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螺旋式上升,邁向高質量發展

2019-11-09     深圳時評

近日,深圳市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深圳經濟運行數據。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前三季度深圳地區生產總值1868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6%。這一增長速度低於成都的8.1%、武漢的7.8%,也低於廣州6.9%。幾日的時間裡,「深圳失速」「歷史新低」「示範區如何示範」等質疑聲不絕於耳。那麼,怎麼看深圳經濟增速放緩?

首先,螺旋式上升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經濟規律使然。當前,深圳正處於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之中,經濟發展將呈現從片面重視高增長轉向產業協同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從關注經濟增長一個維度,轉向關注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等多個維度的轉變。當然,高質量發展也不是忽略經濟增長的速度,而是更加注重「量」和「質」的結合。從「量」的角度看,6.6%的增速雖然不那麼亮眼,但從全國範圍看,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速仍高於全國的6.2%,從廣東省範圍看,也高於全省的6.4%。從「質」的角度看,深圳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方面居於全國領先地位,已逐步形成經濟結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位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三個為主」的產業結構,實現了向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的躍升。在這樣的轉型期,經濟發展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

其次,雖受到國際國內環境影響,但深圳將朝向更加健康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深圳經濟具有高度開放的鮮明特徵,近年來,國際市場持續低迷,深圳的經濟會更快速、更直接、更敏感地反應出來。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下降1.8%,成為造成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之一。受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深圳較多產業和企業被波及,經濟增速下行調整在預期之中。同時,深圳經濟與香港的經濟發展的已然形成高度協同性,近期香港修例風波不僅影響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深圳的經濟。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看到,深圳出口的結構正從低端消費品轉變為中高端消費品,出口市場也朝著更廣闊空間拓展等更健康的外向型經濟轉型。

近年來,前海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最後,經濟增長亮點紛呈,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不減。雖整體增速放緩,但前三季度,深圳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少新氣象,可謂亮點紛呈。一是對外資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深圳的外資投資增長高達87.8%。二是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前三季度,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6959.18億元,增長9.1%,其中,數字經濟增長16.1%,海洋經濟增長17.2%,生物醫藥增長11.5%。三是製造業高端化態勢明顯。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和8.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71.4%和66.0%,占比進一步上升。相反,而橡膠和塑料製品業下降13.2%,金屬製品業下降7.3%。四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猛進。1-8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不含金融、房地產開發、批零住餐等行業)營業收入8097.83億元,增長11.5%,其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2.7%,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2.7%。五是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走勢良好,新興產業的企業財報更是亮眼:今年前三季度,華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4.4%、中興通訊營收同比增長9.3%、邁瑞醫療營收同比增長20.42%。以上等等彰顯了深圳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較好成效。同時,也證明深圳的完備產業鏈和發展潛力不減,優質營商環境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未來,深圳將進一步構建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需要的新體制、新機制、新規則:一是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聯盟,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提升創新鏈水平,二是注重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方式,提升資金鍊水平。如調整市級科研資金結構,提升創新鏈水平;通過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等金融供給側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解決創新創業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的「雙區疊加」效應將逐漸釋放,隨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的建設,深圳創新領域的基礎設施不斷增強,將為深圳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注入更大活力和動力,深圳經濟發展未來可期。(吳曉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nu6UW4BMH2_cNUgO_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