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86歲的「銀翼殺手」,永遠地留在了2019

2020-01-15     土木在線

「I am done here.

They』re coming to take me back。

我完成我所有的事情,是時候離開了。」

在伴侶Roger Servick的陪伴下,在柔和的篝火和聖誕節飾品、藝術品包圍中,Syd Mead於近日離開了人世,並留下了以上那一句話,享年 86 歲。

說起Syd Mead(賽德·米德),或許並不是太多人知悉。但如果說起《銀翼殺手》,相信大部分建築人都聽說過。

這部影片里的科幻世界,差不多可以說是由Syd Mead打造的。

《銀翼殺手》

Syd Mead於1933年7月18日生於聖保羅明尼蘇達州(St. Paul Minnesota),自三歲起,賽德就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成為一名藝術家,他迅速將自己的技能發展成卡通,汽車設計。

高中畢業後,他選擇服役三年,退伍後進入了洛杉磯的藝術中心學校(簡稱ACCD),是美國最著名的設計院校之一。

學院的汽車設計,工業設計等全球聞名,培養出了一批實力強的設計師與藝術家,包括寶馬首席設計師Chris Bangle;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劉德;《珍珠港》、《變形金剛》導演麥可·貝;諾基亞首席設計師Frank Nuovo以及特斯拉汽車公司汽車設計師Franz von Holzhausen等等。

畢業之後, Syd Mead憑藉著優異的院校成績,被引進了福特汽車公司高級造型工作室。兩年後, Syd Mead離開了福特公司,但依然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為美國各大公司目錄設計插畫,如美國鋼鐵、塞拉尼斯,阿里斯·查默斯等。

美國鋼鐵

直至1970年,Syd Mead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Syd Mead Inc.而他的第一個客戶便是著名的飛利浦電子。

Syd Mead作為1970年代新成立公司的負責人,在歐洲度過了大部分時光。

整個1970年代和1980年代,Syd Mead,Inc.為洲際酒店,3D International,Harwood Taylor&Associates,Don Ghia和Gresham&Smith等客戶提供了內部和外部的建築效果圖。

也得益於飛利浦以及這些設計經驗,大導演Robert Wise(多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在飛利浦的宣傳冊上看到Syd Mead Inc.的作品,從而邀請Syd Mead加入《星際迷航1:無限太空》的設計工作。

Syd Mead 為電影設計出了一艘長達 78 千米的 V'Ger 母船,而這艘母船的最終模型竟長達 21 米。這也成為了《星際旅行:無限太空》的一個標誌性傑作。

自此,Syd Mead就開始了他在電影行業的設計生涯。80、90年代,也成為了Syd Mead Inc.在人類電影史上「著名符號」極為高產的一年。

《電子世界爭霸戰》

1982

1982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該影片被美國電影學會列入十大科幻影片名單中,並在第 55 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了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音效,也因為「計算機成像動畫的首次使用」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大獎》。

在該影片中,Syd Mead為其設計的設計了大多數的載具,如戰艦、光電機車、坦克及太陽帆船等。

這一設計形象一直沿用在2011年的續集《創戰紀》、以及2021年即將要出的主機遊戲《創戰紀》。

如今,只要看到光電摩托這一形象,就總會自如而然想起這部電影。而這一形象在一些遊戲里也可看到致敬的地方。

戰爭女神創世紀

《2010:太空漫遊》

1984

1984年的《2010:太空漫遊》,這部被稱為科幻電影的里程碑式著作,該影片中的太空飛行器設計,同樣由Syd Mead設計。

2010座艙設計

2010指揮中心

2010吊艙設計

《異形2》

1986

1986年的《異形2》,影片收到廣泛好評,並收穫了 1.8 億美元的開畫票房,還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並且摘奪了最佳視覺效果與最佳音效剪輯兩個大獎,與此同時還奪走了八項土星獎。

而在此部影片中 ,Syd Mead 設計其中的飛行器蘇拉科號(USS Sulaco),也成為了此片加大了一個看點。

除了這些具有先驅性的影片,Syd Mead參與了《霹靂五號 Short Circuit》、《時空特警》、《捍衛機密 Johnny Mnemo》、《碟中諜3》、《逃出克隆島》、《極樂空間》等影片的視覺設計。

《碟中諜 3》中的 " 人皮面具 3D 印表機 "

火星救援的太空車

時空特警

從1983年開始,Syd Mead的設計甚至還出現在許多日本的電影、動漫。如《新大和》和《危機2050》以及高達 20 周年紀念作品《機動戰士高達逆 A》。

機動戰士高達逆 A

毫不誇張的說,我們先前所看到的眾多科幻電影,幾乎都能看到Syd Mead的設計身影。

當然,最後的也是不可不談的便是那部真正讓Syd Mead成名的作品——《銀翼殺手》。

1982年,這部充滿著陰暗與潮濕氣息的科幻電影問世,雖然當時過於前衛的風格與冗長的劇情讓它在票房上鎩羽而歸,但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Syd Mead 本來只是為這部電影設計了飛行器,但後來因為他看到劇本設定的後烏托邦世界後,為了讓自己設計的飛行器在場景中不顯得那麼突兀,也順勢設計了霧霾籠罩下的霓虹街景。

到後來,Syd Mead幾乎創造了《銀翼殺手》的整個科幻世界。

銀翼殺手紐約

達卡德公寓走廊

雖然,《銀翼殺手》並不是賽博朋克思想的開創者,在它之前已經有很多以此為主題的科幻小說,這部電影本身也是依據一部小說改編的。

但是《銀翼殺手》是賽博朋克第一次在大熒幕上大放異彩,讓文學中的思想、情感達到優秀的視覺化,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或許是Syd Mead在福特汽車工作過、又或許是服務過眾多建築商,在他的天馬行空中,總不缺乏嚴謹。

設計圖與電影道具

在一項由頂尖科學家參與投票的電影史上最佳科幻片評選中,《銀翼殺手》 以最高票數力壓群雄當選影史第一 ,影片中對生命的探索 、對未來世界的描繪都堪稱典範 。

2017 年,席德又受邀參與了《銀翼殺手 2049》的設計。該影片賽朋克場景依舊是 Syde mead 所設計。

那位86歲的「銀翼殺手」,永遠地留在了2019

如今,回看起《銀翼殺手2046》,就愈發產生一種想法:那個由人類和複製人結晶而成的代表著銀翼殺手時代未來的富有想像力的女孩,像極了Syd Mead。

重新讀起Syd Mead的最後一句話:I am done here. They』re coming to take me back。(我完成我所有的事情,是時候離開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剛結局的某部熱劇,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這一生注書無數,寫了這麼多文章,可我最得意的,是這一段人生。

相信,Syde mead 也是這麼想的。

儘管,告別永遠是傷感的,但在我看來,或許他並沒有離去,只是留在2019,改造那個尚未完成的紐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IxC7G8B3uTiws8KtG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