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沒有思路,只能要求孩子死記硬背,尤其是要求嚴格的家長,看到孩子有一點點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就大方雷霆,不是「獅子吼」就是「皮帶炒肉絲」。時間長了,孩子功課沒有長進不說,皮反而還越來越厚了。
為什麼孩子在學校非常聽老師的話,在家父母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呢?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老師經過專業的培訓,有自己的教學方法,能夠令孩子心服口服。就拿最簡單的一個生字「互」來說吧,有些家長就直接跟孩子說這是互相的互,孩子連互還沒學會呢,就開始學它的組詞了,根本理解不了。那麼語文老師是如何教這個的呢?
一、設懸念
在剛把這個字拿出來教的時候,很多老師不會直接說這個字的讀音和寫法,而會讓孩子們自己動腦子思考,這就給孩子設了一個懸念。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回顧了自己之前所掌握的內容,同時也加深了對這個生字的印象。
二、做引入
語文老師在教這個字的時候會用孩子們學會的內容做引入,跟之前的知識聯繫起來。「我們來看這個字,它其實有一個特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它是不是由兩個一和兩個7組成的啊?」一位語文老師是這樣教這個生字的。
雖然「互」孩子們不知道,但是「一」和「7」對於他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樣就和之前學習的內容聯繫在了一起,給他們一種熟悉感。同時,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小特點,孩子們可能沒有發現,當發現之後會覺得很有意思,增加對學習的興趣。
三、講應用
如果說學習是為了考試,那就是對教育的一種誤解,應試教育的觀念早就被淘汰,如今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素質並不是說孩子為人處世的禮貌性,而是他的綜合素質,通俗來說就是提升知識儲備、提升自身能力。
在講關於「互」的組詞時,語文老師一般會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互相」孩子可能不懂,但是「我和你」、「你和我」的概念孩子還是知道的。「當我們在說你要幫我,我也要幫你的時候,可以直接說我們要互相幫助,看,這樣是不是就簡單多了?」這樣的表達,能夠很容易就被孩子理解,並且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孩子們再怎么小,也是有自己想法和觀念的,尤其是步入學齡的孩子。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只是簡單地死記硬背,這樣孩子是不會記在心裡的,自然學習效果不好。
如果再加以強制力,會更讓孩子反感,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不妨學習學習在學校語文老師是怎麼教學的,理解孩子們學習的角度和方法,多關注一些他們的心理變化。學會教學思路,做到有理有據,讓孩子們信服,自然能夠事半功倍。對孩子來說,家長陪著孩子學習,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