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家方曉莉)
(備註:本人是一名網文作家兼編劇,曾參與傳統文化書目方面的編寫出版工作,也有一定審校經驗,偶作文章發表於刊物,歡迎交流。)
@何祚庥 @張洪林醫學博士
題記:
近日有網友私信我問,「構陷是否屬於文學的能力之一?」,我答不是。具體闡述如下,歡迎各類交流,多多益善。
(備註:此「AI」圖片來自於本人通過「AI軟體」製作而成,感謝分享。)
近日,我仍舊看到網上有關構陷類的所謂文學之作,實在令人驚訝!……那麼,構陷是否屬於文學之一?
其實大家都知道,構陷肯定不屬於文學,但又不能夠完全去「鄙視」它,因為你一旦鄙視,就害怕,被別人構陷!
構陷不僅僅表現在文字「創作」上,在日常生活里,無論現實還是網絡,各行各業,各類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往往在功利性前提下,或者各類「利益得失」之下,選擇構陷他人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它不僅僅不屬於文學門類之一,也不屬於正常心理學範疇內的健康心理學表現之一,這是一種道德上存在缺陷的表現,俗稱:「缺德」。
那麼構陷是否可以挽救呢?……也可以!
但我們首先來說明一下,用文學上的表述來證明為何構陷不屬於文學表現之一。
第一,文學即便存在想像力的類型,但是一定都建立在真實、可循的邏輯上!也就是說,它背後的邏輯,文章邏輯或者其他類型的文學邏輯,它不符合真正的邏輯,那麼實際與事實有所出入之外,其意象在於打擊他人,其語言在於抹黑他人,其後果為了自我牟利,或者達到進一步的名利目的,以犧牲他人權益而保全自身,或者美化自身,打壓他人而獲得自己的上升,無論是職業上升還是財產、權力地位上升或者獲得更多「利益」方面的收穫。
當它違背了美學需要,不是真善美的,那麼不為真正的文學。
當文學走向構陷,已經違背了事實邏輯,所以它不屬於真正的文學。
第二,什麼叫構陷?在文學上,是如何定義構陷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在現實里受傷,是否可以進行說明?可以,進行說明只要事實證明,這的確是真有其事,撇開語言是否符合文學的美感之外,如果事實是一致的,那麼不能說是構陷。
訴苦不等於構陷,傾訴也不等於構陷。
相反的,很多人在訴說過程中,往往會隱去真實的事實,試圖撇開曾經的痛苦,這屬於一種表達方法。但不能說明,人家實事求是說明痛苦,就是構陷。
真正的文學是有美感,有時候呈現一種傷痛,為了避免更大的傷痛,也是現實考慮。
而對現實呈現的文學,不能夠將其認為是一種構陷,而構陷其不熱愛生活云云,這是不科學的做法。
第三,能不能因為自我感受不喜歡別人作品就進行構陷?顯然不行。
很多人自身缺乏才華,或者走了歪路,往往喜歡通過一些不正確的文章,包括立場也不正確而進行對他人的詆毀,網暴,事實與現象的構陷,人品的誣陷等等。
這類人為何喜歡做這類事情?很大一個原因是自身能力不足,又渴望上位,獲得更多權力和財富,甚至還有美女(或者美男或者單純的男女關係不符合道德或法律的體驗等等……),榮譽,地位,等等。
但他們能力不足,便要採取這種方法,消滅掉真正有能力、有才華的人 ,或者是將「擋路者」給去掉——————當然,這是他們自己進行的定位,只要自己各方面不行,別人比他們行的,或者比他們有能力,有才華的,他們受不了,感覺「職業道路」或者「利益前途」被別人的光一照,自己原來是黑的,自然不高興了,「消滅光明,我就是光明」這種心態成為他們的一種前進的動力,十分可笑。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三點:
第一,訴說真實不等於構陷,即便令人不快,但我們應該關注真實,關心群眾,明白他們的疾苦,而解決實際困難。不應當構陷真實的反映;
第二,錯誤的思想會導致錯誤的立場,如果一個人立場錯了,那麼他們會構陷很多立場正確的人,我們要讓自己回到正確的立場,否則貽笑大方;
第三,人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別人或者別人的作品而予以構陷之,如果因為仇恨對方,嫉妒對方,或者因為私仇或者其他原因對他人進行「無中生有」、「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等種種構陷,那麼只能證明這個人的道德品質有問題,不等於這個人構陷的能力越強大,其「想像力」越偉大而認為其人文學才能超凡脫俗,這並不對,這是一種缺德至極的表現,只能證明你自身能力不足,而導致人品出了問題。
所以,我們必須回到一個問題上來了:構陷者是否值得挽救?或者必須挽救呢?……很多人在面對構陷者的時候,往往是絕望的,甚至痛恨的,但他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挽救這類人。
對於一些能力足夠,又有才華和品德的人而言,其實他們一直在進行著構陷者對他們的「構陷」行為後的挽救「缺德者」的工作,這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的任務,責任是重大的,道路是前進的,前途是光明的,理想是永恆的。
通常,對於德才兼備者而言,他們在挽救構陷者的過程中,往往喜歡採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去打動構陷者們,試圖與他們用正常語言交流,但往往乏善可陳,對構陷者而言,簡直是十分可笑的。
構陷者擅長扣帽子,誣陷他人,羅織罪名除了網暴對方之外,無論現實還有生活當中採取各類強權迫害,已為常規作法。對於這類人,往往被構陷者痛苦不已,又因為各種脅迫、明里暗裡威脅以及恫嚇,恐嚇之外,導致被構陷者最終要麼選擇沉默,要麼被構陷而亡,要麼生死不如,在種種狀態之間,而難以為繼。
那麼,被構陷者是否永無生路呢?……也並不是如此!當被構陷者心中還有挽救的念想,終究認為構陷者有種種理由或者動機,令其人憐憫自己。但又因為種種現實考慮,這類人喪失人性的做法,又切實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他們總希望教會別人做人而告別對方傷害自己,但都非常徒勞!……所以在很多人挽救構陷者構陷自己的過程中,希望挽救對方的人品,也讓自己不再受害,他們會失望,有的人失望過度就產生了難以預料的一系列後果。
而構陷者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自然不願意他們公布更多事實,這個時候,他們更加會對被構陷者進行各類構陷和恐嚇。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尊重和保護那些坦白自己痛苦的人,這類人是真正的文學工作者,無論他們有沒有真的進入作協或者是有其他被人詬病的因素,對於這類人,他們是用生命在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和安全。
但對於那些假大空的「流量群眾」(無論表面是否如此,或者假說自己官方名義,而行私事之實,而構陷對方。),進行各類構陷,將自己的頭銜與包裝整得特別高大上,還看上去像官方一樣,甚至可以利用各類「權力」的「暗箱操作」一般,可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事實證明,這些人在真理面前,什麼也不算。
被構陷者只要陳述一個最基本的真實:一切可以遵循邏輯,那麼構陷者的一切「構陷」也就會灰飛煙滅了。
我們為什麼要尊重那些被構陷者傷害的人們所陳述的語錄呢?還有他們的一些真實故事。
不是因為他們的文學美感足夠好,而是在他們樸實的心聲當中,我們看到了一顆善良的心,他們無辜地熱愛著這個世界,但最終他們被傷害了,只能選擇傾訴,僅此而已。
我們要明白,他們的每一層傾訴,實際上不在於是真正掌握文學的訣竅,而是在無形當中契合了「道」的正義:真即美感。
不真而無美感。
構陷是邪佞的,也是庸俗的。好構陷者,無論以語言、文字或者行為,或者其他方式來對他人進行構陷,最終抹黑的,往往是自己的人品還有一切。
當你成為一個構陷者,你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
(備註:圖片來源於作者通過「AI軟體」製作而成,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