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知優塔羅答案,僧人乞不到飯的故事,少女聽聞開示證得初果

2020-10-15     善知

原標題:佛陀告知優塔羅答案,僧人乞不到飯的故事,少女聽聞開示證得初果

佛陀告知優塔羅答案

有一天,佛陀透過神通,知道一位名叫優塔羅的年輕人,可經由這些問題而證得初果。但優塔羅已經出發,準備前去回答她的問題。

佛陀便趕忙攔下他,告訴他問題的正確答案,優塔羅聽完佛陀的答案後,果真證得初果,對龍女的慾望也完全消失了。

但他仍照常前往說出正確的答案,以裨益他人。

他與龍女的應答如下:

問題1:誰是統治者?

回答:調伏六根的人是統治者。

問題2:德行不足的人可否稱為統治者?

回答:德行有缺陷的人不可稱為統治者,毫無私心的人是統治者。

問題3:什麼樣的統治者沒有德行的缺陷?

回答:毫無私心的統治者沒有德行的缺陷。

問題4:什麼樣的人可稱為愚痴?

回答:追求感官欲樂的人。

聽完所有的正確答案後,龍王的公主繼續請問有關感官慾望、後有、邪見、無明和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

優塔羅遵照佛陀的教導一一回答這些問題。

這時候,伊羅卡帕塔龍王明白佛陀已經出現在世間,就央求優塔羅帶他前去晉見、頂禮佛陀。他向佛陀敘述自己往生成龍的緣由。

佛陀向他解釋,人身難得、佛陀難遇、佛法難聞。佛陀說法完畢後,很多舍利弗的弟子證得阿羅漢果,大眾中也有很多人證得初果。

少女聽聞佛陀開示證得初果

有一次,佛陀透過天眼,明白潘卡沙拉村落的一群少女證得初果的機緣快要成熟了,他就在該村落附近停留下來。

這一天,這群少女回到她們的村子,而這時候,佛陀進城去乞食,但村民由於受到魔王波旬的影響,並沒有任何人供養佛陀。

佛陀在回程的路上遇見魔王波旬,魔王波旬當下問佛陀是否得到足夠的食物。

佛陀知道是魔王波旬影響村民不要供養他的,佛陀就說:「你這邪惡的魔王波旬,造作這種惡行是愚蠢的」。

魔王波旬對佛陀的話充耳不聞,他心中想著,如果能誘惑佛陀再次進城去乞食,並再次接受村民的奚落、侮辱,會是很好玩的事,所以就開口道:

「你一定餓了,回村落去吧,你一定會得到供養的。」。

這時候,這群少女剛好也抵達現場,她們向佛陀禮敬、問訊。

魔王波旬當著她們的面,譏笑佛陀:「啊!喬達摩,既然你今天早上沒有得到任何的供養,你一定感受飢餓的劇痛吧!」

「魔王波旬啊!我們即使得不到任何食物,也會法喜充滿,如同光音天一樣,只生活在禪定的喜樂中。」佛陀如此回答他,接著開示了禪定的喜樂。

這群少女聽聞佛陀的開示均已證得初果。

僧人乞討不到飯的故事

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位婆羅門長者,他的妻子產下一個男兒,這個孩子肚子餓了要吃奶,但是母親的乳汁一進入他的口中,都變成敗奶,吃其他的東西也是這樣,但是不吃又不行,於是,這個孩子就在這種半飢餓的狀態下成長。長大後求佛出家,佛陀慈悲應允。

出家之後,其他的比丘每天出門托缽都是滿缽而回,唯獨他每每空缽而返,他的心裡十分鬱悶。有一天,他心想:我應該為三寶做些事,以身體的勞動來消除業障。於是他發心清理精舍塔寺周圍的環境,努力地為其他比丘服務與勞動,不可思議的是,他第二天出門托缽就得到美食而回。因此他更發心為三寶服務,每天如此,每天都能得到食物。

有一天他睡過了頭,舍利弗路過精舍,看到塔寺尚未清理,於是就順手打掃起來。等到他醒來一看,精舍都已經打掃乾淨了。他非常懊惱地告訴舍利弗:「我就是因為清理環境才有飯可吃,你現在打掃乾淨了,我今天肯定沒有飯吃。」舍利弗聽了說:「沒有關係,我可以帶你一起入城受請,不要擔心,你一定可以吃飽。」

當他們一同到施主家時,恰逢施主夫妻正在吵架,根本沒有心情供養,結果兩人只得空缽而回。第二天舍利弗又告訴他:「今天一定不會餓肚子了,因為有一位長者今天發願供佛及僧,佛陀會帶著我們一起去。」到了長者家,每個人的缽中都盛滿了食物,他雖然和大家坐在一起,卻唯獨他的缽被遺漏掉。大家已經開始用飯,他看見主人在眼前走來走去,就告訴主人他的缽仍是空的,但是任他怎麼叫,主人都沒有聽到。最後,又只得飢餓而返。

阿難知道了這件事後,心中十分憐憫,就自告奮勇說:「明天受供時,我會幫你帶回食物。」阿難是佛陀弟子中記憶力第一,不料這次卻忘得一乾二淨,而這個比丘已經三天沒吃飯了。第四天,阿難終於為他託了滿滿一缽飯食,正準備帶回來給他,半路上又遭惡狗追逐,阿難被狗一撞,缽中的食物全掉落到地上,這一天又是無飯可吃,連阿難也無可奈何。

目犍連尊者也知道了這件事,就說:「好可憐,已經四天沒吃飯了,明天就由我托缽回來給他吃。」第二天目犍連真的出門托缽,回程時就坐在樹下休息,這時樹上的小鳥全飛了下來,將那一缽飯吃得精光。目犍連尊者不禁嘆息:「就算是神通第一,奈何他的業重,我也無從施展了。」這一天他仍舊不得食。

舍利弗心中十分不忍,因為事情是因他而起,如果不是他搶了打掃的工作,那位比丘也不會不得食,所以決定非為他找到食物不可。第二天,舍利弗出門為他托到一缽食物,他端著缽回到門口,原本開著的門突然「砰!」的一聲關上了,一缽飯就被打翻在地,當然也就不能吃了。

到了第七日,比丘仍是不得食。這位比丘痛哭流淚,極生慚愧,最後不得已吃沙而亡。大眾覺得不可思議,便一起來到佛前,請問佛陀這位比丘的因緣。佛陀告訴大家:「在過去帝幢佛的時代有一位長者,十分樂善好施,時常設齋供佛及僧。他有一個兒子也隨喜而為,因為這時財產尚由父親管理,所以他並不反對布施。

過了一段時間,長者往生了。兒子繼承了產業,但是卻慳貪不舍,認為財產拿來供僧將會逐漸消耗,因此非但自己不肯供僧,也不肯讓母親設施供養。他的母親承襲了丈夫供僧好施之舉,所以省吃儉用不忘供僧。有一天母親告訴他:『我實在沒有東西吃了,請你給我一點糧食好嗎?』

誰知他竟然頂撞母親:『我給你的東西,你都拿去供僧,現在沒東西吃了,那你去吃沙好了。』後來他的母親因飢餓而往生。

以此不肯供養及不孝之罪,長者子死後墮入地獄,經過無量劫的時間才回到人間,卻還要受飢困之報。由於過去生長者在世時,長者子沒有反對他父親供佛,所以今生得遇出家因緣。但是不孝之罪深重,所以他在生時每多飢乏,最後亦是吃沙而亡。

縱然他已出家,業報仍舊難逃,可見口業的罪報是多麼可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CLwKnUBd8y1i3sJVa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