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看南山:雙輪驅動發展 風景依然如畫

2019-12-28     深圳時評

南山——一個粵港澳大灣區最能代表深圳科技創新磅礴之力的城區。在極不平凡的2019年,南山區註定成為外界觀察深圳整體經濟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2018年,南山區在連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交上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本地生產總值達5018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0%;新增國家高新企業600家以上,總數超3500家。在年初南山區人大會議上,南山區宣布今年的目標是:本地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轄區稅收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2%,萬元GDP能耗、水耗完成深圳市政府下達任務。

年初的承諾轉眼就到了年終盤點的時候,而其間所面臨的挑戰遠遠超過了原來的預料和一般想像。令人欣慰的是,南山區2019年前三季度的成績單,使得南山擁有了十足的底氣交上一張值得驕傲的全年答卷:南山區實現本地生產總值4002.36億元,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202.11億元,增長10.6%;稅收1309.4億元,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1077.9億元,增長23.2%,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儘管最後一個季度的數據尚未出爐,但一個個有針對性的舉措以及一組組有力的數據支撐表明:南山區有信心守住全年GDP增長7.5%的底線,為深圳全市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長期以來,南山區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堅持「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大孵化器」作用,促進產業鏈帶動和創新鏈輸出。針對第四季度經濟工作,南山區出台了周密的拼經濟、穩增長工作方案,包括梳理出「三張清單」,包括3項關鍵政策、5項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以及7項重大建設項目。尤其是對12個重點企業,開展頭部企業「一企一策」專項資助。

南山區是深圳上市公司最為集中的聚集區之一。對此,南山區對上市公司採取了「育無止境」的培育理念,從而取得令人艷羨的成果。今年以來,南山新增A股上市企業6家,占全市的2/3,光峰科技、微芯生物、傳音控股率先登陸科創板,現有上市企業數量達163家,在庫擬上市企業達82家。南山區積極對接深交所,對擬上市企業做好「一對一」輔導,開展科創板政策解讀宣講會,加速助推企業上市。展望2020,南山區將搶抓註冊制改革重大機遇,擬與深交所攜手,推出「南山50」和「南山綜合」系列指數,提升南山經濟全球影響力。

在南山區委區政府的眼中,數量龐大、規模可觀的各類企業就是南山創新持續發展、保持經濟活力的最大底氣。南山區瞄準重大項目庫和後備資源庫,招育並舉、落地見效,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今年以來,南山區跟進重點招商引資項目216個,50個項目落地,註冊總資本達306.94億元,18家企業入庫。近兩年重點引進的項目預計今年實現營收超過1000億元。

以產業為本,以企業為尊。南山區瞄準企業發展的難點和痛點,從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到發揮產業引導基金的槓桿作用,再到發揮政策性產業用房的空間保障作用,給企業全方位支持、全周期服務,讓轄區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從而收到了超過預期的市場正向反饋。

就城市建設發展而言,土地資源向來寸土寸金,而南山區更是如此。針對企業反映的「空間不夠、用房不足」問題,南山區鼓勵上市企業聯合競投總部用地、聯建總部大廈,按競買主體的約定比例分配物業。今年8月,南山區實現全市首個聯建總部大樓落地,建築面積超18萬平方米,為轄區15家重點企業解決產業空間難題。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區累計為轄區117家企業和機構安排政策性產業用房27萬平方米,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有了產業用地或者企業總部,企業在南山區就深深紮下了根。僅以首個聯建總部大樓為例,入住的15家企業,預計5年內看形成產值營收超1500億元,創造稅收將不低於15億元,即平均每家企業5年內產值和稅收分別不低於100億元和1億元。這就是企業的巨大價值所在。如此滿園芳菲,南山蓬勃風景如畫。

加快推進重點片區、重大項目建設是南山區緊緊盯住的牛鼻子。南山區全力協調推動「部省市」共建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穩步推進深圳灣超級總部、留仙洞等重點區域內18個續建項目建設,力爭重點區域在本年度完成投資超過34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率達30%以上。同時,創新思路按照「兩步走」方式儘快推動七街坊形成產出。預計明年啟動6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的土地出讓和項目建設,剩餘40萬平方米與石鼓花園歷史遺留問題統籌推進。大格局規劃,大手筆建設,南山北將南山南比翼齊飛。

由此可以相信,2019南山答卷,必然是2019深圳答卷的靚麗一頁。2019收官在即,讓我們拭目以待!(胡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RJJS28BMH2_cNUgYH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