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習俗,立春立德,做好兩件事,十件事不能做

2021-02-03     善知

原標題:立春的習俗,立春立德,做好兩件事,十件事不能做

今天2月3日22時59分,將迎來「立春」節氣!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歲之輪迴,由此開始。

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詩意的、神聖的,是春天的開始、事業的開始,它是第一個節氣,是輪迴的起點。

立春,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陽和起蟄,品物皆春」,立春過後,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河裡的冰開始溶化,不再堅硬負重。一年之計在於春,

天地立春,人效法天地,立德,以回升自身的陽氣;立命,以擺正身心;立下一年的好光景,立下一年的精氣神!

立春預示著陰氣漸漸衰退,陽氣回升的季節!過了立春這天,陰氣始衰而陽氣回升,氣溫也在慢慢回升。

南懷瑾先生認為立德行善可以帶來心境上的快樂。中國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樂。」我們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裡都會不安、不快樂、慢慢臉色神氣都會變壞,精神弄走樣了。「假使你真正絕對無條件地行善,幫助別人,有利於別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樂,那個快樂不是道理上講得出來的」。

善良的心地會使人身心放鬆,行善的行為容易激發他人的友愛感激之情,反過來自身會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喜悅感。所以《禮記·大學》中說:「德潤身。」漢代董仲舒解釋說:「故仁人之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善心生陽,邪念是陰的,所以煩惱就來了。內心的陰霾一掃而光,元氣就會恢復。善為陽的行為在中國醫學上或依陰陽家來說,是屬於光輝的一面,是開發性的,而惡的行為屬於陰性的,它是收縮的、緊張的,會使自己有恐懼感、痛苦感。

立德行善能煥發內心的光明,更能立起一年的精氣神。行善到一定程度,內心自然就清凈了,精、氣、神三者互相影響,元氣自然就會恢復,所謂「天道無親,恆與善人」,大概就有這個道理在裡面。

立命,大道光明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最需要的就是正位凝命,指擺正位置和心態,凝聚力量於自己的使命。

正位凝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擺正身姿,集中精神;不偏不倚,有厚重、端正之相,用於比喻靜坐中的心態和姿勢。曾國藩就曾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中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二是以正念、正心立身於正確的地位,凝聚力量,穩健做事,完成自身使命。這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態度和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擺正位置,凝聚力量,完成自己身上的人生使命。

立下一年好光景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它強調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意指一年的計劃要在此時著手考慮安排,凡事要早作打算,開頭就要抓緊,好為日後打好基礎。春天是短暫的,立春亦如立人生,美好的時光易逝,怎能不倍加珍惜。

我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周代,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到東郊迎春,祭祀。唐宋時,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明清以來,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並預告立春之時。

踏春: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鞭春牛,又稱鞭土牛。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除了黃曆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立德,立命,立下一年好光景。又是一年春好日。不負春光,不負時光,讓我們立定目標,大步向前。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十件事不能做!

二十四節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春秋代序,得以生生不息。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多人以為,這是農業社會提醒大家春天農耕的重要性。可是,大家並不知道,作為一年之始的立春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多深的寓意啊!

1、不可與人吵架、爭執

不論立春這天出現什麼情況,有事兒說事,千萬不要大吼大叫,與人爭訟。若是遇到突發事件,把握一個原則——既然是出現了不妙的情況,那就不要讓它再蔓延下去,把整個立春都毀掉,儘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不可見血光之境

像殺雞宰羊的事,儘量不要在這一天干,因為見血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種好的預兆。

3、最好不要去醫院

除非是遇到了非去不可的情況,否則不要去醫院,不論是自己看病,還是去看別人的病。當然了,在醫院上班的人除外。

4、立春之日不理髮

頭髮之於人身就好比草木之於大地。立春回暖,草木萌動,萬物生機待發,不宜在此萌發之時損害!

5、不可睡懶覺或長臥不起

我們說春暖大地是陽氣開始起步、起升的時候,順應自然的做法應該早起,並多站立或走動來迎接新春,無論從健康養生角度來說,還是從風水旺運的層面講都是非常必要的。

6、出嫁的女人立春之日最好不要回娘家

因為在古代,女人一旦出嫁就跟隨丈夫,成了別人家的人,尤其是在立春這天,乃一年之計的重中之重,這個時候回娘家難免有「回春」之像。有人說「春歸娘家去,來年又一春,寓意要再嫁人了」,雖然這種說法太過激,但無論如何,兩口子日子若真過得好,斷也沒有天天賴在娘家的媳婦。

7、立春不搬遷

立春是時空能量過度和交接之時,自然不宜搬遷,更何況若是一年之始便動盪搬遷,新的一年何來安穩日子呢?

8、立春不醉酒

喝酒原本是為了開心、助興,但若把握不好量,喝醉而導致昏沉,甚至耍酒瘋,吵架等不雅的行為就得不償失了。

9、立春不沉溺遊戲

遊戲是閒暇無聊時偶爾為之的調劑,但若把玩遊戲當成了人生態度,恐怕不論做什麼都難成大事。有道是「你對人生如遊戲,人生待你亦如此。」不過,專業從事遊戲行業,吃這碗飯的人除外。

10、立春之日不宜變賣大件固定資產

例如賣房子賣地賣汽車等等。雖然說很多人賣房子賣地是為了掙錢,是因為投資獲利,但最好不宜在立春這天。

立春,做好這兩件事

一、調順肝氣

1、伸懶腰——護肝防衰老,立春後要常做!

護肝最簡單的方法是伸懶腰,這是人體自我保健,因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的作用,使肝臟得到「鍛鍊」。

動作要領:

伸展時,要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鬆弛,儘量呼氣,效果會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經常做這一動作,可增加肌肉、韌帶彈性,延緩衰老。

2、按太沖穴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可以敲打、按揉、拉伸肝經;順著肝經按揉,如果有疼痛點,一定要通過敲打、按揉、艾灸到不痛為止。否則就會肝氣不順。「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每天按摩或艾灸它20分鐘能養肝護肝;艾灸之前最好按揉太沖穴3分鐘,如果腳每天有意識地用力重複抓握動作,也能起到補肝作用。

另外,立春護肝,飲食上還要注意下面這兩個禁忌:

1.立春後飲食忌酸

立春後的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具有酸收性質的蔬菜有:西紅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2. 立春後飲食忌辣

少吃麻辣火鍋、羊肉、燒烤、油炸:立春後要少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與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二、生髮陽氣

因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而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著名古代養生專著《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疏通經絡生陽氣,精力充沛一整天」!那麼如何梳 頭你?在此特向各位強烈推薦「五指梳頭」。

一:簡單可以隨時隨地地做;

二:頭為諸陽之會,身體所有陽脈都要在頭部循經而過,梳頭可以幫助陽氣上行;

三:初春乍暖還寒,人體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黃帝內經》中講到:「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就是說當風邪侵襲人體時,頭部最先受到損害。頭部遭受風寒,不僅會影響陽氣的生髮還會出現各種頭痛。

梳頭養生的最佳時機:早中晚,早上梳頭使你一天精力充沛,中午梳頭消除午間疲勞,晚上梳頭可以更好睡眠。

梳頭的時間,每次梳頭5-10分鐘即可。

立春後生髮陽氣,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1.春捂護陽,下厚上薄

諺語云:「春不減衣,秋不戴帽」,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立春時節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

此時人體的毛孔也正處於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的侵襲,毛孔就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宣發,以致產生「陽氣鬱」的現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養生的重點。此時衣著主張「下厚上薄」,以助春陽升發之勢。

2.晚睡早起,與日俱興

民諺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黃帝內經》也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立春以後日照漸長,在起居方面也應順應日照變化,相對冬天來說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以利於陽氣的生髮。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克服倦怠懶睡的習慣,適當夜臥早起,增加室外活動,舒展形體,暢通血脈,以助生髮之氣。

冬春之交,由於天氣乍暖還寒,氣血運行忽急忽緩,時而偏內,時而偏外,五臟適應得有個過程。這時期,體質差、適應能力弱的人就易得病,所以立春是一年之中比較容易得病的階段,一定要保肝護陽!

立春,帶給人們希望,春天的暖意驅走寒冬,草木初萌,花枝孕蕾,蓬勃的生機正在積蓄力量,陽和啟蟄,品物皆春,嚴寒與黑夜終會過去,頑強的生命代代延續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面對新一年的征程,更要滿懷信心和勇氣,以奮鬥贏得美好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2E8cXcB9EJ7ZLmJkk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