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鍾睒睒,我們都理解錯了

2024-08-13     正解局

時隔19年,央視《對話》欄目,再度對鍾睒睒進行了訪談。

這是一場細節拉滿的深度對話,也是鍾睒睒為數不多的公開講述。

主持人開場的問題就很尖銳:

有人說從全世界來看,美國的首富人家是造火箭的,中國的首富是賣水的,所以就比較「水」。

鍾睒睒面對狠話,淡然表示:我覺得這句話也很中肯。

「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是一個天才型的企業家,同時我們兩個人的對比有非常大的不一樣,我想我25歲在幹什麼?我讀了四年小學,做了十七年的農民,就這麼點經歷。」

「我本身就是農民,所以我對農民是有特殊感情的。你要承認農民就是比你強。我一直在考慮農業問題。」

回望過去幾十年的創業生涯,鍾睒睒到底做了什麼?

今天的農夫山泉究竟有沒有背離農民初心?

不得不說,鍾睒睒的確是中國第一代農民企業家。

由於家庭原因,鍾睒睒小學5年級就被迫輟學,為了養家餬口,之後他做過泥瓦匠、木工,同時也沒有放棄學習,後來轉做報社記者。

「我第一份工,是做石工,在湖州錢山漾。駁石勘,沒有雨鞋,赤腳泡在12月的水裡幹活,沒有母親持續的鼓勵,不一定能堅持下去。那刺到骨頭裡的冰冷讓我終生難忘。」

在報社做記者,鍾睒睒也是專門對接農村口。

這也為他的創業生涯,深深打下了烙印。

鍾睒睒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是養蘑菇。

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成立,鍾睒睒選擇去海南通過種蘑菇創業。

不過,由於缺少蘑菇養殖的技術,第一批蘑菇全部乾死,項目也黃了,鍾睒睒因此虧掉了幾乎所有的積蓄。

之後,鍾睒睒又貸款折騰養殖對蝦,一次投入了幾萬元,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他深鑽技術,也獲得了豐收。

無奈時運不濟,當時東南亞的對蝦大量傾銷中國,對蝦的市場價格一落千丈,鍾睒睒只能選擇低價清倉,最後也沒賺錢,對蝦項目也失敗了。

1996年,鍾睒睒再次萌發創業想法,他去千島湖考察一家百年藥酒廠,中午在新安江邊用午餐,頓時被千島湖黛色的秀水吸引……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通過對優質水源地的尋找、勘探,農夫山泉先後在全國布局了千島湖、長白山、峨眉山、萬綠湖、大明山等12大水源地。

為了取水,農夫山泉專門建了一座橋

在這個過程中,鍾睒睒也是用農民的眼光去看問題:水質到底好不好?

為此, 農夫山泉每一個水源的出水口,鍾睒睒都會親自去看。

比如,位於深山峽谷之中廣西大明山水源點,原本山路崎嶇,需要涉水過河,鍾睒睒還是去了,而且不止去了一次。

2023年,鍾睒睒在都江堰考察水源

2014年,鍾睒睒在臨江考察水源

好水就像好景一樣,總在人跡罕至之處,這也意味著,生產設廠,面臨巨大的建設、運輸成本。

就拿峨眉山水源基地來說,農夫山泉從開發到建成投產,前後共花費了六年時間,為了最大程度保護生態,還原自然,工廠只要遇到下雨,就會停工,第一批建材也是用騾馬隊運送上去的。

相比之下,市場上大部分飲用水公司,都會把水廠設在距離城市比較近的近郊,以節約成本。

鍾睒睒談及為什麼要選擇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建立水源地,除了對水質的追求外,他還有一個考量是:

「無論是在財政稅收,還是居民就業方面,農夫山泉都能夠幫助改善當地的農民生活,而有了農夫山泉這個招牌,這些地區的產品品質在無形中也有了背書。」

在農夫山泉2元天然水的利潤結構中,也隱藏著一個不為外界知曉的秘密。

很多人說,農夫山泉的產品占領了各大商超,這是資本的力量。

但農夫山泉的利潤收益結構表顯示:農夫山泉出廠價約為0.7元/瓶,除去稅費和物流,收益僅剩下0.55元。

而經銷商和終端門店的收入則有1.29元/瓶,收益占比高達64.5%。

這也意味著,通過售賣農夫山泉,小商店的老闆能賺得更多。

這才是農夫山泉占領商超的秘密。

無論是找水源,還是讓利市場,鍾睒睒都在用實際行動,講述著自己對於農民的感情。

照理說,前期農業項目的失敗,應該會讓創業者產生和農業「八字不合」的觸電感。

但鍾睒睒做大農夫山泉後,又想著回歸農業了。

鍾睒睒回憶:「2007年,贛州安遠橙子豐收,5角錢1斤,一個縣長當時請我去,他說你能不能來造一個榨汁廠?我到那邊去,這個地方擺了兩個橙,然後給我介紹,他說這個橙你知道它的味道嗎?我說我不知道,他說:這個味道,我們如果不說第一,世界上沒人敢說第一。」

鍾睒睒嘗了之後,頓時心生希望。

過去,贛南臍橙一直都是靠傳統的人力和小農種植來堆量。

當地農民說:「2009年前,自己種橙子就是靠天吃飯,猜價格,賭運氣,每年都要與流動的收購商爭得面紅耳赤。」

怎麼幫助果農們脫貧致富?

鍾睒睒首先想到的是改變傳統企業和農民的合作關係,一般而言,企業都是在豐收積極去產地採購,采多少沒有定數,根據市場來。

但農夫山泉卻和當地果農挨家挨戶地簽訂了契約關係,以高於市場價的辦法,收購臍橙,改變了以往農業增產不增收、增產不增質的情況,平衡了大小年波動。

之後的日子裡,鍾睒睒也多次和當地的農民一起勞作,詢問種植的不易和困難。

至於農夫山泉相關技術人員,更是全部搬到贛州,和果農一起出沒在田間地頭或者實驗室。

在農夫山泉在進入贛南領域後,每年都在虧損,且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

但對於幫農民種好橙子這件事,鍾睒睒從未放棄。

2013年前後,史無前例的黃龍病席捲整個贛州。

大片臍橙果樹壞死,農民顆粒無收,怎麼辦?鍾睒睒心急如焚。

按道理講,染上黃龍病的果樹要及時砍掉,否則可能感染整片果園。

但農民捨不得砍下自己辛苦培育了幾年的果樹,而為了能儘快阻斷黃龍病的傳播,農夫山泉在已經賠了數千萬的情況下,再次決定額外補貼果農——砍一棵樹,補貼50多塊錢,這個金額是當時補貼政策的十倍之多。

2020年,農夫山泉又為當地引進了滴灌設備,但是果園越大果樹越多,費用就越貴。

考慮到很多果農顧慮採購農資的成本,農夫山泉直接給予果農補貼,截止到2021年已累計補貼超過2000餘萬元。

「8年育橙,10年求索。」

一項數據顯示,2014年,贛南不少農戶家庭年收入還在剛脫貧的水平線上徘徊。

但到2023年時,農夫山泉的合作農戶平均每戶收入就接近20萬元。當地有4000多戶果農直接獲益,4萬果農間接致富。

攻克農業難關,托底產業風險,我想,當鍾睒睒第一次去贛南,他看到的不僅僅是被黃龍病肆虐的橙子,更是二十多歲,那個創業失敗的自己。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自1996年成功創業農夫山泉後,鍾睒睒一直都積極參與慈善活動。

1998年的長江特大洪災中,農夫山泉捐贈160萬元用於抗洪救災。

2002年,農夫山泉向全國24個省、329個市、縣的395所學校贈送了價值5019028元人民幣的體育器材,而後,這個活動被社會各界譽為「體育界的希望工程」。

2008年的汶川地震,鍾睒睒一直奔波在抗震第一線,走訪了什邡的鎣華鎮、紅白鎮,汶川的映秀鎮、水磨鎮,以及綿陽、北川、廣元、青川等重災區。

同時立刻停止了所有銷售活動,將飲用水保留在倉庫中,追加捐贈172車皮價值1568萬元的飲用水送往災區。

那一年,鍾睒睒也在四川開發水源地建廠,為災後重建輸血。2014年峨眉山工廠建成,總投資額達到20億元,遠超2008年鍾睒睒向四川承諾的「投資3億元」。

而自2012年起,農夫山泉還堅持每年給考生們免費送水,這個善舉一直持續到現在,從未中斷。

鍾睒睒認為「富」字,是一種社會,是一種善的成分,要引導它、褒獎它、鼓勵它去成為一種善的力量。

成為「話題人物」的壓力是無形的,但鍾睒睒對於自己的「結局」非常有信心。

一是「白手起家,乾乾淨淨」,賺的每一塊錢都是乾淨的;

二是他照章納稅;

三是他對上下游供應商提供的獲利,「可以去查查」;

四是對員工的福利和待遇雖有更好的空間,但以目前的水準來看,他是滿意的。

農夫山泉的果園也好,茶飲料也好,前幾年都是虧本的,但鍾睒睒一直堅持了下來。

對於果園,他說:

「因為我本身就是個農民,所以農民的心裡我非常清楚。農民是願意跟你共患難的……所以你產業政策一定要價格保證,一定要有契約,實際上農民是守契約的一群人。」

對於茶飲,他說:

「這個茶我們為什麼會堅持?茶實際上是非常具有中國魂的一種產品。我就要用工業化的手段要組織農民的集約化,讓茶普及千家萬戶,重新從中華大地成為一種非常優雅的文明,再次向世界上傳播。」

「要走一條人家沒有走過的路,你不可能不受委屈。」

做企業就像種地,需要長期的培養,才能收穫果實。

奔向理想的路上,鍾睒睒把自己的農民本色刻在了農夫山泉的基因里。

他無懼委屈,也無畏流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041089f954b684b06bd7061a3d0d2e0.html