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雨生點評
慢性牙齦炎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但被很多人所忽視,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慢性牙齦炎的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牙齦上皮出現糜爛、潰瘍,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在刷牙、進食、吮吸時,牙齦的毛細血管破裂會出現滲血,常常伴有口臭。引起慢性牙齦炎的非生理原因是牙垢和牙結石,殘渣塞在牙縫以及牙齦袋中,長時間未得到及時清理,會發展成牙垢和牙結石,最後導致慢性牙齦炎。一些藥物(如文中所述)在慢性腎病患者中的長期使用也會引起牙齦增生,產生慢性牙齦炎。牙齦炎本身痛苦不大,但它會使人體處於慢性微炎症狀態,釋放很多炎性介質往腎組織上跑,可以導致一些患者(IgA腎病、膜性腎病)蛋白尿久治不愈,所以把慢性牙齦炎視為慢性腎病患者的上游污染源一點不為過,必須認真對待和清理。
治療慢性牙齦炎沒有偏方,最有效的辦法是刷牙、漱口,定期做清洗牙齦也一個不錯的有效辦法。
腎病患者為何會出現牙齦病變
作者 成水芹
很多腎友因牙齦增生苦不堪言,主要原因是因為服用治療腎臟疾病相關的藥物如鈣離子拮抗劑、免疫抑制劑和卡托普利等所致的副作用。長期服用這些藥物可能引起牙齦增生,臨床表現為牙齦邊緣和牙齦乳頭增生,逐漸增大、融合、部分或全部覆蓋牙冠,增生的組織大多為質地堅韌,略有彈性,一般不痛,不易出血。
鈣離子通道拮抗劑
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長期使用可引起牙齦增生,其發生機制可能是通過干擾細胞內鈣離子流動降低α2β1整聯蛋白的結合力,從而降低整聯蛋白介導的成纖維細胞的吞噬功能。
據文獻報道,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貝尼地平、尼卡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均可能會引起牙齦增生,在臨床經驗中服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牙齦增生比較多見,可能和這兩種藥物的臨床使用率高有關係。
腎病患者高血壓發生率非常高,尤其在腎功能不全、透析的患者中。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適用於那些血壓較高、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禁忌症的患者中,患者在就診過程中主訴有牙齦增生建議切換成其他降壓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ACEI/ARB、利尿劑等,必要時切除牙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環孢素、他克莫司、西羅莫司、霉酚酸酯等均有引起牙齦增生的報道。其中環孢素引起牙齦增生最為常見,可能與該藥直接作用牙齦中的肥大細胞,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介質,刺激牙齦的纖維組織增生。他克莫司引起牙齦增生的發生率比較少見,明顯低於環孢素。腎病患者尤其是膜性腎病、狼瘡性腎炎等患者使用環孢素比較常見,對於降低蛋白尿效果顯著,但需在隨訪過程中監測患者的不良反應,如患者出現牙齦增生根據病情儘量切換成其他免疫抑制劑,如有其他藥物禁忌症必須服用環孢素時,可建議患者於口腔科切除牙齦治療。
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為ACEI類的降壓藥物,因價格便宜、降壓效果強且快速在臨床中應用廣泛。有報道卡托普利可引起牙齦增生,可能的機制為成纖維細胞受藥物刺激後形成過多的結締組織基質;患者的成纖維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增高,易產生增殖性變化。卡托普利引起牙齦增生非常少見,如出現卡托普利引起的牙齦增生,建議切換至其他ACEI或根據病情調整至其他類別的降壓藥物。
一般如果患者病情允許,應首先停用導致牙齦增生的藥物,換用其他藥物,若環孢素這類藥物不便停用,可在不停用該藥的情況下,服用甲硝唑或阿奇黴素對部分患者牙齦增生有效。對於停藥或者換藥後牙齦增生仍不能緩解的患者,加強口腔清潔甚至手術切除多餘的牙齦組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98cWHABgx9BqZZI8q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