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系統在推行之初,承載著人們對大幅節省高速公路通行時間、提高通行效率的美好期望,但自2019年各地重點推廣ETC以來,隨著ETC的用戶增多,ETC隱藏的問題也浮出水面。推廣時各地各出的「奇招」令不少車主心有餘悸,若安裝之後真的能省時省心也就罷了,實際上,許多車主安裝完ETC發現,自己真是渡過一「劫」又遇一「劫」,「收費不明」「胡亂收費」的大坑又迎面而來。2020年1月1日,全國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全國高速公路通過ETC門架系統實施分段計費。半個多月以來,ETC的亂收費問題不斷引發熱議。
據媒體報道,一位廣東的車主稱,平時從珠海開車回深圳,下高速顯示只扣了9毛錢,平時開車可是要90多塊的路費。少收難道不是好事?可如此離譜的差價就令人生疑,少收費還是少數,許多司機都在質疑自己被多收費了,從幾元、幾十元到上百元、甚至萬元。據媒體報道,有一輛浙江牌的藍色貨車被收了290多萬!有網民調侃稱,這位司機大概是去月球上旅行了一圈。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混亂的收費標準呢?1月3日,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新的聯網收費系統是以車輛通行的實際路徑進行計費,與原來的按照最短路徑收費相比,少部分車輛的應交通行費額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也符合依法公平交費的原則。這樣的回應並未平息爭議,1月10日,交通部再次回應稱,對確認多收費的,將足額及時退還車主。1月12日,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稱,若出現ETC多扣費、扣錯費,3個工作日內退款將原路退回。收費是不是「公平」,新工具是不是「便民」,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ETC帳單看不透,等著車主們去反映問題、去投訴報料、去推促著涉事單位解決問題,背後是運營單位的傲慢,也是監管部門的失職。
問題出現後,相關部門也算是及時響應,然而這個後續補救措施缺乏對車主利益周全的考量,有多少車主願意為了幾毛錢、幾塊錢花費時間精力走流程,然而這積少成多的將是怎樣一筆巨款。況且,僅個別省份出台現階段處置辦法,未見對不規範收費問題的長效引導和處置的全國標準。相關部門需儘快將各地收費明細公開透明,規範收費標準,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簡化申訴流程,提高退費效率,別讓車主因怕被亂收費而不敢用ETC。
在交通部門的後續回應中,ETC車道費用核實退費機制逐漸完善。那麼,既然可以申訴,也可以通過不同程序查詢通行記錄和扣費明細,那怎樣才能發現收費有問題呢?交通部門回復,市民如對收費情況有疑問,可在收費站現場提出,也可在相關手機軟體、小程序、粵卡通營業網點申訴處理。但在新的收費方式推行後,出口收費屏不再顯示全程收費,不能直觀看到扣費結果,市民要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及早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據悉,專家、技術團隊還在全力攻關全網的門架系統和全網的車道系統改造的問題,通過APP、小程序、網站「向車主推送通行費用」也將在「以後」實現。
作為消費者,有權利在第一時間知道費用明細,相關部門也有責任和義務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如此後置的處理方式,不禁令人懷疑其中貓膩。不少媒體及網民揣測,相關部門的種種推脫,實質上就是為了——漲價!如果只是為了追求ETC背後隱含的高額利潤,忽視便民利民的初衷,ETC是時候該好好做個「CT」了!一項好的政策,不僅僅需要好的出發點,抓好落實,才是執行政策的最後一公里。面對收費亂象頻出,是時候要狠抓監管,築牢廉政防線,採取監督舉報措施,對不合理收費行為進行堅決查處,讓想趁機「撈油水」者無處遁形。
新政策推行時必然會出現磨合期,但如此大規模地引發現象級問題,不由要質問相關部門有沒有充分做好系統的試運行工作?若是缺乏完善的事前保障工作,如今出現的這「一地雞毛」也不難理解。在ETC系統全面上線之前,應做好故障模擬、應急演練等項目測試,充分檢驗設備設施和整體系統的穩定性,確保發揮出最優性能。
當然,全國14萬公里高速公路同時聯網並非易事,民眾也應給予相關部門一些耐心。相關部門應當以民眾的利益為出發點,以利民便民為問題申訴、市場監管等相關政策制定原則,舉一反三地應對新政策磨合期出現的問題,耐心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用更周全的保障措施去完善政策,讓ETC真正做到省時又省心。(楊穎)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