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的人生啟示,愛的極致是寬容,貪婪之欲是煩惱根本的故事

2020-09-28     善知

原標題:三重門的人生啟示,愛的極致是寬容,貪婪之欲是煩惱根本的故事

三重門的人生啟示

從前有一位王子,他問他的老師——釋迦牟尼佛: 「我的生活之路將是什麼樣的呢?」

佛陀回答說:「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將遇到三道門,每一道門上都寫有一句話,到時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於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門,上面寫著:「改變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規劃這個世界,將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統統改掉。於是,他就這樣去做了。

幾年之後,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門,上面寫著: 「改變別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們,讓他們的性格向著更正確的方向發展。再後來,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門,』:面寫著: 「改變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完美。於是,他就這樣去做了。

王子見到釋迦牟尼佛,王子說:「我已經看過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門了。我懂得,與其改變世界,不如改變這個世界上的人,而與其去改變別人,不如去改變我自己。」佛陀聽了,微微一笑,說: 「也許你現在應該往回走,再回去仔細看看那三道門。」

王子將信將疑地往回走。遠遠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門,可是,和他來的時候不一樣,從回來的這個方向上,他看到的是門上寫的: 「接納你自己」。

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自己時為什麼總是生活在自責和苦惱之中:因為他拒絕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缺點,所以他總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忽略了自己的長處,他因此學會了欣賞自己。

王子繼續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門上寫的是「接納別人」。他這才明白他為什麼總怨聲載道:因為他拒絕接受別人和自己存在差別,所以,他總是不去理解和體諒別人的難處。他因此學會了寬容別人。

王子又繼續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門上寫的是「接納世界」。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世界時為什麼連連失敗:因為他拒絕承認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他因此學會了包容世界。

這時,釋迦牟尼佛已經等在那裡了,他對王子說: 「我想,現在你已經懂得什麼是和諧與平靜了。」

三重門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活在世上,應該學會在生活中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不斷地完善自己,成為一個品質高尚的人;而且還要能夠胸懷大量坦蕩地對待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處處與人結緣而不是結怨,這樣我們才會與人和諧相處;同時還要學會接受已有的現實,只有當你包容了這個世界時,你才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了平和幸福的人生。

愛的極致是寬容

盤圭禪師在一次靜修會中對弟子講禪,忽然人群中一陣騷動……

「你又偷錢了!這次絕不能饒你。」一名弟子抓住另一名弟子的手大叫,並把他拖到盤圭禪師面前。盤圭禪師問明情況後說:「原諒他吧!」

「不行!他已經行竊很多次了,這次不能再原諒他!」

「如果不把他開除,我們就集體離開這裡!」眾弟子附和著大嚷起來。

「你們都是明智的師兄,知道是非,但他卻連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盤圭禪師靜靜地說,「我要把他留在這裡,即使你們全都離開也是一樣。」

聽了這話,偷竊的那位弟子跪倒在地,熱淚盈眶,發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從此悟出是非善惡了。

有100隻羊走失了1隻,急忙地撇下其他99隻到處去尋找的不正是走失的那1隻嗎?幫助最需要幫助的,這種慈悲和寬容的愛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我們或許都知道,禪宗講究寬容、慈悲和關愛,而且禪宗還認為,寬容的愛是愛的最高境界。從上面的故事中,盤圭禪師的實際行動其實也正好闡釋了禪宗的這個觀點。而且,也由此而讓那位偷竊的弟子良心發現,立志重新做人。

有句話叫「愛的極致是寬容」,其意義是相當深刻的。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我們確實需要一顆寬容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那些誤入歧途的人重新找回自己。

寬容的愛不但能喚醒陷入迷途的人,而且還能讓他們勇敢地面對人生。只要你心中裝滿了愛,就可以為他人帶來快樂,也能夠讓你自己的生命變得崇高。

貪婪之欲是煩惱根本 珍惜當前所擁有的

伽藍尊者關羽自從皈依佛教之後,就恪盡職守地懲奸罰惡,護持忠良,做佛教的護法長城。有一天,他忽然心血來潮,覺得好久不曾到娑婆世間來行化,不知道閻浮提的眾生根性有沒有進步一點?他決定到人間來明察暗訪一番。

伽藍尊者駕著雲朵一路向人間奔來,來到一處山莊,低頭一瞧,只見層層的白雲之下,阡陌相連,黍稻飄香,他降下雲頭,停在一處丘岡上。他搖身變成一個修道人,信步向村莊小逕行去。村莊裡男耕女織,雞鳴犬吠,幾個垂髻稚童在曬穀的廣場上嬉戲奔跑,好一幅祥和富足的農家樂景象!

他東覷西瞧,正要移步離開,突然看到路旁一個童子踽踽獨行,泫然欲泣,好像有無限的委屈。伽藍尊者惻隱之心油然而生,上前合十道:「這位小施主請留步,老衲有事想請教你。」

童子抬眼一瞧,是個化緣的道人,眼眶一紅,眼淚籟籟而下說:「師父!如果你要向我化緣,對不起,我自身已如泥菩薩過江,請你到別處去吧!」

「小施主!你誤會了,我是看你愁眉不展的樣子,想要對你有所幫助,你可以把難處告訴我嗎?」

童子聽了,原來是一位慈悲的師父,破涕為笑說:「我上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我撫養長大,她因此積勞成疾生了重病,我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伯叔舅姨,家裡又無恆量寸金可以為母親治病,所以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伽藍尊者一聽,感動極了,想不到娑婆世界的頑劣眾生,已經有如此大的進步,連這麼稚幼的童子都懂得人倫大孝。心中一喜,神通變化,對著路邊的一塊石頭隨手一指,霎時變成一塊黃澄澄的金子,送給童子說:「你把這塊黃金帶回去,好好醫治你母親的沉疴舊病。」

哪裡曉得童子竟然無動於衷,頻頻搖手說:「我不能接受你的金塊。」

伽藍尊者聽了,更加的心花怒放,頷首稱讚,太美妙了!這世間的人性竟然變得如此的淳厚,稚子幼童見財也不起覬覦之想,實在太難能可貴了!於是笑容可掬地對童子說:「你小小年紀就能夠見財不起貪心,值得嘉許。但是你如果不接受我金塊的饋贈,又如何醫治你母親的病呢?我勸你還是把黃金接受下來吧!」

童子眨眨烏溜溜的大眼,慧黠地說:「我不要你手中那塊黃金,因為它終有用完的一天;我要你點石成金的那根手指頭,有了它,我就隨時有黃金可以花用了。」

伽藍尊者聽了,失望極了,原來人性的貪婪之欲,愈來愈令人驚懼擔憂,悵然地收回金塊,飄然離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Bb40XQBd8y1i3sJT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