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長們都發現,數學應用題是孩子們的短板。多讀幾遍題目茅塞頓開還好,來來回回沒思路,列不出一個式子的大有人在。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來聽聽老師總結出來的下面三點原因。
1.讀不懂題目,不知道在求什麼
讀不懂題目,這一點是小學生會出現的通病。看見題目不知道問題在問什麼,想要解決問題就很難。應用題都比較接近生活實際,而小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弄不清題意,無法理清題目中的已知未知,自然對應用題束手無策。
2.無法看出題目隱藏的等量關係
有些題目內容比較簡短,這其中的等量關係一目了然。而有些比較繁瑣的應用題,把等量關係蘊藏其中。題目當中還考察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需要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而這方面綜合能力比較低的學生,顯然解不出應用題。
3.讀完題後不能想出答題方法
有些同學讀懂了題目,但不知道該用哪種解題方法。比如有的需要方程式,有的需要畫圖,有的需要列倍數關係等。解題方法的多樣性也會讓學生卡頓,顯得思路很混亂。考察內容不清晰,一時間做不出題目。
那如何讓應用題不再成為孩子的短板呢?下面同樣給出對應問題的三個辦法。
1.讀通題意,做好標記
除了必要的人名地名,其他有用的文字都應該被標記。跟語文閱讀理解一樣,應用題也很有必要圈圈點點。雖然應用題字數不算多,但在有限的文字里提取有用的條件,這也是一種能力。這些做了標記的文字就是題目的已知條件,逐一記錄然後分析。在草稿本上列舉,醒目又易懂,解題思路相信也會油然而生。
2.大膽假設,學會排除
對未知的數量關係,學生應該學會大膽假設。想法不用怕多,把不符合題意的逐一排除就行。個人認為學生的思路湧泉都是對題目的實時理解,都不應該輕易摒棄,這樣可以體現學生良好的分析和邏輯能力。如果是思路混亂的話,不妨將想法排列下來再做篩選。如果是不恰當的解題辦法,那麼順著思路進行轉換,題目也會更好解答一些。
3.牢記方法,爛熟於心
有些應用題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就需要孩子多積累多做題。比如看見「雞兔同籠」這個問題就知道是用列方程式解答。其他的比如倍數問題,路程問題等都有相應的思路。但如果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就建議提煉應用題里的關鍵詞和解答方法,當作以後需要的知識儲備。這樣以後遇到什麼樣的題型,都不用怕了。題型會多種多樣,但本質換湯不換藥。
任何題目都離不開思路的梳理和方法的積累,相信長此以往,應用題這塊難點會又好又快地被解決掉,不再是學習成績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