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鎮,曾是一個物寶天華、人傑地靈的「塞北美關」,遠在古代乃至近代,此處不僅屯紮重兵,設置衙署,以重要的關隘聞名,而且名流薈萃、商業興隆,民間傳說十分有趣。除了「救命堆」「寡婦橋」以外,還有一則傳說較為有名。那就是殺虎口的土地神不同於其它地區的土地神,殺虎口的土地神是金臉彩身,還有就是在殺虎口地區窩窩頭不叫窩窩頭,而叫「到口酥」,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現筆者已整理完畢,以饗讀者。
相傳康熙皇帝在平定厄魯特部落葛爾丹叛亂前,帶領御前侍衛悄然出京,準備北上,微服私訪歸化城(今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剛過殺虎關不遠,不知怎的,風聲不徑而走。葛爾丹命部下火速圍剿,大敵當前,康熙皇帝只有一君一臣,情況十分危急,為精忠保聖駕,侍衛力戰身亡。康熙帝只得一人返奔殺虎關內逃命,怎奈兩腿不聽使喚,最後被叛軍劫持到榆林梁村,囚禁在民房的一間寒舍里,三天沒有給東西吃,多虧房東老婆婆暗中相濟幾個糠窩窩才得以保全性命。
飯給飢人吃,想那康熙皇帝自打生下娘胎,每日裡山珍悔味,也覺得難以下口,今日是飢不擇食,吃著窩窩頭分外香甜可口,比宮廷中的精製糕點不知強勝多少倍,邊吃邊讚嘆:民間有奇貨,不遭此劫怎能吃到如此佳肴,到口酥,到口酥啊!康熙皇帝吃飽以後,想到朝不保夕,無奈,只得扯下衣襟,咬破手指,血書二封給駐殺虎口的綠營兵和朔平府(今右玉縣舊城)的八旗兵寫了二道救駕的證書,托土地爺施展神力,讓大風把聖旨颳走。
聖旨刮到殺虎口時,正值五更時分,關兵正香,聖旨刮到朔平府時(今右玉縣城關鎮),已是天光大亮,八旗兵在校場操典。於是,八旗兵直奔榆林梁村,而殺虎口兵遲到了一步,兩軍配合默契,打退圍兵,救出皇上後,送到殺虎口調養龍體,論功行賞時,因為八旗兵先到,所以頭功,並傳旨御封朔平府平土地神漆金臉塗彩身,而殺虎口的綠營兵只得二功,土地神和綠營兵滿臉愧色,卻也不敢多言。
到了第二天,康熙皇帝忽然發現自已掛冠上的一顆南海珠玉在廝殺中失落了,想派人尋我,可一夜大雪咋個找法?綠營兵得知後,為洗救駕來遲之恥,自告奮勇,前去尋珠。綠營兵到榆林梁後,只見積雪盈尺,四野茫茫,正在為難之際,隨軍而來的土地神施展法力將積雪融化,寶珠失而復得。康熙皇帝一見,龍心大悅,遂傳旨也給綠營兵記頭功,殺虎口土地神也封為金臉彩身,以區別於別處土地神的金臉素身像。
兩軍皆大歡喜,便在殺虎口擺酒設筵,滿桌佳肴,康熙皇帝卻食之無味,老想著在榆林梁吃房東的「到口酥」,便命關兵立即傳旨,讓老婆婆進上可口的「到口酥」。老婆婆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山裡人,一輩子沒見過大世面,那見到過什麼「到口酥」,只好把蒸出時間不長的糠面和糜面做成的窩窩頭奉上,此時康帝那裡還能咽得下此等粗糠之物,但礙著眾人,只得臉帶笑容連聲讚嘆:「此乃救朕一命的到口酥啊,真是太好吃了!」。
事後,賞給老婆婆紋銀百兩。由於康熙皇帝親自把窩頭叫「到口酥」,所以當地人們就把皇帝的金口玉言沿襲下來了。至今在右玉、左雲、大同一帶,窩窩頭仍叫「到口酥」,當然了,各位看客,此為流傳於街頭巷尾的民間故事,並非真實歷史。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K_CcG4BMH2_cNUg0s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