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奏摺」是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妄圖征服世界的生動寫照。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試圖以東三省和蒙古為支點,撬動整個中國,繼而左右世界格局的戰略野心在這份「奏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時至今日,日本仍在否定「田中奏摺」的真實性,但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一步步的戰略部署卻無一不在證明著這一點。
而無獨有偶,近日,美國肯塔基大學教授羅伯特·法利就公開發表文章反對政府在中東地區的撤軍行動。他認為,將中東兵力投入亞太以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這是難以實現的,而想要征服中國就必須先掌握中東,第一步就是征服伊朗。
這一公開評論使得美國企圖稱霸全球的野心昭然若揭。
雖然從客觀上來講,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始終存在。但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和平使者」的角色。而如今,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美關係的日益緊張,美國的真面目也逐漸開始顯現。
美國全球霸主
從戰略部署看「田中奏摺」
羅伯特·法利這一觀點是否正確,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從地緣和中國近些年來的外交策略來看,法利的觀點比霍利主張屯兵亞太,顯然要全面通透一些。美國自金融危機以來,其經濟的疲弱態勢就始終難以真正恢復。而移民帶來的種族問題、宗教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美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政府的不作為更是讓全美甚至全世界都對美國政府產生了信任危機。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將矛盾轉移到國外,尤其是轉移到中國以激起美國普通民眾的愛國之情,這顯然是個很好且容易實現的策略。
因此,不論是從中東撤軍重返亞太,還是繼續駐守中東攪亂局勢,美國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劍頭直指中國。而法利以伊朗遏制中國的策略,不得不說是一個一箭雙鵰的好主意。
首先,自兩伊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在中東直接下場,介入地區局勢,便使得中東成為世界的火藥桶,美伊之間的關係也迅速降至冰點。而伊朗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之一,雄踞伊朗高原,向北直通俄羅斯,向南臨波斯灣扼守荷姆茲海峽,其地域戰略地位可見一般。
阿富汗戰爭
因此,就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而言,遏制伊朗的發展也絕對是其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另外,美國從中東撤軍,留給伊朗喘息之機,暫且不論對中國的影響,就對美國而言,也是難以實現的。
一方面,蘇萊曼尼之死讓整個伊朗陷入了劇烈的陣痛之中,一時的隱忍只是迫於無奈,但對於宗教狂熱的阿拉伯國家來說,復仇行動勢必會進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美國絕不會也不能給伊朗這樣的機會,讓其陷入未知的危機之中。
而另一方面,隨著土耳其在埃爾多安上台後宗教主義再度興起,中東三霸中,只有沙特還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伊朗歷年來為抵抗美國在中東秘密推行的多支武裝力量也如星星之火不斷燃燒。
一旦土耳其倒向伊朗,以伊斯蘭教義來對以色列進行全方面的包圍,那美國在中東地區數十年的心血就會付之一炬。只要耶路撒冷仍然掌握在以色列手中,只要美國猶太裔財閥仍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中東地區以宗教為表象的衝突就絕不會停歇。而在這潭泥沼中,美國註定無法脫身。
土耳其
因此,從全球視角來看,駐兵中東是必然的,且難以避免。無論是對美國自身來講,還是對其中東協友以色列、沙特等國來說,遏制伊朗崛起,都是穩定世界局勢的一個核心問題。
但被美國當作中國中東「橋頭堡」的伊朗,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被稱為「西亞孤狼」的伊朗,不論是其波斯人種、還是其宗教信仰,都在整個中亞處於被隔絕孤立的地位,這既是被美國攻擊的原因,也是其他大國能夠爭取的關鍵點。
美國希望通過伊朗控制整個石油市場,繼而起到控制其他國家的目的,但這勢必會引來中俄甚至歐洲的反對,因此伊朗國運不止關乎本國國民,更關乎著世界格局,是中東制衡的關鍵,絕非美國可以一手遮天。
另一方面,伊朗完備的工業體系、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在中東地區強大的軍事實力,都是其立足的根本。美國要想像控制阿富汗、伊拉克一樣左右伊朗,不能說是天方夜譚,但絕不會那麼容易,稍有不慎便會囿於困局之中。所以,在中東伊朗問題上,美國實則面臨的是二難局面。
伊朗與美國
伊朗與中國的密切關係
那為什麼說法利的觀點布局更長遠、更透徹呢?
如果立足於中國的地緣以及當前面臨的國際形勢來看,答案還是很明顯的。
美國自重返亞太以來就試圖從地緣上對中國形成全包圍,妄圖使中國全境處於其軍事打擊的範圍之內。在東北亞,有日本和韓國作為急先鋒,兩國的美軍基地對於中國始終都是威脅。在南部沿海,菲律賓和台灣乃至新近的澳大利亞都能依靠美軍太平洋艦隊對我國的海上力量進行封鎖,這也反映在近幾年的南海爭端上。
而在西南邊陲,大國印度始終虎視眈眈,且越南時不時的反水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因此,在美國的布局之下,中國與鄰國的關係並不樂觀。而西部接壤的中亞及中東地區,就成了我國突破美國包圍圈的關鍵。
針對美國的包圍封鎖,我國也適時地進行了回擊部署。在東北地區,因為有朝鮮的存在,使得日韓不敢輕舉妄動;南海問題上,無論是對菲律賓的懷柔政策還是台灣回歸的勢在必得,對於中國來說都是時間問題;西南印度與我國同屬於發展中大國,雙方和平相處才能實現互利共贏,而巴鐵與印度天然的敵對,一定程度上也能阻撓印度對我國的攻勢。
巴鐵與印度
因此,在中東亂成一鍋粥的情況下,和伊朗建立起密切關係,甚至將俄羅斯也拉到這條大船上,實在是明智的選擇。而這也是美國處心積慮要端掉伊朗遏制中國的關鍵原因。我國與伊朗結成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伊朗甚至是遠端的俄羅斯都至關重要。
首先,伊朗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其出產的石油大部分都流入了我國,是我國除俄羅斯外最重要的能源貿易國家。伊朗只要一天沒淪落到美國手中,我國的能源安全就能多一分保障。
相對於俄羅斯畸形的經濟結構,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蓬勃向上的經濟發展態勢顯然比俄羅斯更值得期待。而在雙方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中國的資本和技術也會適當地流入伊朗,雙方的合作也會日益密切,這對於伊朗打破美國的制裁至關重要。
其次,伊朗也是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關鍵節點。伊朗優越的地理位置對於中國打通中亞鐵路網,並一直延續到歐洲至關重要,是中俄歐亞一體化戰略的重要樞紐。無論是鐵路交通還是貿易往來,打通伊朗勢必比繞道更為便捷。
伊朗石油
而一帶一路的成功展開也勢必會給伊朗的經濟注入活力,有利於修復其工業結構,為國內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緩和美國制裁下激烈的國內矛盾幫助很大。
除此之外,我國也有必要以超前的戰略眼光對中東地區進行提前部署。在土耳其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俄羅斯掌控下的敘利亞已經失去戰略價值的情況下。為了應對之後的危機,我國必須依靠伊朗來牽制美國的兵力部署,讓美國不能騰出手在世界其他地方繼續點火。
而困於中國的「不結盟」策略,我國在中東熱戰問題上完全插不進手。因此俄羅斯在這片土地上的老大哥地位和伊朗的大國勢力都特別關鍵。不論是裏海附近俄羅斯海軍的軍事部署,還是我國海軍繞過印度直接在波斯灣和阿曼灣航行,都離不開伊朗的支持。只有三方達成協議,各司其職,才能共同抵禦美國的壓迫和制裁。
因此,從中國的戰略部署來看,伊朗對於我國的意義至關重要,無論是與歐洲的貿易往來,還是和美國的相互制衡。伊朗都是中國在中東的「橋頭堡」,失去了伊朗,中國在中東難尋這樣的合作夥伴。而拿下伊朗,美國勢必能對中國進行精準打擊。
一帶一路
結語
美國版的「田中奏摺」是否能夠轉變成美國實際的戰略部署,這還要看拜登上台後的執政方略。但「田中奏摺」背後絕不只是美國想要稱霸世界的「雄心壯志」。
相反,更多的是美國國力乏力、矛盾重生的具體體現。其實力已經支撐不起它的全球爭霸格局,所以無論在伊朗是進是退,美國都需要慎重考慮,而中國和伊朗也勢必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而回過頭來再看我國,美國此舉意在通過打擊伊朗來向全世界證明它「廉頗老矣,尚能飯之」,並起到震懾我國的目的。但對於我國來說,伊朗固然重要,但卻不是不容有失的一環。中國自近代屈辱歷史以來,靠的不是盟友的支持,而是自己民族和人民的齊心協力。
困難只是暫時的,但勝利一定會在不遠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和伊朗一樣,也是一匹「孤狼」,我們只有依靠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才能將危險和屈辱抵禦於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