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上網課,學習就瞌睡,家長應該怎樣引導?教師給出三點建議

2020-03-02     七品教育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為避免疫情大肆傳播,學校在疫情期間不得開放。應國家教育部要求,為了不影響孩子們課程進度,全國各地學校都開啟了網課。由家長代替老師在家監督孩子,很多孩子學習時的一些弊端就暴露無疑。

在教育資源相對公平的當今,學習效率就決定了孩子的成績。但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只要一開始學習就瞌睡,對學習完全提不起興趣,上課不停地打呵欠,老師提問也是一問三不知。

家長只要不坐在孩子旁邊監督,很快孩子就睡著或呈現神遊狀態。所以很多家長不得不重新當起『小學生』,自己先把老師的內容聽一遍,然後再去輔導孩子,以此來增強孩子的學習效果。為此很多家長都心力交瘁。

其實孩子一學習就瞌睡的現象是很普遍,其中原因也都不是單方面的。家長朋友們也不必著急。大家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從而找出孩子學習時瞌睡的根本原因。


第一點,我們應該從孩子身體狀態上考慮:孩子是否足夠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心裡都有影響。

長期以往下去孩子會長期處於腦供氧缺乏狀態會對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害,惡性循環,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自然糟糕。所以建議家長朋友們嚴格把控孩子的睡眠時間。

根據1994年國家教委發表了關於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意見中明確規定:「要教育學生,並與學生家長配合,原則上保證小學生每日有9小時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時睡眠,高中生8小時睡眠」。

所以我們建議:小學生每晚9點上床入睡,早上6點起床;中午午睡一小時;

初中生晚上10點入睡,早上6點起床;中午午睡一小時;保證一天精力充沛。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對睡眠有正確的認識,認識到睡眠是恢復腦功能的關鍵手段。

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的習慣,睡前不要讓孩子太興奮,也不要讓他看過於刺激的節目,睡前做好準備比如:刷牙,洗臉等等。給孩子遞一杯牛奶作為睡前信號。讓孩子做好充足的睡眠準備,使腦細胞進入一種正常的狀態,進入睡眠。


第二點,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度考慮,是否是老師的課缺乏生動,從而導致孩子學習興趣度下降,這一點需要我們家長去認真觀察孩子;比較孩子在不同課程的表現。

如果發現孩子在不同課程上學習上表現不同。那說明確實是孩子存在一種偏科現象。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有兩種:一是孩子自身的興趣,孩子天生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投以更多的關注。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相關方面的興趣,讓孩子體會其中學習的樂趣。比如英語的學習會讓大多數孩子感到枯燥無味,因為面對一門外門語言,孩子們難以理解自然就會感到睏乏。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語言學習興趣。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簡單英文互動。一起觀看外文動畫或者電影等等通過一些趣味性和互動性較強的活動來激勵孩子學習的慾望。

二是老師授課的方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些老師更喜歡用圖片或者視頻去教課,更能迎合孩子們的認知。

上課也會比較豐富的語言表達或者肢體語言,會讓學生覺得很有趣;自然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就強。但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如此,有些老師上課就是風格單一,更關注於內容,但是相對枯燥,孩子們上課容易瞌睡。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在充分觀察之後,可以私下去和老師溝通一下,給老師一定的建議。但前提是各位家長一定在冷靜的情況下,合理地提出。因為老師確實也是在傾盡全力為了孩子們付出;家長也應給予理解和支持的。


第三點孩子,一學習就瞌睡的原因就在於孩子並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需要每個孩子坐下來並且靜心去聆聽的。孩子之所以瞌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懂得去聆聽,他只是被強制坐在那裡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所以無所事事,感到乏味。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一個孩子來說至關重要。作為父母我們則應該努力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學習聆聽學會學習。

這裡有幾個有助於培養專注力的小遊戲以及小建議,家長們可以參考:1、拼圖;2、LEGO;3、孩子在專注於某一件事時,作為家長應該默默在一旁關注,而不是人為的去干涉。

家長朋友們在發現自己孩子出現一學習就瞌睡的現象,不要急著去責備孩子,可以通過以上三個角度去排除,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這樣教育孩子遠比指責批評孩子更有效果,也更具有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fn3oXAB3uTiws8KC2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