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禪修返回精舍,遇暴雨來襲而察覺五蘊的無常
人若視世間如水泡,如海市蜃樓,則不落生死輪迴。
有一次,幾百位比丘到森林去禪修。由於進展太緩慢,他們決定回精舍向佛陀請示更適合他們的禪修業處。 途中,他們遇見了海市蜃樓,就針對這種現象禪修起來。後來,當他們抵達精舍時,突然暴雨來襲,碩大的雨滴打在地上,形成水泡,後來就消失不見了。 他們因此如是思惟:「我們的身體就像這些水泡,終究會毀壞。」而察覺到五蘊的無常。
買富賣貧
迦旃延在阿槃提國宣化後,想回到舍衛國去聽聞佛陀說法的途中,見到一位婦人手持水瓶,坐在河邊大聲的嚎哭。尊者一見,不覺油然地生起同情憐憫心。他怕這個女人因什麼失意的事想不開,而投水自殺。
因此,他就向前問道:
「婦人!什麼事情使你傷心,要在這裡嚎哭?」
「不要你管,告訴你有什麼用?」婦人哭的聲音更大了。
「婦人!告訴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幫助你解決苦難的問題。」
「你是沒有辦法的,你看世間上這麼不平,貧富如此的懸殊,我是一個苦命的窮人,一生都受苦,我被貧窮的苦難折磨得實在不想活了!」
女人說後,像要往水中跳的樣子,迦旃延趕快上前一把拉住她,非常慈悲和同情地開導她道:
「婦人!你不要傷心,世間上的窮人很多,不僅是你一個人。同時,窮人並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並不一定就是快樂。你看那些擁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們天天仍然為貪慾瞋恚的煩惱受苦。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貧窮值得什麼悲傷?」
女人不耐煩的掙扎著說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門,你能看得開世情,但我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這裡大富豪的奴隸,我窮年累月的做著奴役,衣食不周,沒有自由,而且我那黑心的主人,慳貪暴惡,沒有絲毫慈心,我們做事,稍有差池,打罵交加,叫我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到這些痛苦都是由於我的貧窮所致,怎麼不叫人為窮苦悲傷呢?」
「婦人!既然如此,你不要悲傷,我告訴你一個解脫貧窮和發財的方法。」
「是什麼方法啊?」婦人把眼淚揩拭一下,望著迦旃延。「這個方法很簡單,你既然為貧窮而受苦,那你可以把貧窮賣給別人!」
「貧窮可以賣給別人?」女人驚叫起來:「你不要這麼亂說,如果貧窮可以賣給人,那世間上就沒有窮人了。又有什麼人肯買貧窮呢?」
「賣給我,我肯買!」 迦旃延回答。
「貧窮可以出賣,而且也有你買,不過,出賣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要布施!」尊者開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貧富各有因緣。貧窮的人所以貧窮,是前生沒有布施和修福,富貴的人所以富貴,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賣貧買富的最好辦法。」
女人聽後,智慧開朗,她想,到了今天才明白致富之道。但她隨後就苦著臉問道:
「尊者!你說得不錯,我確實明白了發財的方法。不過我極其貧困,我是一無所有的人,就是我手中的水瓶,還是我那愛財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麼樣布施呢?」
迦旃延把自己的缽交給女人,說道:
「布施不一定要錢的,見到別人布施,自己歡喜也可以。現在你持此缽盛水給我,作為你對我的布施!」
女人此刻真正明白布施的意義,當即依教奉行,後來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樂。佛法,不分貧富,是什麼人都可以奉行的。
心中的頑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麼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矇騙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Rij3HQBd8y1i3sJF_P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