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改革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怎樣進行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新內容,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思想財富,就是以他為主創立的鄧小平理論。圖為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致開幕詞。在這次重要講話中,鄧小平同志鮮明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新華社記者 錢嗣傑/攝
「由共產黨領導」——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領導力量。鄧小平同志指出,「改革要成功,就必須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他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如果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不搞社會主義,不搞改革開放,就嗚呼哀哉了,哪裡能有現在的中國」。
「緊緊地依靠群眾」——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依靠力量。鄧小平同志十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指出:「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他強調:「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繫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性質。鄧小平同志認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但改革決不是否定和拋棄我們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因此「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他指出,改革「總的目的是要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鞏固黨的領導,有利於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目的。鄧小平同志認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改革就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他強調:「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內容和範圍。鄧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提供了指南。他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方法和步驟。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所謂膽子要大,就是堅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穩,就是發現問題趕快改」。要善於摸著石頭過河,「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同時,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問題,每一步都會影響成億的人,「決策一定要慎重」,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穩定壓倒一切。
「三個有利於」——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的評價標準。鄧小平同志指出:「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對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有利還是有害,應當成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標準。」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進一步作了概括性總結,提出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
「對外開放也是改革的內容之一」——鄧小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我國改革與開放的關係。鄧小平同志認為,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時不能閉關自守、盲目排外,要實行對外開放。「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切不要把中國搞成一個關閉性的國家。實行關閉政策的做法對我們極為不利,連信息都不靈通」。他強調:「改革就是搞活,對內搞活也就是對內開放,實際上都叫開放政策。」
在鄧小平改革思想指導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改革開放使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事實雄辯地證明,當年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英明的、正確的,鄧小平同志不愧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是由於有鄧小平同志的卓越領導,正是由於有鄧小平同志大力倡導和全力推進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欣欣向榮,中國人民才能過上小康生活,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以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
更多內容,詳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文章《鄧小平改革思想及其時代價值》
(策劃:周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