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評論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

2024-10-07     求是網

動人旋律抒寫恢宏史詩,深情樂章禮讚偉大時代。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伴隨著深情溫暖的旋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音樂會於2024年9月29日晚在京拉開帷幕,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3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演出。

文藝工作者們以精湛的演奏、動人的歌聲,喚起經典音樂作品中的歷史和時代記憶,生動描繪中國人民在逆境中奮發、在奮鬥中自強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現中華兒女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氣象,在現場引發強烈共鳴、贏得熱烈掌聲。

「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鬥。」在《求是》雜誌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中,總書記鮮明強調,「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指提出了要求,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向前的強大合力提供了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放眼新時代,良渚古城遺址實證中華文明,京杭大運河貫通古今,八廓街見證歷史巨變;《復興文庫》、「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等文化殿堂相繼落成,長城、大運河、長江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統籌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深入實施,紅色地標「打卡」成為熱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拓展,書香社會建設紮實推進;「考古熱」、「文博熱」不斷升溫,《長津湖》、《人世間》等精品力作百花齊放……歷史文脈的延續,文明薪火的傳承,文化「春水」的激活,擦亮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激揚深厚蓬勃的中國力量。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億萬中華兒女以無比堅定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昂首闊步。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築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並提出兩方面要求。一方面,「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另一方面,「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對於弘揚革命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這篇重要文章收錄了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偉大長征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新四軍的歷史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總書記明確要求,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對於文藝工作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特彆強調,「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裝點祖國的秀美河山,描繪中華民族的卓越風華,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

(編輯:孫洋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9069d8874698cdedccbe2227bc9e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