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已是夏日炎炎的七月
但疫情並未結束
韓國、日本等國家反而有加重趨勢
那麼,疫情下的日本是否還能順利舉辦奧運會?
為了這屆奧運日本可謂「下了血本」
光是為比賽準備的體育場館就有40多個
總投入2520億日元
高於2000年以來所有奧運會建設費用的總和
目前,7個新建永久性場館與一大批翻新場地
已逐步完成收尾工作
So,不如先跟著小藝來一睹各個奧運場館的風采
01
新建主場館——日本國立競技場
1964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是它的前身
在2019年11月30日
歷時3年作為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
主場館的日本國立競技場宣布竣工
工程費用約為100億人民幣
奧運會的開閉幕式
以及一些田徑與足球賽事將在這裡舉行
國立競技場是由日本建築大師
隈研吾團隊設計完成
它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
主場館的舊址上重建而成
從上向下望去像是橢圓的「O」字形
1964年日本國家體育場
總建築面積達19.4萬平方米,高47.4米
分為地上5層和地下2層
可同時容納6萬名觀眾進行觀賽
建設之路一波三折
這屆奧運之路是真的有點難
就連主場館的修建也是一波三折
它曾因為預算問題比原計劃晚了約14個月開工
其實,最初選定的設計師是已故的扎哈
但在,預備動工的時候發現扎哈的設計方案
已經超過3000億日元的預算
是日本財政所預計的兩倍
扎哈競標概念圖
於是,日本首相推翻了扎哈的設計方案
重新進行招標
經過一輪輪的篩選後
日本本土設計師隈研吾團隊的方案最終獲選
在2016年開始趕工建造
經過36個月後按照原計劃完工
雖然時間緊了點,但費用僅為1569億日元
比原計劃少了一半
引進自然風
在建築界隈研吾以善用木建材而出名
所以,在主場館的內部幾乎處處
使用了從日本47個縣採集來的木材
為了讓體育館的高度控制在50米以內
它的立面牆體由下沉式設計
四層重疊的木屋檐組成
支撐著大屋頂的108根樑柱則由
混合了鋼筋材料的落葉松木和杉木構成
從上至下的木結構沒有水泥鋼鐵的壓迫感
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木材的溫情
除此,像室內的露台、休息室等地方
也有效的使用了木材
除了使用大量木材
主場館還有另一個大特點就是可以根據風向
調整「風之大屋檐」柵格的走向與間距
將自然風直接送入觀眾席
為了更好的通風排氣
頂層屋檐比其他幾層設計的高一些、大一些
這樣部分風會更容易進入會場
將涼氣送來,帶走場內的熱氣和濕氣
除安裝一些馬力大的送風機外
整個場內不會使用空調
屬於名副其實的「森林體育場」
處處彰顯人性化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
體育看台座椅的顏色大多是統一的
但在這所場館內,設計師從運動員角度出發
將觀眾椅設計成了5種不同的色彩
這些座椅的顏色與田徑場的紅色跑道
綠色草坪、木色大屋頂以及藍色天空相應和
形成統一的整體,即使空座也不會太顯眼
無形中減少運動員的心理壓力
除此,呈鐳射狀分布的大看台
與中心運動場地之間沒有任何柱子的阻擋
既開闊了視野
又讓觀眾和選手之間產生一種整體感
對觀眾座椅的人性化設計並不止於色彩方面
為了能讓所有觀眾都能舒適觀賽
還特意為殘疾人團體、老年人
設計了500個有專人陪伴的輪椅坐席
這些座椅均衡的分布在不同層的看台
方便他們可以在喜歡的位置觀賽
相應的,在場館的安全通道
洗手間等地也都有無障礙設計
比如,下面的這件輪椅廁所不僅空間大
而且還左右兩側都帶有扶手
無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都能放心使用
在考慮到以人為本的同時
設計師也考慮到了帶主人來看比賽的導盲犬
專門在體育場外設計了導盲犬專用廁所
如此細膩的人性化設計,必須比一個大大的贊
02
特色鮮明的——新建分場館
有明體操中心
提到木質建築不得不說一下
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另一個重要場地
有明體操中心
比賽期間,這裡將舉行體操、藝術體操等賽事
該場館的過設計方案經過幾輪競拍後
由日本清水建築公司承接
這座設有12000個座位三層樓高的建築物
為了體現「可持續性」理念
約使用2300立方米的木材建成
總花費13.3億人民幣
在建設之初,設計師Nikken Sekkei就提出了
「柔和拱形」的設計理念
不僅外部牆體由一塊塊木板拼合而成
就連長117米寬88米的超大屋頂
也由落葉松木製成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木屋頂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
如此大的屋頂竟沒有一根立柱做支撐
那麼它是如何保持固定的呢?
其實,這種做法是採用了結構專家齊藤公夫
發明的「高穩定桁架梁的結構形式」和「提起方法」
就是將大屋頂的中央部分分成五塊
並依次將它們放置在指定的安裝位置
慢慢推高,一次次向上提起
直到安裝完畢
此外,館內的座椅也全部是使用日本松木製作
設計師希望這種「林木飄香」的氛圍
能給運動員與觀眾帶來放鬆體驗
就如場地的總經理所表示
「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空間
這將滿足運動員和觀眾的需求。」
奧運村廣場
在前段時間,東京奧運村剛剛公開內部場景時
因讓運動員睡紙板床被吐槽太寒酸
但象君告訴你,可不要小看它
它可承重200公斤,比木頭還要結實
並且在使用完後還可以再回收利用
這樣的可持續發展
與環保理念貫穿於整個奧運村廣場
5300平米的大廣場共花費1.5億人民幣
採用純木質結構建造而成
所使用的4萬根木頭由
日本全國63個地方縣市捐贈而來
在每一根木頭上都標註好了來源地
等奧運結束後,這些木頭可以拆分下來
再歸還給捐贈地,進行再利用
做成公共長椅、校舍等
木頭之間相互交錯
構成了標準的日式天花吊頂
以及螺旋形支柱
每個柱子分別由三塊木材製成
支撐著一塊薄鋼屋頂
把日本現代建築設計的簡約、光影
空間之美發揮到極致
除了設計上的別出心裁
奧運村的配套設施也是非常齊全的
場內設有商店、咖啡廳以及媒體休閒場所等
這裡將是接待200多個國家運動員
以及工作人員的重要場所
整體建設以及細節裝修的完工還要等到4月份
水上運動中心
說到奧運會除了路上項目
還有許多重要的水中比賽以及供使用的場館
位於江東區達見海濱公園的水上運動中心
便是舉辦游泳、跳水等項目的主要場所
這座占地約65500平米、四層樓高
耗資567億日元的大場館可容納15000名觀眾
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游泳設施之一
在建設過程中,有個不得不說的亮點
為了減輕高空作業負擔
施工方會將重7000噸,厚度達10米的巨大屋頂
先在地面組裝完成,然後再將其吊起裝配
整個工程將被分為三個階段,一點點吊起
在第三階段屋頂吊到距地面37米高後
室內的主泳池建設會同步進行
泳池的大小都設定在了50米長、25米寬、3米深
不過,為了節約空間
特意在水池內安裝上可調節長度與深度的分隔板
比賽時50米的泳池可被調節成兩個25米的標準池
除此,10米高的跳水台也已完成
有明競技場
舉行奧運會排球與殘奧會籃球的
有明競技場就建在了體操場的隔壁
2017年開始動工,2019年12月竣工
建造成本約為14.6億美元
整座建築25500平米
上下一共五層,可容納1.5萬人
與體操場相同的是
建造這個競技場也用了大批的木材
外部牆體
內部吊頂所使用的800多立方米的雪松木
分別來自於日本的14個縣
此外,為加強建築的穩固性在
走廊外側則設計了混凝土立柱做支撐
為踐行環保理念
在場館四處還做了許多節能設計
如,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為地熱泵供能
在奧運會結束後場館會繼續使用
用於舉辦體育賽事和音樂會
03
繼1964奧運後再次被翻新使用的
代代木體育綜合館
2020年普利茲克獎頒獎剛剛落幕
你知道亞洲第一位
普利茲克獎的得主是誰嗎?
他就是有日本「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丹下健三
其中,為1964年東京奧運而生
有著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築之一的
代代木體育館就是他的巔峰之作
為了迎接2020東京奧運會
這所場館又被重新翻新使用了
手球與輪椅橄欖球比賽在這舉行
這座占地91公頃,由游泳館、籃球館
輔助設施組成的綜合體育館
在日本建築界有著非凡的意義
是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劃分
它由瞬間的海浪旋渦而引發出設計靈感
小的偏圓形籃球館形似海螺
扭曲得厲害的屋面隨著立柱呈上升趨勢
猶如一個正在發力運動員的姿態
大游泳館的平面則如兩個交錯的新月形
相交處正好形成圓形的觀眾席與包裹其中的游泳池
多伸出的兩個尖角部位正好成為天然的出入口
場館屋頂的設計採用典型的懸索結構
利用樹根下垂的鋼索牽引起
主體結構的各個部位
從而將建築托起來
這樣形成的巨大曲面結構
就盡情的鋪展開來,讓場地中央更加寬闊
這樣的設計不僅為內部空間帶來律動感
還合理的將自然採光和人工照明清晰區分開
除了代代木體育綜合館被重新使用
像曾在1964年奧運上舉辦柔道比賽
外觀像寺廟造型的日本武道館
以及曾在2002年舉辦過世界盃的
宮城體育場都被再次在大型賽事中發揮了作用
看過這些有特色的奧運場館後
不得不說一句
日本為承辦這屆奧運是真的下了大功夫的
至於能否順利進行
我們不得而知,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由衷的盼望疫情趕快結束
為了這些令人心動的設計
也祈禱2020東京奧運能夠圓滿成功
歡迎小夥伴評論區留言討論
來源:藝得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