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強國復興鋼鐵脊樑

2024-11-06     求是網

鑄就強國復興鋼鐵脊樑

《求是》雜誌記者 曠思思 遼寧日報記者 張 穎

深秋時節,駕車駛入遼寧鞍山市區,行至五一路立交橋上,遠遠就看到一片「鋼鐵森林」,那便是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鞍山基地主廠區。藍天白雲下,巍然聳立的高爐、高低錯落的管道、鱗次櫛比的廠房,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榮光。置身廠區內,實時滾動的數字大屏、奔涌而出的熾熱鋼水、快速移動的火紅鋼板,處處涌動著澎湃的活力。

鞍鋼作為新中國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鋼的發展蛻變,映照新中國鋼鐵工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歷史性跨越。

75年前,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想鋼盼鋼,而彼時人均鋼產量還不夠打一把菜刀。「鞍鋼回到人民手中時已是千瘡百孔。」「鋼二代」智春山經常聽父親講起往事,「高爐被炸壞了,爐頂長滿了草,機器都銹了,倉庫也是空的,有日本專家甚至說『這裡只能種高粱』。」

從廢墟上艱難起步,鞍鋼人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刨冰雪、扒廢料,獻交煉鋼器材的隊伍從廠區一直排到幾里開外。在黨中央號召下,近兩萬名幹部、技術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技工,也從祖國各地奔赴而來,支援鞍鋼建設。

「為工業中國而鬥爭」。1949年7月,鞍鋼盛大的開工典禮上,黨中央專門送來的賀幛,激勵著一代代鞍鋼人艱苦奮鬥、 強我中華。

從1949年的9.97萬噸到2023年的5589萬噸,鞍鋼粗鋼產量增長了數百倍,穩居國內第二、全球第三;從生產出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根重型鋼軌,到鋼材廣泛應用於「神舟」上天、「蛟龍」入海、復興號馳騁、港珠澳大橋飛架等,「鋼鐵長子」跟隨中國發展的腳步一路向前,源源不斷貢獻鋼鐵力量。

進入新時代,中國早已告別無鋼缺鋼的歷史,鋼鐵產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但對鋼鐵行業來說,卻面臨著產能過剩、需求放緩的嚴峻態勢。何去何從?鞍鋼亟須尋找新出路。

「一定要調結構啊。」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對鞍鋼的殷切囑託,如同燈塔照亮了前行之路。

淘汰落後鋼鐵產能,為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與110多家廠辦大集體企業實現徹底分離;重組本鋼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端掉「大鍋飯」,深化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全面提升企業活力效率……新時代的鞍鋼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決心和意志,大刀闊斧調結構,重整行裝再出發。

「產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鋼鐵企業時作出的重要指示。鞍鋼人牢記於心、踐之於行,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用力,努力開發生產更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

2023年10月,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其所用鋼軌全部來自鞍鋼。「我們提供的3.8萬噸鋼軌全部為100米長定尺鋼軌,偏差不超過0.1毫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鞍鋼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國際上鐵路鋼軌長度大多規格為25米。越長的鋼軌焊接點越少,乘車體驗越舒適。但對鋼軌製造來說,越長越容易變形,對平直度和表面平整度等指標要求也越高。」

鞍鋼集團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華南等地有十大生產基地,具備5300萬噸鐵、6400萬噸鋼、4.6萬噸釩製品和50萬噸鈦產品生產能力。圖為鞍鋼股份冷軋廠生產現場。 鞍鋼集團供圖

半個多世紀前,當國家為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的用鋼發愁時,鞍鋼接下重任,刻苦研發出新鋼種,一時被人們稱為「爭氣鋼」。如今,鞍鋼研製的超強海工鋼、高強汽車鋼、高端核電鋼等一大批高精尖鋼材,一次次書寫下「全球首發」、「填補空白」等新紀錄,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鑄就「鋼筋鐵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促進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緊跟時代潮流,鞍鋼正全面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在鞍鋼股份煉鐵總廠集控中心,75米長的數字大屏上五顏六色的數字、曲線不斷跳動,大屏背後是全球最大鐵前一體化智慧煉鐵中心,技術人員在螢幕前便可實時掌握並調整生產動態;在鞍鋼股份冷軋廠塗鍍分廠彩塗生產線,沒有傳統工廠的喧囂與忙碌,只有機器人靈活地穿梭其間,生產、搬運、儲存、檢測等環節均由自動化設備和智能機器人完成……預計到2025年,鞍鋼將建成105條智能化產線、6家以上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主要產線自控化率達到100%。

走進鞍鋼礦山生態園,穿行於滿目青綠的草坪、樹木環繞的林間小路、爬滿葡萄藤蔓的長廊,很難想像腳下曾是寸草不生的鐵礦排岩場。近年來,鞍鋼紮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充分利用自有廠區及礦山閒置土地、廠房屋頂等自有資源,開發光伏及風電,推動綠電發展;同時加大礦山復墾改造,累計完成綠化復墾面積3800餘公頃,復墾率達91.6%,曾經「荒漠起高爐」的場景不再,一座座花園式工廠拔地而起。

向「新」而行、向「智」而進、向「綠」而變,鞍鋼努力讓共和國的鋼鐵脊樑更加堅實挺立。

記者手記:

鋼鐵是工業的「糧食」。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為國防安全築牢鋼牆鐵壁,支撐起我們孜孜以求的強國夢想。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鞍鋼的發展是我國從缺鋼少鋼邁向鋼鐵強國的生動縮影。新征程上,鞍鋼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強國復興貢獻更強鋼鐵力量。

來源:《求是》2024/21

作者:《求是》雜誌記者 曠思思 遼寧日報記者 張 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212c59a69109f1ac5eb578643131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