聽罷,個個贊同,田氏夫婦也欣然同意。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虎生長大成人,書坊讀書幾年,又娶一房妻室,按理說,父母健在,媳婦過門,該享合家天倫之樂,可這虎生自幼嬌生慣養,後來惡習薰染,成天結夥惡劣少年,打架鬥毆,詐錢騙財,尋花折柳,田氏夫妻雖然苦口婆心,明管暗勸,仍無動於衷。
田老漢悔恨交加,重病染身,臥床不起。老漢病倒,虎生和媳婦變本加厲,從不探親問津,眼看家門日趨衰敗,老婦只得推起賣油車終日奔波在後套(今蒙古一帶)的商賈路上,一晃三年過去了,錢掙了不少,但田老漢死去已一年有餘。古人說,「修路補橋積陰德」,虎生為鄉里惡棍,欺親斷路世人罵,老婦甚覺愧對鄉親,考慮再三,在大路旁張出帖子:為行人方便,為贖惡子之罪孽,願捐資修橋一座於南溝,以明心跡,誠望眾鄰竭力相助。消息傳開,眾人紛紛相助,半年功夫一座既美觀又堅固的石橋在南溝上建起來了。
竣工那天,眾鄉親前來觀看,豈知虎生腆著麵皮站在橋頭說:「此橋乃養母積蓄所建,功名當歸為兒,理應喚作『虎生橋』,眾人無不嗤之以鼻。只見田氏老婦走上前,曆數虎生恩將仇報,氣死父親,逼母從商,圖財霸產等醜惡行。然後鄭重地宣告:「蒼天長眼,九泉有靈,虎生不配做我兒,資乃田氏夫婦心血所蓄,與虎生無半點瓜葛,為使後人憎恨不孝之子,名就叫寡婦橋吧!說完,撞橋而死。
群情激憤,把虎生押到衙門。虎生自知惡跡昭昭,便也認罪不訴,被發配到伊犁終身未還。眾人集資在橋邊為田寡婦厚斂安葬,立撰文記述建橋經過。直到現在,橋邊仍有一塊紅色石塊,相傳正是田寡婦頭破血染的那石頭。傳聞說,子夜時分站在橋頭還可聽田寡婦的哭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